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风疹块"、"风团"、"风疙瘩"范畴,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发于任何年龄、季节和部位。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可能与饮食、药物、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或遗传因素[1]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素  相似文献   

2.
<正>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块",中医称其为"瘾疹""风疹"等,其发病原因多与机体正气不足,风邪入侵而致。西医学认为,荨麻疹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笔者采用柴防归芍汤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3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语出明代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在阐述行痹的治疗方法中提到"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李氏的防风汤及如意通圣散中都使用了补血活血的当归,从中更能看出从血论治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充分表明理血在风证进展和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荨麻疹多由风血合病,风邪善行数变,致使此病发无定时,发无定处。而风邪又分"内风"和"外风",风或从外生,或从内生。风从外生,多由风邪夹杂寒邪、热邪、湿邪侵袭肌表,多兼有卫外不固的症状,风从内生,多由脏腑功能受损失调或因七情内伤等多种致病因素诱发,而临床上无论是血寒、血热、血虚、血瘀皆可化风而引起瘾疹,风邪为临床多数荨麻疹病患的根本致病因素。而李氏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思想指导临床切合实际,对风邪致病证型的皮肤病的诊疗意义非常。临床上发现荨麻疹大多病情缠绵难愈,易致邪气入里,遂应辨清其标本虚实,历代医家主张以治血理血为重,兼以疏风和营之法。导师张燚深入剖析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提出将荨麻疹分为血寒生风、血热生风、血虚生风、血瘀化风,4个证型,并自拟中药方剂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烨  张昕 《光明中医》2023,(8):1586-1589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与先天禀赋不足或表虚不固,外受风、热、寒邪等相关。中医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通过按脉察舌、辨证论治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内外同治,标本兼顾。此文通过检索近6年内有关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内容进行归纳概述,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范畴,目前中医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着眼于外邪或内在脏腑。笔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发现荨麻疹的发生与风邪密切相关,与脏腑关系亦十分密切:风邪侵袭、内通于肝,心火亢盛灼于肺金,脾失健运血虚风燥,肺卫不固外邪侵袭,体虚邪袭久病及肾等。本文试从脏腑与皮肤、腠理的关系入手,分析脏腑关系失调与本病发生的关系,希望对荨麻疹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荨麻疹中医又称瘾疹,瘾痧。[1]是常见的皮肤病,指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因其时隐时现故名。又因其遇风即发,故又称风疹。本病原因复杂,常见的有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因素,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及精神因素等。一般分急、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等。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出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皮肤、黏膜水肿,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且时隐时现为特征,伴有瘙痒,其发病机制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中医称为"瘾疹"等。古今中医对荨麻疹的证候认识中,惟有"阴证"(里虚寒证)极少谈及。但从乙酰胆碱和cAMP/cGMP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荨麻疹的伴发性和辨证、荨麻疹的发作时间等看,荨麻疹的病理本质是阴证:乙酰胆碱递质增多和cAMP/cGMP比值降低在荨麻疹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而证候实质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者均是阳虚证的生物学特征;其他过敏性疾病多与荨麻疹伴发,辨证以虚寒为根本;荨麻疹的发作以夜间多见,夜间阴盛阳衰。结论:从乙酰胆碱和cAMP/cGMP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荨麻疹的伴发性和辨证、发作时间等看,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皮疹红色还是白色及什么西医亚型,荨麻疹的病理本质是阴证。  相似文献   

8.
正荨麻疹是以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发病机制多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或Ⅲ型变态反应~([1])。其虽病因明确,病程短,但因反复发作、瘙痒剧烈、部分可呈慢性病程,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白彦萍教授认为"风"为荨麻疹的根本病机,临床中善于把握"风"在各型荨麻疹及荨麻疹各阶段的作用,善以不同祛风药物  相似文献   

9.
雷鸣  姜红 《广西中医药》2012,35(4):46-46
<正>张晓杰主任医师、教授,从医近30年,擅治银屑病、荨麻疹、黄褐斑、白癜风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导师以自拟方柴胡消疹饮治疗荨麻疹经验浅析如下。1病机认识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的皮肤病。现代各医家认为荨麻疹多因风、湿、热等邪蕴于肌肤所致。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所致;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外袭,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而发;或饮食不  相似文献   

10.
瞿幸 《中医杂志》2011,52(24):2146-2147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瘾疹"、"痞瘤"、"风(痦)瘤".其特点是风团骤起骤退,瘙痒剧烈,发无定处,消退不留痕迹.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称为慢性荨麻疹."隐疹难求一方治,惟记辨证以应机".荨麻疹诱发因素复杂,临床证候多样,故治疗非一方一法可统治.笔者通过诊治荨麻疹患者,总结出抓主症辨证论治,"调"治荨麻疹,包括祛除外邪、调和营卫,调理脾胃,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等法.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病机复杂,但总的来说其发病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等灵动风性,根据荨麻疹发病机制不同,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有所差异,如邪犯肺卫,风药可宣之发之;湿热困脾,风药可散之利之;风生于肝,风药可疏之潜之;肾风留玄,风药可通之行之;风因心生,风药可止之熄之。文章试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结合荨麻疹发病机制,论述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风药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增辉  孙红娜 《光明中医》2010,25(11):1979-1980
<正>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有风疹块、风瘙瘾疹、鬼饭疙瘩、赤疹、白疹等称谓,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记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荨麻疹每天发作并持续六周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孙玉信教  相似文献   

13.
卢传坚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年 《新中医》2007,39(1):79-80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风疙瘩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内源性因素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等相关,外源性因素多与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或物理及化学因素相关。治疗上主要为缓解症状。由于发病因素往往难于确定,对控制复发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禀性不耐,加之风寒湿热之邪侵犯肌肤所致;或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肌肤失养,生风生燥,郁于肌肤而成。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常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荨麻疹是以风团状斑片时隐时现为主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其发病与外感六淫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收集历代医家对荨麻疹和外感六淫论述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将其病因病机从风邪、湿邪、火热之邪和多邪兼夹的角度来分别阐述。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内治法从散风、祛湿、清热和多法并治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外治法则从外洗法、熨法、灸法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整理和发掘有价值的信息,为荨麻疹的现代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临床上根据中医辨证常分为风寒束表型、风热郁表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型、血虚寒凝型、血虚风燥型、血瘀风燥型、冲任失调(肝肾不足)等型论治.笔者以温经散寒、养血祛风为法,采用当归四逆汤化裁治疗血虚寒凝型荨麻疹20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加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新平  姜燕 《天津中医药》2007,24(4):302-302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骤起骤落,并伴有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为临床特征。中医称之为"风疹"、"瘾疹",西医以其病程超过1个月且不定期反复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经久难愈,治疗棘手,容易复发。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骤起骤落,并伴有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为临床特征。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风疹块"。本病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荨麻疹患者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患者刘某,女,25岁。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4天于2014年3月27日就诊。自诉半  相似文献   

1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相当于中医学"瘾疹、风瘙瘾疹、风痞"等范畴.Mora等[1]调查发现,80%-90%的慢性荨麻疹为原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而且是各型荨麻疹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西医对于CIU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虽各家辨治不一,但笔者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CIU临床疗效观察选方中多含"玉屏风散".  相似文献   

19.
正荨麻疹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是皮肤性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程超过6周者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CU)。慢性荨麻疹发作时以皮肤上突然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消,退后常不留痕迹为特征,伴瘙痒或烧灼感,其皮损易反复发作。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瘾疹",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文献中又有"癗""风瘙隐胗""赤白游风""风疹块""鬼饭疙瘩"等病名。现将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急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鲜红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俗称"风疹块"[1],中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