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Hu YL  Yuan WQ  Wang LF  Liu HF  Jin D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60-2362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及评价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和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5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或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例纳入本项研究,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术前X线测量和术中牵拉实验最终确诊47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22例,金属螺钉治疗25例,金属螺钉在术后10~12周取出.在术后6个月,对手术侧踝关节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X线正位片TFCS和TFO宽度和异物反应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间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测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效果可靠有效,并且免除二次手术取钉,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生物可吸收螺钉与普通皮质骨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通过查找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共纳入12篇相关文献。采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等相关结果数据,利用RevMan5.35 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2 篇相关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872 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螺钉组(AS)447 例及普通皮质螺钉组(MS)425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皮质骨螺钉相比,生物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其中异物反应发生率较普通皮质骨螺钉组高,其余如断钉、异位骨化、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皮质骨螺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下胫腓损伤的有效内固定物,可有效避免普通皮质骨螺钉二次手术,同时也能减少断钉的风险及手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异物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情和患者意愿分组。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改EBaird—Jackson法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并牢固固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植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  相似文献   

5.
宋元 《医学综述》2013,19(12):2230-2232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和皮质骨螺钉类固定治疗下胫腓骨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下腓骨联合损伤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1年1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收入院的47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4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3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提示踝穴恢复正常关系。随访1年后两组间Baird评分各项指标、总分,Baird评级、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可达到与皮质骨螺钉相同的固定效果,而且可吸收螺钉生物相容性好,无需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与此同时也需重视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及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联合骨折的创伤程度及骨代谢活力。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的78例胫腓联合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可吸收组和金属组,分别接受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和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第3天时,采集血清并测定炎症因子、疼痛介质、应激激素、骨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可吸收组血清中炎症介质PCT、Resistin、CRP、IL-6、TNF-α以及疼痛介质SP、PGE2、NPY以及应激激素NE、E、Cor以及骨吸收标志分子CTX-I、CTX-II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金属组,骨形成标志分子N-MID、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金属组。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联合骨折的创伤程度弱于金属螺钉内固定、骨代谢活力优于金属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下胫腓联合分离因非手术治疗不能有效固定胫腓联合,故目前大多倾向手术治疗。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涉及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78例,其中有6例出现下胫腓联合横向螺钉断裂,占7.7%。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9年1月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入l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块的大小用1或3枚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4~16月,平均11.6月,23例骨折全部愈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内固定的可吸收螺钉无不良反应。术后3d摄片,2例骨折复位固定良好,2例三踝骨折术后内踝轻度向外移位,踝穴稍增宽。1例明显皮肤刺激,酒精湿敷后好转,1例出现螺钉顶住皮下引起疼痛,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确切,疗效良好。无需2次手术取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镍钛形状记忆弓齿钉和下胫腓固定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MF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MF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组(弓齿钉治疗组,13例)和下胫腓固定螺钉治疗组(螺钉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弓齿钉治疗组和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8.46±19.55)min vs (113.50±17.97)min]、术中出血量[(90.77±53.85)mL vs (94.50±46.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局部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70±5.20)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AOFAS踝关节功能总体评估得分及踝关节症状评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及下胫腓固定螺钉处理MFF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能达到满意效果,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宏 《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21-132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54例,治疗组选择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选择金属螺钉内固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5年,两组患侧背屈及跖屈功能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健侧背屈与跖屈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9.2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与金属螺钉疗效接近,关节功能恢复好,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0-103
目的 探讨Herbert 钉对Lisfranc 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遴选2016 年12 月至2019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4 例Lisfranc 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 例。观察组接受Herbert 钉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两组患者刀口愈合后采用中药活血止痛散熏洗改善症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OFAS 评分、VAS 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 个月AOFAS 评分为(91.43±3.55)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VAS 评分为(1.92±0.65)分,低于对照组的(2.8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功能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 钉相对于皮质骨螺钉固定方式对于改善Lisfranc 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情况有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评价可吸收螺钉和皮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螺旋形骨折67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和皮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6~50个月,对骨折愈合情况、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功能评价按Johner-wruh评分法评分,可吸收螺钉组优良率为89.5%(34/38),皮质骨加压螺钉组优良率82.8%(24/2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能取得和皮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装置一样的复位、固定效果,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免除二次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Endobutton系统技术重建下胫腓联合体的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对2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Endobutton系统技术重建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与往年18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随访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技术的疗效.结果 Endobutton组患者为25例,随访时间24.0~32.0个月,平均(26.2&#177;2.4)个月.依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7例,良6例,一般2例;金属螺钉组为18例,随访时间18.0~20.0个月,平均(16.2&#177;3.4)个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一般3例.Endobutton组优良率、评分值较属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为优(χ2=46.8,P<0.05).结论 改良Endobutton系统技术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恢复了下胫腓联合的正常运功功能、作用确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同是微创的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内、外、后三踝骨折,内、外踝双骨折,内、后踝骨折或者单纯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她)们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常规空心螺钉组和无头加压螺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后的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及皮肤坏死差异无显著性,但无头加压螺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固定牢固程度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空心螺钉组,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优76例,良29例,一般9例.结论:虽然同是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但是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具有固定更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无内固定物外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骨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螺钉、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同种异体骨螺钉、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治疗髋臼骨折患者共129例,并对其在功能恢复、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同种异体骨螺钉内固定组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普通金属螺钉内固定组。同种异体骨螺钉内固定组的功能恢复优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组。同种异体骨螺钉内固定组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组的临床愈合时间短于普通螺钉内固定组。结论:同种异体骨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手术重建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Ⅳ度不伴有三角韧带损伤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病例。手术方法为外踝钢板固定,内踝2枚螺钉固定,修补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依后踝骨块大小决定是否进行螺钉固定。然后进行拉钩试验检测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若不稳定,加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均未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后踝固定33例,未固定后踝20例。术中拉钩试验共发现14例下胫腓联合不稳,均为未固定后踝患者。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后踝固定组优良率为84.8%;未固定后踝组优良率为75.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与否是决定能否有效重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