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急诊护士知识培训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急救处理收治住院和急诊观察的8385例次患者,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急救数量,性別和年龄段,进入与离开抢救室时间信息等。结果急危重症患者前10位疾病分别为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儿科急症、急腹症、以头晕心悸为主诉、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在41~80岁,呈老龄化趋势。高峰时间段为11:00~22:00时,出抢救室比进入抢救室高峰时间推迟1h。结论本调查反映了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构成、危重患者进出流量的规律性及人口的老龄化特性。急诊抢救室应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与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统计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抢救室的就诊信息,包括不同就诊时间段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依据就诊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共计110 412例,急诊抢救室病人14 435例,抢救室病人以腹痛查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因性胸痛/胸闷就诊的人数最多,其中男性病人多于女性,2月、5月、12月就诊人数最多,病人就诊时间集中于19:00~24:00,22:00~23:00为全天高峰。[结论]根据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病人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急诊抢救室工作的科学管理、医护培训、服务社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2 891例急诊抢救室就诊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患者就诊规律,提高抢救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18-12-31期间我院急诊抢救室所有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资料不全的患者除外,对纳入的就诊患者,以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疾病谱的特征、就诊天数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统计资料内的2 891例患者,男1 593例,女1 298例,男女比例为1.23:1.00。就诊患者疾病前3位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 045/2 891,36.15%)、呼吸系统疾病(748/2 891,25.87%)和消化系统疾病(339/2 891,11.73%);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布来看,10:00~12:00是一天中最多的,占比12.7%,从季节分布看,冬季是一年中就诊患者最多的,占比26.5%。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平均治疗天数为1.58 d,最长132 d,94.1%患者在3 d内均可以转归至专科或出院。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抢救室疾病谱的分布特点以及就诊时间规律,有利于在疾病高峰出现之前做好相应的医疗准备,提高救治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医护合作模式在抢救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抢救的37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应用优化的医护合作模式进行救治,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急诊抢救室救治的33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急救模式,比较两种工作模式在病人就诊至手术时间、就诊至住院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就诊至急诊手术时间为57 min±18 min、就诊至住院时间为49 min±20 min、抢救室滞留时间62 min±19 min,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17 min±23 min、94 min±17 min、103 min±22 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优化后的医护合作模式抢救的颅脑损伤病人能在最短时间手术,能在最短时间入院救治,可缩短在抢救室的滞留时间,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该院急诊急危重症就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6-1~2004-5-31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因、死亡等临床资料。结果:(1)急危重症位于前5位的是外伤、神经、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分别占35.7%、18.9%、10.6%、8.3%、7.4%)。(2)不明原因院前死亡占死亡病例46.2%。(3)外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40岁者占78.6%;中毒以女性青壮年居多,占76.8%;中老年人以神经、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居多,>40岁者分别占81.5%、86.9%、68.0%。(4)急危重症就诊全年出现2个高峰,分别是7~9月和11~1月;全天的就诊高峰在18∶00~0∶00时。结论:研究急诊急危重症就诊特点,能为急诊科急危重症的防治抢救、学科建设、人员培养、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病人分流,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为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度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时间及发生滞留的相关因素。[结果]该院急诊抢救室全年抢救病人8 631例次,3 045例次抢救病人滞留时间6h,其中403例次病人滞留时间≥24h;滞留时间≥24h病人排名前3位科室为神经内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Logstic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为年龄、专科病房床位情况、病情涉及多科室、不配合治疗、临终病人。Cox多因素分析与是否涉及多科室、专科病房床位情况、年龄(75岁)具有相关性。[结论]通过对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状况调查分析,可及早发现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措施,减少危重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传统救治模式比较,评价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模式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救治的7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4月—2022年9月采用快速通道模式救治的9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门镜时间、24 h内胃镜完成率、输血量、1周内止血有效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的抢救室滞留时间(min)、门镜时间(h)、总输血量(单位)、住院时间(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内胃镜完成率、1周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费用(元)、介入手术率、外科手术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救治模式相比,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模式可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门镜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提高24 h内胃镜完成率,提高1周内止血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急诊室危重患者滞留时间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影响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滞留时间的相关因素,为急诊管理者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综合性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的信息,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比较主要影响因素特征.结果(1)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急诊抢救室共有危重患者11 468例,滞留的中位数时间为11h,滞留时间>6h的有6 525例,占56.9%.(2)影响急诊危重患者滞留时间超过6h的主要因素有主诊科室、绿色通道、就诊时间段.其次为收入ICU、交通事故、120送入、初步诊断个数、离开抢救室去向、性别、节假日就诊、就诊月份.而患者的年龄、职业、户籍不是影响患者滞留时间超过6h的因素.结论 该家医院危重患者在抢救室滞留的时间偏长,主要受主诊科室、绿色通道、就诊时间段等因素影响,值得重视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霞  苗攀  周文华 《当代护士》2023,(10):121-124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幸福感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1名急诊抢救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抢救室护士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条目均分为(2.59±0.48)分。急诊抢救室护士幸福感指数量表条目均分为(3.90±1.29)分。不同管理模式下急诊抢救室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维度上的得分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及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抢救室护士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与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622,P<0.01)。结论 急诊抢救室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幸福感较低,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来减轻压力,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为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就诊120 717例次的资料。结果:急诊总量达120 717例次。急诊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内科76 686例次(63.53%),最少的为皮肤科1 320例次(1.09%)。急诊患者最多的月份为9月5 631例次,最少的月份为3月4 574例次,每月就诊(5 030±376)例次。24 h内急诊患者最高时段分布在18:00~20:00,最低时段在凌晨2:00~4:00。急诊患者年龄分布:14岁以下占4.83%,14~39岁占48.94%,40~59岁占24.53%,60~79岁占17.22%,80岁及以上占4.48%。结论:急诊患者就诊量大,且就诊时间分布有一定规律,建议管理者根据患者就诊科室、时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提高就诊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患儿病种的特点及时间分布规律,为培训、疾病防治与人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急诊抢救室患儿3 0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抢救病种及时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序前2位的是惊厥、意外伤害;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2月为抢救高峰期,10:00~12:00,17:00~19:00为全天抢救高峰。[结论]应根据患儿抢救病种和时间规律,加强护士培训、合理分配人力及做好延伸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护理管理杂志》2011,(8):556-556
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2011年各省50%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患者的就诊费用,原则上不得超过卫生部公布的单病种诊疗费用推荐标准。通知提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要选取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其中至少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和骨关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对急诊抢救间患者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4—6月进入急诊抢救间的患者22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7—9月进入抢救间的患者1982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全程融入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间的滞留时间、心肌梗死的门球时间和门药时间、急性脑梗塞入院至就诊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融入人文关怀后,患者的滞留时间缩短(P 0. 05);心肌梗死的门球时间下降(P 0. 05);门药时间下降(P 0. 05);急性脑梗塞入院至就诊时间下降(P 0. 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评分较前改善(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文关怀能减少患者在抢救间的滞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李灿萍  张彩娣  吴晓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19-1021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急诊流量变化特征并提出对策。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13年急诊抢救室和留观室患儿入室与离室例次,分析患儿日、周、月、季度流量变化趋势。结果急诊抢救室、留观室患儿日流量变化特征明显,入室流量两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和14∶00~16∶00,低谷则在3∶00~7∶00,离室高峰在10∶00,入室与离室高峰在8∶30~11∶00出现重叠。周流量变化为入室、离室流量较大的是周一和周五,周六、周日流量相对较小。月、季度流量变化为入室流量较大的前三个月份分别为12月、7月、8月,2月入室流量最低,其余月份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急诊患儿流量有其特征,不同时间段所需资源不同,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键通"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移动互联网"一键通"技术运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救治领域,在急诊科红区抢救室设立"一键通"总站点,其他相对应科室设立分站点,实行"一对一""一对多"通讯模式进行沟通,分析"一键通"应用前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室确定治疗方案时间和抢救室滞留时间。结果应用"一键通"后,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室确定治疗方案时间由(50.15±7.12) min缩短至(32.09±5.78) min,滞留时间由(192.17±18.21) min缩短至(131.09±14.33) min。结论 "一键通"模式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肺栓塞患者就诊各个阶段时长情况及各阶段时长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急诊就诊的肺栓塞患者基本资料、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入抢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调查分析,重点查看各阶段时长之间的相关性与原因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或管理措施,以期提高急诊肺栓塞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结果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和意识障碍,大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的症状-分诊期与分诊-入抢期、抢救室滞留期时长呈负相关(P 0. 05),症状-分诊期与住院期无相关性(P 0. 05);分诊-入抢期与抢救室滞留期、住院期呈正相关(P 0. 05);抢救室滞留期与住院期呈正相关(P 0. 05)。结论提高肺栓塞的全民健康管理意识,建立院前-院中-院后的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院前做好预防,发现症状及时就诊,缩短院前延误时间。院内构建急诊肺栓塞患者的绿色通道,其中包括提高分诊准确率与诊断及时性,缩短检验、检查、缴费各环节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规范化急救路径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2016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急诊路径表,对照组实施常规入院程序。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90 min的占73.91%,而对照组只有23.91%(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恐惧情绪评分(11.85±3.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61±4.18)分;观察组医护满意度评分(91.89±5.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11±4.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规范化急诊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oB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201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为对象,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状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9569例患者,滞留时间在2~6970 min,滞留时间>240 min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第一、二季度共127名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的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抢救室平均停留时间、急诊接诊时间、拜阿司匹林服用情况、心电图检查耗时四方面进行分析,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加强急诊室相关人员培训,不定期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2015年度第三季度共68名患者,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室平均停留时间、急诊接诊时间、拜阿司匹林服用情况、心电图检查耗时均达标。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6246例急诊住院危重患者抢救室滞留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收住院的危重急诊患者在抢救室滞留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患者的分流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综合性医院2010年经急诊抢救室住院的危重患者的信息,通过Cox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患者在抢救室滞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1)全年经急诊抢救室住院的危重患者6246例,抢救室滞留的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 h(3~23 h),有56.6%的患者滞留时间超过6h,21.6%的患者滞留时间超过24h.(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滞留的最重要因素是专科病房的床位状况,其次为患者的医疗费用支持状况、病情是否涉及个多科室、是否急诊手术、收住病房的类型、主诊科室、年龄、性别和就诊时间段.(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专科病房的床位状况、患者的医疗费用支持状况和病情是否涉及多科室;其次为是否急诊手术、收住病房的类型、主诊科室、性别和就诊时间段,年龄不影响患者的滞留时间.结论 该家医院经急诊收住院的危重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偏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专科病房不能及时提供床位,病情涉及多科室而偏复杂,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困难,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