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0例妊娠期乳腺癌具有非妊娠期乳腺癌典型的超声声像特征,其余2例妊娠期乳腺癌超声表现为以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团块,并伴后方回声增强,误诊为炎性肿块或乳腺脓肿。1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均成功,取材满意,穿刺后无大出血、血肿、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活检结果示1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原发性肿瘤炎性乳腺癌。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超声诊断妊娠期乳腺癌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诊断符合率83.3%(10/12),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100.0%(12/12)。结论:超声诊断妊娠期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误诊率,联合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安全、诊断率高,对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畸胎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在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畸胎瘤的高频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本组病例肿物内部声像图表现主要分两型:囊性伴分隔型及囊实混合回声型,其中内伴多个强回声光团或光斑者占大多数,为小儿睾丸畸胎瘤的特异性声像图表现。结论高频超声由于其分辨力高,可清晰显示小儿睾丸肿瘤内部回声特点,且方便、快捷、无创伤,对小儿睾丸畸胎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及产后超声在胎儿腹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腹腔肿物且有出生后手术病理结果的胎儿的声像图资料。结果:19例胎儿中,神经母细胞瘤3例,卵巢囊肿7例,大网膜囊肿1例,畸胎瘤3例,寄生胎1例,淋巴管瘤1例,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19例胎儿产前超声及产后超声诊断囊实混合性肿物6例,囊性肿物10例,实性肿物3例,对肿物囊实性质的诊断均与术中所见相符。产前超声共有4例给出了方向性的提示,其中与病理相符3例,分别为提示肿物性质为恶性、囊肿来源于卵巢、淋巴管瘤各1例。产后超声共有12例给出了方向性的提示,其中9例与病理相符,分别提示为神经母细胞瘤3例、畸胎瘤1例、囊肿来源于卵巢4例、淋巴管瘤1例。结论:产前以及产后超声可以对胎儿腹腔肿物的囊实性质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可以综合肿物发生部位以及典型的回声特征等信息对肿物进行方向性提示,产后超声的方向性提示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更高。产前及产后的超声评估,对临床的下一步诊疗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甲状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诊断120例甲状腺肿块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1.7%(98/120),误诊22例,占18.3%。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有着较高诊断符合率,但仍有部分声像图表现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误诊与漏诊现象的发生,应着重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我科对88例患者的子宫附件肿块(共108个)进行术前B 超诊断,与开腹时情况,术后肿块标本检查所见及病理切片对照.其结果是术前超声诊断与病理分类完全符合的48个(44.4%);基本符合的41个(38.0%);不符合的13个(12.0%);另超声诊断假阴性6个(5.6%).凡附件肿块有特征性大体形态改变的,其声像图也有特征性表现,可据此声像图改变做出病理诊断。如成熟的囊性畸胎瘤、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巧克力囊肿和恶性卵巢肿瘤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 PFTC)的超声图像特征,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分期预测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以CA125检测为参考,评估原发性输卵管癌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并总结2010年8月至2018年6月46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分组:A组:术前未发现附件区异常;B组:附件区管状囊性肿物、囊壁上可见乳头状结构、附件区囊实性或实性肿物,实性区内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C组:附件区形态不规则实性肿物,并伴有前后穹隆及大网膜增厚,盆腹腔积液,实性区内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A组术后病理Ⅰ期(100%,4/4);B组术后病理Ⅰ期(11%,3/28)、Ⅱ期(32%,9/28)、Ⅲ期(57%,16/28);C组术后病理Ⅲ期(71%,10/14)、Ⅳ期(29%,4/14)。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有特征性超声图像,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经阴道超声检查对PFTC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分期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 PFTC)的超声图像特征,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分期预测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以CA125检测为参考,评估原发性输卵管癌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并总结2010年8月至2018年6月46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分组:A组:术前未发现附件区异常;B组:附件区管状囊性肿物、囊壁上可见乳头状结构、附件区囊实性或实性肿物,实性区内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C组:附件区形态不规则实性肿物,并伴有前后穹隆及大网膜增厚,盆腹腔积液,实性区内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A组术后病理Ⅰ期(100%,4/4);B组术后病理Ⅰ期(11%,3/28)、Ⅱ期(32%,9/28)、Ⅲ期(57%,16/28);C组术后病理Ⅲ期(71%,10/14)、Ⅳ期(29%,4/14)。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有特征性超声图像,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经阴道超声检查对PFTC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分期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妇科常见急腹症的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提高对妇科常见急腹症声像图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并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0例妇科常见急腹症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发生异位妊娠78例,急性盆腔炎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黄体囊肿破裂27例,卵巢肿物蒂扭转6例。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可反复检查或在床边检查等优点,同时密切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更好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9例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盆腔内检测到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包膜完整的多发囊性或实性团块。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测,均探及彩色血流信号,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种超声检查方法产前监测胎盘血管瘤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4例胎盘血管瘤的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有22例经产前超声诊断,超声检出率为92%。瘤体最大116 mm×106 mm×72 mm,最小30 mm×20 mm×20 mm。并发症包括羊水过多(4例)、胎儿畸形(4例)、早产(3例)、新生儿窒息(2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等。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监测胎儿心功能7例,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声像图表现为实质型(20例)和混合型(2例)。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监测胎盘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和有利工具。二维超声可以发现胎盘血管瘤并监测肿瘤的生长速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测肿物的血流状态,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包括胎儿心输出量的计算)可以监测胎盘血管瘤对胎儿循环、心脏功能的影响,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选择治疗和处理的时机。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诊治宫内占位性疾病10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陈勤芳 《生殖与避孕》2014,(4):292-294,3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与阴道彩色超声(TVB)对宫内占位性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孕、绝经后出血、阴道彩色超声提示宫腔占位等不同原因行宫腔镜检查的1 065例患者,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了解TVB诊断的准确率及宫腔占位性疾病的病理性质。结果:1 065例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术前TVB提示有宫内占位的为800例,经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宫内占位900例,2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VB提示有宫内占位的800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证实有宫内占位750例,TVB与宫腔镜检查的阳性符合率为93.8%(750/800),假阳性率为6.2%(50/800)。术前TVB未提示宫内占位的265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存在宫内占位的有150例,TVB的假阴性率为10.8%(115/1 065)。宫腔镜术后病理诊断提示,宫腔内膜息肉670例,占62.9%(670/1 065),子宫黏膜下肌瘤121例,占11.4%(121/1065),内膜简单性增生153例,占14.4%(153/1 065),内膜功能性增生93例,占8.7%(93/1 065),复杂性增生9例,占0.8%(9/1 065),不典型增生8例,占0.8%(8/1 065),子宫内膜癌11例,占1.0%(11/1 065)。结论:准确诊断宫内占位性疾病性质,须在宫腔镜直视下检查并取材进行病理诊断,此是宫内占位性疾病的最终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7例剖宫术后瘢痕妊娠经腹部彩色多普勒(TA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超声表现及对其中12例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提高超声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7例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查找其中12例误诊原因。结果:剖宫术后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ps),TAS+TVS诊断符合率81%,TAS+TVS检查诊断符合率较TAS诊断符合率显著提(P〈0.01)。结论:TAS+TVS可提高剖宫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动态观察病灶及血供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及监测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停经时间短、妊娠囊占据宫腔、妊娠囊过小及只贴着瘢痕表面、混合包块型者、血供多少以及结合临床不紧密是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分型。方法:对106例经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分析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型,最后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声像图中可显示阑尾内径均增粗〉6mm,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或缺失,106例中单纯性阑尾炎67例,占63%,化脓性阑尾炎16例,占15%,坏疽性阑尾炎21例,占20%,阑尾周围脓肿2例,占2%。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超声确诊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总结染色体异常与畸形部位和畸形数目的关系,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为先天畸形儿的576例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先天畸形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例。结果:细胞培养成功551例(成功率95.66%)。染色体异常90例(16.3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63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0.00%),性染色体异常2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7.78%),三倍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 染色体异常的畸形儿中,主要为心脏畸形31例(34.44%),皮肤水肿30例(33.33%),面颈部异常21例(23.33%),脑部结构异常20例(22.22%),消化系统畸形11例(12.22%)。结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极高;对超声提示为先天性畸形儿者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筛查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所进行乳腺疾病筛查的153名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153位筛查者中,乳腺癌者3例,乳腺病变良性者15(1例。良性病变中,87例为乳腺小叶增生者,30例为乳腺囊肿,23例为乳腺增生结节,1(1例为乳腺纤维瘤。其中,有2例乳腺癌患者误诊为乳腺增生结节,术后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98.7%。结论:根据乳腺疾病的各种超声特点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超声对乳腺疾病具有诊断价值,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超声对于乳腺疾病有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合理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宫颈病中心经宫颈活检和(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初步诊断为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6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细胞学高级别异常的阳性率为77.6%(38/49);阴道镜图像提示高度病变的阳性率为81.8%(36/44);宫颈活检与LEEP切除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14.8%(9/61),宫颈活检的漏诊率为75.4%(46/61)。LEEP术后最终切缘阴性的26例患者,2例术后5个月病变升级为ⅠB1期,1例术后18个月时ⅠA1期子宫颈鳞癌复发。LEEP术后有35例患者接受子宫或宫颈切除术,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47.6%vs7.1%,P<0.05),切缘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ⅠA1阳性均存在更高级别的病灶残留。结论:细胞学与阴道镜提示高度异常是发现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高危因素;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不能够代替LEEP术,同时锥切切缘阳性存在病灶残留甚至病变升级的风险。LEEP术治疗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超声波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上的价值,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某医院进行妇科检查的患者1338例,患者均进行超声、宫腔镜及诊刮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超声波和宫腔镜的诊断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28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分别为61.21%、91.87%、0.5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分别为95.33%、99.23%、0.95,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比较中,超声波的检出率为61.45%,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出率为99.30%,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伤、操作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偏高。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高,准确且直观,但操作较繁杂。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可弥补各自的缺陷,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卵巢甲状腺肿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观察总结21例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甲状腺肿平均发病年龄为45.1岁(25-67岁),以盆腔肿物或卵巢囊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类似于颈部甲状腺组织本身的病变。其中单纯性甲状腺肿4例,混合性甲状腺肿16例,恶性甲状腺肿1例(部分恶变为甲状腺型乳头状癌)。术后无复发转移。文献显示,乳头状癌极少出现转移,绝大多数复发转移是滤泡性癌或滤泡-乳头混合性癌。结论:卵巢甲状腺肿是少见的卵巢单胚层畸胎瘤,恶变率低,预后好。部分病例需注意与卵巢类癌、透明细胞癌、粒层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Pipelle de Cornier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11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需行诊断性刮宫的245例患者,行常规诊刮前用取样器先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由同一病理医师进行评估并作出组织学诊断。结果:(1)刮匙法的取材失败率(7.75%)与取样器法(8.9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取材失败者主要为绝经后病例。刮匙法与取样器法的标本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病理诊断可对比者219例,诊断符合率93.6%(205/219)。两种取材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等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两种取材方法均无漏诊。(3)取样器取材患者疼痛感显著小于刮匙组(P<0.001)。结论:Pipelle de Cornier子宫内膜取样器能够获取满意的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可用于大部分需常规诊断性刮宫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镜、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扩增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阴道镜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219例患者,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表面等离子谐振技术(SPR)检测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阴道镜诊断宫颈CINⅠ级59例,CINⅡ级76例,CINⅢ级56例,宫颈癌28例,与组织学最终诊断相比较,两种方法有相关性(P<0.05)。②hTERC基因在宫颈炎性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扩增率分别为7.9%,10.9%,44.6%,63.2%和82.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③132例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患者中,高危亚型感染54例,低危亚型感染29例,阴性49例, HPV阳性患者的感染类型同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有关(P=0.041 9)。④同时进行hTERC基因及HPV检测患者中,54例HPV高危亚型患者hTERC基因发生异常扩增者33例,29例低危亚型中发生异常扩增7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道镜作为宫颈病变的初诊手段有一定的漏诊和过度诊断;HPV高危亚型感染可能是导致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因素之一;hTERC基因扩增和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直接诱因;阴道镜、HPV和hTERC基因联合检查是判断早期宫颈病变进展并做出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