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体外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急症病人3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11例全部起搏成功,最终存活10人。心脏停搏病人24例,起搏成功2例,最终无1例存活。此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靠、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对心脏停搏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陈lin  张书刚 《当代医学》2000,6(4):63-64
临时心脏起搏是防治包括心脏停搏等多种继发或原发心肘病及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本文200例患者接受临时心脏起搏,其中18例急性窦房结或房室结衰竭、36例急性下壁或伴右室急性心肌梗塞、12例药物所致严重窦性过缓、高度或Ⅲ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病人心脏起搏成功占83.33-100%;而其他36例晚期器质性心脏病、14例急性广泛性心肌梗塞临时心脏起搏成功占19.44-57.14%,说明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脏窦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在急诊抢救心脏传导阻滞和心肌梗塞病人中,正确使用体外无创临时心脏起搏是现代先进的心脏急救起搏方法。我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临时、长期心脏起搏治疗心脏停搏、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1991年1~8月我们在床旁应用国产双极起搏导管,经右颈内静脉途径紧急心脏起搏,抢救心跳骤停4例获得满意效果。 4例起搏时均为心室停搏。冠心病2例,肺心病、大咯血窒息各1例。分别在心跳骤停后5、10、8、15分钟在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持续进行中,经右颈内静脉途径紧急心脏起搏。起搏阈值分别为0.8V、2.5V、1.0V、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无创临时起搏技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时的疗效,为提高该病症的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以上)和心脏停搏的患者103例,分组进行无创起搏及药物治疗后观察。结果起搏组中A1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13例起搏成功,起搏成功率为541%。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组中B1组2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心脏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成功率为96.5%,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药物组中A2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有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20.8%;B2组2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7例患者经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可以减轻头昏,昏厥症状,治疗有效率65j%,起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抢救成功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效果好。特别适合于狭小抢救空间,缺乏众多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心脏急症患者开辟新的抢救途径。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心脏停搏时的抢救方法。方法 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心电监护显示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在救治中出现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复苏术(CPR),对停搏的心脏进行复跳,主要包括胸外持续按压,肾上腺素静推和静滴,安置临时起搏器等综合治疗。结果复苏早期:17例心跳恢复,1例死亡;复苏晚期:14例存活,3例死亡。复苏成功率为77.8%。结论心源性猝死突发时对心脏停搏的抢救是抢救心源性死亡一个重要环节,持续胸外按压,静推和持续静滴肾上腺素,促使心脏尽快起搏,并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等是有效的抢救方法。抢救时心跳的复苏时间及患者原有的心衰是影响复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2例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73.7±12.9)岁;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病窦综合征3倒;均选右股静脉入路,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测量导管深度、行X线等检查进行研究,观察该起搏方法的疗效。结果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为66%(8/12);2例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扭曲的髂静脉,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在DSA透视下送入右室起搏;1例反复不能进入右室起搏。X线透视下方将导管送入右室而起搏;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漂浮导管不能起搏,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后成功起搏。无一例出现栓塞、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对心脏停搏、血管扭曲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92例心跳骤停病例中的应用,探讨心内膜下与经皮胸壁起搏在心跳骤停抢救中的价值,并与同期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临时起搏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心内膜下临时起搏组:经静脉系统将起搏电极送入心腔内,进行心内膜下起搏,以恢复心跳;经胸壁起搏组:将两电极分别置于胸背部进行起搏,而使心跳恢复;对照组除不进行临时起搏外,其他抢救措施与试验组相同。结果:心内膜下临时起搏组在成功起搏率、CRP抢救成功率与另外两组问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其他心肺复苏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临时起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但经皮胸壁引起搏成功率不高、副作用较大,不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抢救59例多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停搏,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结果59例患者成功起搏43例(72.8%),28例有自主心律患者成功起搏27例(96.4%)。取得良好抢救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简便、可行具有急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食道调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对1例心脏停搏患者施行食道左心室起搏。结果:108例中有78例异常。其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致窦缓28例,预激综合征及预激综合征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房内折返搏动13例,心脏负荷试验阳性3例,心脏停搏1例,其他15例。结论:经食管心脏起搏技术是一有效简便的电生理检查方法,还能有效地中止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跳骤停时应用食道心脏调搏进行救治的疗效。方法15例心脏骤停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食道心脏调搏方法抢救。结果15例中救治成功13例。结论经食道心脏起搏方法简便、操作速度快、无创、无需消毒、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紧急起搏,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早在18世纪末,Vassali,Giulio和Rossi就曾向意大利科学会报道过他们观察研究断头尸体的各种器官组织所得到的结果,其中包括用直流电刺人心的实验结果。1819年,Aldini提出应用直流电刺激断头尸体的停搏心脏可使其复跳,并推荐用直流电刺激救治晕厥患者。1870年Duchenne用电刺激法治疗白喉患者的心动过缓获得成功。Mc William(1887)采用感应电刺激,使动物因迷走神经兴奋而停搏的心脏应激起搏。1912年,Erlanger对停搏心脏的复生问题做了广泛实验观察,并倡用窦房刺激法。  相似文献   

13.
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挽救了大批因心脏停搏,重度房室传导阻滞造成阿斯综合征发作的病人。由于穿刺部位的不同,起搏成功所需的时间不一。如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经食管心房起搏,经胸壁穿刺直接心脏起搏等,以后者最快捷。本文  相似文献   

14.
黄武 《广东医学》2000,21(9):783-783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钢丝的状电极紧急心脏起搏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钢丝钩状电极经皮急心脏起搏术28例。结果 8例Ⅲ度AVB患者全7部起搏成功,20例心脏骤停者均不同程度地夺获心室,总成功率为54%,起搏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心脏停搏时间太长或呼吸停止。结论 经皮穿刺钢丝钩状电极心脏起搏术紧急起搏方法结构简单、操作简易、起搏迅速、价格便宜,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并发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因室颤、心脏停搏而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以挽救病人生命。而传统药物疗效欠佳,随着临时起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我院急诊科一年来对病情危重需紧急起搏心脏治疗的46例病人,给予床边紧急起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因可诱发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因室颤、心室停搏而危及生命。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各种原因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确。本文旨在观察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急性心肌炎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将4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时心肌仍有兴奋、收缩和心肌纤维间的传导功能,利用心肌具有对各种形式的做电流刺激产生收缩反应这一生理特性,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一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可促使心肌收缩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因此,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临时起搏器紧急床旁起搏是抢救心脏停搏或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法.因患者血压下降,不能搬动,只能在床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急诊43例应用体外无创临时心脏起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体外无创心脏起搏术临时床边心脏起搏。结果:心跳停搏组:8例起搏成功,20例临床有效,有效率57%,5例复苏成功。缓慢性心律失常:1例因不耐受疼痛拒绝治疗,余病例均起搏成功。结论:体外起搏安全、省时、容易掌握、不需要特殊的X线设备,适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科进行。  相似文献   

20.
钙剂是心脏停搏时的常用药物,1985年,国际心肺复苏协会和心脏病急救中心提出,心脏停搏时不能使用氯化钙,可试用钙拮抗剂。本文介绍心脏停搏时钙代谢的情况,及用钙剂的危险性,钙拮抗剂在心脏停搏时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