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张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09-910,9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发生寒战的相关原因。方法:将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2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夏季患者100例,室温25~30℃;B组:冬季患者100例,室温20~25℃。结果:发生寒战76例,总发生率38%。其中,A组18例(18%),B组58例(58%)例,B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3.96,P<0.01)。60岁以上患者仅发生6例,剖宫产手术发生寒战例数较多。结论:硬膜外麻醉寒战主要与室温降低、冷消毒液直接刺激、局麻药温度低、麻醉阻滞平面过广、年龄、心理等因素有关。目前,单一因素不能解释这一并发症,有关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药物处置预防硬膜外麻醉中寒战的作用。方法选择ASAⅠ级中下腹择期手术患者拟行硬膜外麻醉300例,随机分为1、2两组,每组各150例。1组术前进行非药物处置包括:①心理辅导;②控制室温在25℃ ̄28℃,输注药液及注入局麻药保持不低于22℃;③入室即2L/min的低流量吸氧;2组为对照组按术前常规处置。观察硬膜外麻醉中寒战发生率及强度。结果寒战发生例数1组19例,明显低于2组的43例,χ2=12.839(P<0.01)。结论术前非药物综合处置在预防硬膜外麻醉术中寒战中有明显降低寒战程度及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 80例硬膜外阻滞的患者 ,分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硬膜外阻滞后寒战的发生率。1 资料与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患者 8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80例 (男 45例、女 35例 )。治疗组 80例 (男 40例、女40例 ) ,室温控制在 2 5℃左右 ,术前常规禁饮食 ,两组硬膜外选择T1 1 -L4 脊间隙 ,硬膜外局麻药 1 33%利多卡因、0 2 5%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治疗组在穿刺成功给哌替啶 1mg/kg ,氟哌利多0 0 5mg/kg ,观察两组寒战发生率。2 结 果对照组出现寒战 2 6例 ,占 65%。治疗组出现寒战 2例 ,占 2 % ,有 2 8例入睡或呈嗜睡…  相似文献   

4.
局麻药温度影响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温度的局麻药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或附件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T35组、T30组、T25组和T20组。硬膜外分别注入温度为35℃,30℃,25℃和20℃的局麻药。观察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寒战的发生时间及术中体温的变化等。结果T35组和T30组的寒战发生率约为10%,T25组为30%,T20组为40%,T35组和T30组分别与T25组和T20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时用温度大于30℃的局麻药,可有效地降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氟哌利多预防硬膜外麻醉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上,下腹部、下肢或产科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氟哌利多组(A组),曲马多(D组)、和对照组(C组).于硬膜外注药前30min,A组肌注氟哌利多5mg,D组肌注曲马多1.5 mg/kg;C组肌注生理盐水2ml.观察麻醉手术过程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寒战发生前后的体温变化.结果 寒战发生率在A组为5%,D组和C组分别为25%和35%;D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嗜睡发生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哌利多有助于预防硬膜外麻醉中的寒战反应.  相似文献   

6.
陈兴波 《右江医学》2004,32(2):116-117
目的 观察曲马多、氟哌利多复合液静脉硬膜外联用防治硬膜外麻醉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者 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静脉组 (V组 )和静脉硬膜外组 (VE组 )各 3 0例。V组和VE组均静脉缓注曲马多 1.0mg/kg加氟哌利多 0 .0 5mg/kg ,VE组在静脉用药 2 0分钟后硬膜外注入曲马多 0 .5mg/kg加氟哌利多 0 .0 2 5mg/kg(加 0 .9%盐水至 10ml) ,V组用相同药量静脉注射。记录两组阻滞平面、血压 (BP)和心率 (HR) ,观察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 12小时内V组寒战发生率为 3 0 .0 % ( 9/3 0 ) ,VE组则为 6.7% ( 2 /3 0 )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曲马多、氟哌利多复合液静脉硬膜外联用 ,可减少硬膜外麻醉术中寒战和术后寒战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多沙普仑与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患者 4 5例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显著差异 ,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多沙普仑组 (D组 )和哌替啶组 (P组 )、盐水对照组 (S组 ) ,每组各 15例。术前 30分钟常规肌注安定 10mg ,麻醉过程中未用其他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入室后室温控制在 2 2℃~ 2 4℃。常规行硬膜外麻醉 ,患者麻醉过程中全程面罩吸氧 ,并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口腔 (舌下 )温度。出现寒战反应并持续 2分钟以上不消失时 ,分别静注药物治疗。D组予多沙普仑 1.0mg/kg ,P组予哌替啶 0 .5mg/kg ,两组均将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3分钟内注射。S组单纯注入生理盐水 10ml。记录寒战发生时间、程度 ,用药后寒战消除所需时间及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组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出现寒战时间和寒战程度无显著差异性。D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 85 % ,P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 80 % ,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30 %。寒战患者在寒战治愈后 1小时内无寒战再次发生。结论 多沙普仑能有效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 ,且其副反应发生率低 ,寒战复发少。  相似文献   

8.
杨淼  邹晋峰 《吉林医学》2014,(11):2306-2307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于预防剖宫产患者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Y组),每组各30例。Y组:采用盐酸戊乙奎醚0.5 mg静脉注射;C组:采用NaCl溶液5 ml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后寒战发生率,并且观察用药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Y组13.3%,C组为4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儿剖出后即刻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 mg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液体加温疗法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术中液体加温是否可以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方法连续选择下腹部手术60例,按手术日期排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所有补液均加温至39℃~40℃,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寒战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60%。对照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术中液体加温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输注加温液体预防围手术期低温和寒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月丹  施永跃  方玲窕  陈徐 《河北医学》2002,8(12):1112-1113
围手术期尤其是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常发生低温 (34℃ <T <36℃ ) ,发生率为 5 0 % [1] 。而低温可致多种并发症。虽然发生低温的影响因素很多[2 ] ,但我们认为输注液体是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观察 ,我们认为采用输注加温液体法来预防围手术期低温和寒战是有效可行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腹部 ,下肢手术病人 12 0例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中妇产科手术 6 0例 ,腹部外科手术 4 0例 ,下肢手术 2 0例。男 4 2例 ,女 78例。1.2 方法 :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 2 4~ 2 5℃ ,随机将12 0例手术病人分为A组和B组。A组病人输注加温至 37~ 38…  相似文献   

11.
黄平  黄海 《黑龙江医学》2014,(11):1248-1249
目的: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灌注液温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40例,手术时采用36℃~37℃的加温灌注液,室温组40例采用25℃室温灌注液。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灌注量,手术中动态监测两组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寒战、烦躁、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加温组和室温组手术时间、灌注量无显著差异( P >0.05);与加温组相比,室温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降低、心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者之间血压无统计学差异,加温组术后寒战、烦躁、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室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镜手术采用室温灌注液可引起低体温,心率增高,术后寒战、烦躁、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采用加温灌注液可以减少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加温输液对剖宫产患者在手术期间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加温输液对剖宫产患者在手术期间体温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加温输液组(A组)和室温输液组(B组),每组各150例。手术期间A组使用加温输液器输入平衡盐溶液,B组则进行普通输液。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不同输液时间肛温的变化及术中发生寒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输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开始输液后90、120min肛温较基础值和A组明显降低(P〈0.05),A组寒战发生率(13%),明显低于B组(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能有效防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并减少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ramuscular ketamine with pethidine and placebo on post operative shivering in children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was conducted at King Abdulaziz Naval Base Hospital, Jubail,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from November 2006 to October 2007.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hildren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Grade 1, aged 5-12 years) were enrolled. Childre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ketamine 1 mg/kg (group K, n=40), or pethidine 0.5 mg/kg (group P, n=40), or normal saline (group S, n=40) intramuscularly just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Hemodynamic parameters, oxygen saturation and tympanic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and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reafter. An investigator blind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graded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using a 5 point scale.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hivering on arrival to the recovery room and at 10 and 20 minute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groups K (1,1,1) than in group S (19,12,17). No patient that received pethidine shivered. The time to first analgesic requirement in group S was shorter than groups K and P (p=0.001). CONCLUSION: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use of a prophylactic low dose ketamine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ost anesthesia shivering in children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 Ketamine may have at least theoretical advantages over pethidine as regar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nausea, and vomit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麻醉合并寒战的药物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Ⅰ级行下胸,腰段硬膜外麻醉合并寒战患者随机分为I组(静注派替啶),Ⅱ组(静注哌替啶+氟哌啶)和Ⅲ组(静注曲马多)。记录用药后寒战停止所需的时间。结果:三组消除寒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5%和95%。Ⅱ、Ⅲ组制止寒战所需时间显著快于I组(P<0.01),寒战消除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三组药物均可用于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发生的寒战,但曲马多镇静作用弱,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有心,肺功能疾患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剂量为1mg/kg的曲马多治疗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寒战时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在手术后发生寒战的病例,根据寒战程度的不同分为轻(A组,n=45)、中(B组,n=32)、重(C组,n=23)三组。所有的患者在确诊寒战后均给予1mg/kg的曲马多,观察给药后2min(T2)、5min(T5)、10min(T10)寒战症状的改善情况,若在T10仍为中度或以上寒战时,则追加1mg/kg的曲马多,并在10min后,再次评估寒战的程度。观察给药过程中恶心呕吐以及SpO2的改变情况。总结患者手术中及复苏时的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手术过程中的输液量、尿量、输血例数和失血量、PACU辅助呼吸时长、复苏当天PACU室内温度。结果 T2时,A组寒战的消除率为84.4%,B组为15.6%,C组为0,但缓解率为56.5%;T5时,A组寒战的消除率为100%,B组为81.2%,C组为21.7%,缓解率为95.7%;T10时,B组消除率为93.7%,C组为69.6%;B组两例患者使用了追加剂量的曲马多,C组4例患者使用了追加剂量的曲马多,T20时,B组仍有1例患者为中度寒战,C组则有2例轻度,1例中度。结论 1mg/kg的曲马多对各种程度的寒战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轻、中度即时效果明显,重度寒战则效果欠佳,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冷和常温肿胀麻醉液(以下简称肿麻液)对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中及术后 疼痛的影响。方法:51名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术中均采用肿麻液进行静脉周围的局 部麻醉。根据肿麻液的温度将患者分为A组(n=26)[采用常温肿麻液(24 ℃)]和B组(n=25)[采用冷肿麻液(4 ℃)],并采 用数字评定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在手术当天及术后1,2,3 d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两组的术中平均线性静 脉腔内能量强度(linear endovenous energy density,LE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和B组没有感受到明显疼 痛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8%和64.0%,A组患者术中无疼痛的比例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2,3 天平均NRS评分分别为4.3,3.5,3.0和1.6,B组为2.1,1.0,0.8和0.3;A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2,3 d的平均NRS评分高 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A组只有30.8%的患者恢复日常活动,B组为68%,A组恢复日常 活动的比例小于B组。结论: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过程中,使用冷肿麻液能够比常温肿麻液更好 地减少术中及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老年TURP患者随机分为等温组和室温组,各7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37℃恒温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膀胱,而室温组术中采用室温5%葡萄糖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毕时等温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室温组的体温和MAP亦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5.827、3.852、4.409,P〈0.01);等温组术毕时体温显著高于室温组(t=12.914,P〈0.01),而心率、MAP和ET-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温组寒战和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室温组(χ^2=30.179、5.833,P〈0.01或P〈0.05)。结论:采用37℃恒温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膀胱有助于预防老年TUVP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18-氨基酸治疗术后低体温寒战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麻醉恢复室中发生寒战2级或2级以上持续3 min且鼓膜温度<36 ℃、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4组(n=20):D2~8组分别以2、4、6、8 mL·kg-1·h-1的速率输注18-氨基酸注射液,记录寒战发生时及输注氨基酸后每5 min间隔的寒战等级、鼓膜温度和热舒适度评分;记录寒战持续时间和鼓膜温度升高值;记录氨基酸输注开始时和输注60 min后的血糖和血乳酸浓度以及输注过程中恶心、呕吐和再次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D2~8组寒战(3/2级)人数分别为14/6、15/5、16/4和15/5,D2~8组输注氨基酸60 min后,鼓膜温度分别升高1.51、1.57、1.91和2.13 ℃,热舒适度评分分别达50.8、53.3、58.4和6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8组寒战持续时间分别为28、27、24.5和23 min,与D2组相比,D8组寒战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 min相比,D2~8组在10 min后寒战等级降低,鼓膜温度显著升高(P<0.05),热舒适度评分显著升高(P<0.05);25 min后寒战人数显著减少(P<0.05);60 min血糖浓度显著升高(P<0.05)。D6和D8组输注60 min后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4组间恶心、呕吐和再次寒战的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  静脉输注18-氨基酸2~8 mL·kg-1·h-1能剂量依赖性改善低体温,提高热舒适度,但治疗3级寒战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近年来,中医干预低体温取得一定进展。足部穴位丰富,是中医外治常选机体部位,本研究分析足部穴位热熨对肿瘤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的影响,为今后术后低体温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收治全麻手术患者纳入研究(8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室温控制、加盖被褥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制作艾盐包,经恒温箱加热后用小毛巾包裹,在涌泉穴、冲阳穴分别热熨20 min,记录术前及返回病房时体温、足背温度,记录体温、足部皮肤恢复至基础体温所用时间及寒战消退时间、患者主观寒冷感消退时间;评估2组寒战发生程度,调查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返回病房时体温、足背部皮肤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温、足背部温度恢复到基础体温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01);观察组寒战消退时间、主观寒冷感消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01);观察组3级寒战发生率为15.00%,较对照组(30.00%)低(χ2=2.581,P=0.108),2组寒战总发生率和三级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率(90.00%)较对照组(72.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 结论 足部穴位热熨护理能促进肿瘤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复常,尽快消除寒战及低体温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减少严重寒战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