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集到的9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老人和儿童居多,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最常累及皮肤系统,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中药制剂上市后再评价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108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品种19个,注射剂16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5例,占97.22%。口服制剂3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2.78%。居前二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主要累及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辩证使用中药制剂,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 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9-2010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42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总ADR的11.63%,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寒战、发热、注射部位反应、胸闷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应加强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  陆军  蔺涛 《中国药房》2009,(6):461-46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对100种杂志刊登的93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156种,给药途径5种,其中静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8.46%。不良反应中以全身性反应发生率最高,达57.77%。结论:应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实施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76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8—2010年57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76例注射剂不良反应,结合中国传统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原因和药物的使用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用药频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变得更加普遍,应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利国  张卫萍 《医药导报》2011,30(10):1392-1396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及国家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管理的措施、规定. 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关联因素及不合理应用可能导致的危害,树立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强化合理用药观念,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分析表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患者的体质及所患疾病、药物的选择及剂量、疗程、合并用药等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辨证选药,采取正确的用法用量及疗程,严格掌握配伍禁忌,谨慎联合用药,加强用药观察及不良反应监测,可减少和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山东省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0~9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33例,比例最高;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观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证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3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680例报告中涉及37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0.84%),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18.0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33.65%),一般不良反应报告最高(85.31%)。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加强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闫修香  杨利芬  闫军 《中国药业》2011,20(15):43-44
目的分析儿科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到的医院儿科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药物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儿童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合理用药,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年至2009年收集的121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种中药注射剂;0~9岁年龄组患者35例,比例最高(3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避免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梅州市35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全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州市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类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为多见;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注射给药为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可以减少和预防药害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各医疗机构2007年收集的3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xcel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联合用药占77.0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加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贡庆  洪兰  薛青松  叶桦 《中国药事》2011,25(5):456-459
目的为药物利用评价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药学科学数据中心收录的5366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类统计,重点分析特殊人群的用药结果、严重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重点药品、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药品应当特别关注,及时发出药物安全警示。  相似文献   

18.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苏中利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17-1518
目的评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我市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市中心收集到的141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O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6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