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英  张颖 《中外医疗》2010,29(32):148-1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外科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和总结38例高龄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对高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精神障碍消失并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而且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22-24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对2011-2012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青龙山精神病院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防御机制调查分析,并与常规入院精神障碍患者及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上较常规入院精神障碍患者和正常人更加频繁.结论:提高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减少流浪的发生,可以减少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的过度使用.加强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干预,可提高对其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究造成精神障碍诊断中误诊的原因,从对精神障碍本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精神障碍诊断的特殊性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中讨论了精神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式及其他模式,以及反对精神障碍学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应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更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59例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机制及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对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8月间59例即往无精神障碍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而颅脑外伤后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颅脑外伤后易并发精神障碍,脑挫裂伤后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此精神障碍经早期保守治疗疗效较佳。结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得到合理及时治疗对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40例既往均无精神障碍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而颅脑外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脑受损性质、部位与精神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挫裂伤后容易出现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经早期保守治疗有较好疗效。[结论]中、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较多,颅脑外伤后的精神障碍得到合理、及时治疗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再社会化问题,介绍了精神障碍患者再社会化的概念及作用,分析了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再社会化需求,对多学科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再社会化的个案、小组两个主要介入模式做了初步探讨,并对多学科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再社会化做了专业反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5例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以及必要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患者原发病缓解,精神障碍症状消失。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适当处理伴发精神障碍症状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凤仙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27+129-127,129
目的对住院患者心血管内科精神障碍的探讨;方法为本次调查设计一个症状监测问卷,抽取270名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划分出精神障碍的患者,同时观察心血管内科医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结果在对279例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精神障碍测验和识别中,有106例住院患者有精神障碍,但是心血管内科医师只识别出28例精神障碍患者,识别率为26.4%;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现象,心血管内科医师要更加重视患者情况,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提高精神障碍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县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进行排查及筛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调查农村精神障碍疾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发病因素,分析农村精神障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精神障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收集到的引起不同类型精神障碍的药物进行分类与归纳,探讨了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精神障碍的药物和作用机理。作者认为导致精神障碍的药物大多为抗菌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联合用药致精神障碍的比例高于单一用药者;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易感群体是老年人及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掌握和重视引起精神障碍药物的种类和发生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和防治药源性精神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气功所致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及与精神分裂症的异同。研究背景随着气功热的兴起,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对其进行临床总结。研究方法对1988~1992年在我院住院的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37例患者中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是的精神障碍者24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研究结果 24例中根据精神症状分类:类分裂样精神障碍13例,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相似,类癔症样精神障碍11例。患者对抗精神病药反应比精神分裂症好。研究结论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差异,支持其为一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方法:对11例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中10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发生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在护理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军  孙毅  邓晓舫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90-490,492
目的: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对1997年至2007年住院3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进行分析。结果:3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中,发作性精神障碍共24例(其中发作时精神障碍5例,发作后精神障碍8例,短暂精神分裂症样发作11例),持续性精神障碍共15例(其中慢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11例,情感性障碍4例)。伴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分别有8例和5例。药物治疗上72%选用卡马西平。结论:早期、正规、系统地控制癫痫是防止发生精冲障碍的关键,卡马西平能有效地控制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迷信治疗行为进行分析,探讨迷信治疗行为的原因。对象随机调查2004年1月至12月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共363人,均符合CCMD-3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含分裂样精神病)23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6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5例,焦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癫癎性精神障碍的门诊患者临床症状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门诊10年50例癫癎性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癎发作时精神障碍14例,发作间期精神障碍31例,发作后精神障碍30例;各种精神障碍中癫癎大发作42例(84%),其余是癫癎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或混合发作;其中个性改变21例,智力减退13例,精神分裂症样症状11例,冲动行为12例,性行为异常4例。结论: 癫癎性精神障碍的患者84%是癫癎大发作所致,治疗癫癎大发作对防止精神障碍发生十分重要。对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和伴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应加强监护,防范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类型以及受损部位与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5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依次为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样综合征、情感障碍、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同时发现脑挫裂伤和脑震荡都易出现精神问题.结论颅脑外伤是易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预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多发生于伤后早期,因此与其他精神障碍有许多不同特性.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病人24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烧伤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5例烧伤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经治疗痊愈14例,1例长期精神障碍。结论烧伤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诱发因素较多,应积极给予关怀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存在的缺陷、精神障碍患者愈后社会地位不高、难以真正回归社会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精神障碍患者愈后社会地位的因素、社会工作介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地位的优势,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地位的方式,并对介入工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精神障碍儿童药物治疗失依从行为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精神障碍儿童药物治疗失依从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349例精神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精神障碍儿童药物治疗失依从行为的原因.结果:造成精神障碍儿童药物治疗失依从行为的原因主要为医学知识缺乏、对医务人员治疗的信任程度、药物的认可程度、经济、社会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年龄、地区、文化程度、子女个数等.结论:应加强精神障碍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进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赖程度,指导家长合理使用抗精神障碍药物,改善医疗服务环节,完善服务体系以及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而提高精神障碍儿童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