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考前焦虑情绪的变化对高中生成绩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某中学高二学生进行平时和考前焦虑量表(SAS)调查,将2次量表评分差与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时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9%,期中考试前为32.3%,2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考前及格组出现焦虑症状最多,占63.64%。对于考试前与平时SAS评分差>10的学生,评分差与考试成绩呈中度负相关(P <0.05)。此外,考前焦虑情绪可能受性别和父母文化程度因素影响。结论 高中生的焦虑症状较为普遍,考试前焦虑情绪明显提高,应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高三学生焦虑障碍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级及市属县级重点高中316名高三学生。于高考前1个月测查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同时对被调查学生的家长施测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结果(1)高三学生焦虑检出率为30.52%。(2)焦虑组学生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中5个因子与非焦虑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3)焦虑组学生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定结果3个因子得分与非焦虑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4)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与E因子呈正相关,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与P因子、N因子呈正相关,与E因子呈负相关。结论较多高三学生高考前存在焦虑情绪,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焦虑情绪及不良人格特征有关,提示从家庭角度进行学生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程丽  郑丽平  晏苏玉  范新 《浙江医学》2020,42(4):315-31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6例COVID-19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同时分析影响COVID-19患者SAS评分的因素。结果76例COVID-19患者SAS评分为(54.39±7.51)分;存在焦虑情绪50例,包括轻度焦虑33例、中度焦虑12例、重度焦虑5例。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有固定职业、医学背景的COVID-19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生育史、月平均收入的COVID-19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固定职业是COVID-19患者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固定职业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不同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12 月-2017 年2 月4 所省、市级医院的339 位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肿瘤化疗患者的焦 虑、抑郁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 42.2% 的化疗患者存在焦虑情绪,43.1% 的化疗患者存在抑郁情绪, 30.7% 的患者两种情绪皆有。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P <0.05);面对得分低于国内常模 (P <0.05),而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 <0.05)。焦虑与屈服呈正相关(P <0.05);抑郁与面对呈负 相关(P <0.05),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医疗保障、职业及屈服是焦虑 的影响因素(P <0.05);职业、屈服、面对及回避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存在较为 普遍的焦虑、抑郁情绪,这与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屈服的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具有 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医学专科新生焦虑情况。方法: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7级223名新生进行调查,并对焦虑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新生SAS平均分为41.97±3.81,焦虑率为42.15%,明显高于96级在校生(SAS平均分为37.49±4.11,焦虑率为25.0%)(P<0.01);且男生焦虑率高于女生、自费生高于统招生、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P<0.05或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新生SAS分与性别、学生来源、远离父母感到孤独以及饮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同学关系不适等关系密切(P<0.05或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AS分主要受远离父母感到孤独、学生来源和学习内容不适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新生易产生焦虑情绪,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本科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本科医学院校大二、大三年级848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某本科院校医学生焦虑心理的检出率为20.3%,焦虑的检出率在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母亲文化程度、学生经济状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父亲文化程度、专业满意度上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焦虑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
重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8例应届生为对象,应用16PF人格测验,气质测量工具(STI,TT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考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文理科学生的16PF的人格特质有明显的差别,判别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6PF人格特质中的Q1因素(实验性F=8.76,P<0.01),Q2因素(独立性F=8.23,P<0.01),与高考成绩呈正相关,与M因素(幻想性F=4.88,P<0.01),呈负相关;气质中的神经过程灵活性(F=8.15,P<0.01)和时间特质中的灵活性(F=12.36,P<0.01)与高才成绩呈正相关。结论:高考生的实验性,独立性高分及幻想性低分的个性特质和气质上的灵活性有助于高考成绩的发挥,学生文理科分班宜参考学生人格特质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学高年级儿童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儿童1 02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问卷、情绪管理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和交往焦虑问卷。结果:学校环境中,不同自感教室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朋友数的儿童交往焦虑总分、害怕否定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家庭环境中,父亲外出打工儿童交往焦虑总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均高于父亲未外出打工者(P < 0.05和P < 0.01),而母亲外出打工学生仅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高于母亲未外出打工者(P < 0.05);自认父亲对其生活中表现“不知道”及“满意”的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及2项因子评分均低于“不满意”者(P < 0.05~P < 0.01),自认母亲对其学习中表现“不知道”及“满意”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及2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不满意”者(P < 0.01),自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较好”学生害怕否定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较差”者(P < 0.01)。相关分析显示,情绪管理、父母依恋与交往焦虑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交往焦虑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影响因素均为情绪管理、母依恋及同学关系(P < 0.01)。结论: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情绪管理、母依恋及同学关系,在预防中要关注家庭亲子关系及同学关系的调节,注重提高儿童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8例应届生为对象,应用16PF人格测验,气质测量工具(STI、TT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考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文理科学生的16PF的人格特质有明显的差别;判别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6PF人格特质中的Q1因素(实验性F=8.76,P<0.01)、Q2因素(独立性F=8.23,P<0.01)与高考成绩呈正相关,与M因素(幻想性F=4.88,P<0.01)呈负相关;气质中的神经过程灵活性( F=8.15,P<0.01)和时间特质中的灵活性( F=12.36,P<0.01)与高考成绩呈正相关。结论高考生的实验性、独立性高分及幻想性低分的个性特质和气质上的灵活性有助于高考成绩的发挥,学生文理科分班宜参考学生人格特质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静  杨涛  王健甦  郁晓曼  邱志海 《安徽医学》2017,38(9):1220-1222
目的 分析某医学院校新生抑郁、焦虑及自闭症状的现况。方法 运用特质抑郁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自闭自评量表对某医学院校361名新入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与女生、城镇与农村新生的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城镇与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新生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是否复读和不同父亲职业的新生自闭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情绪症状发生率普遍,应给予一定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纳 入15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症进行调查,根据结果分为 无焦虑组和焦虑组。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 ml 检测Hcy,分析Hcy 水平对焦虑症的影响。结果 150 例不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出现焦虑症68 例,占45.3%。两组患者年龄、SAS 评分、病程及Hcy 水平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病程延长及Hcy 水平升高是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 组Hcy 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比例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组 Hcy 水平及HH 比例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cy 水平随SAS 评 分增加而升高(P <0.05)。结论 血清Hcy 水平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焦虑症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对存在血清Hcy 水平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其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考学生和家长考前焦虑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问卷(S-AI)、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高一学生315人和高三学生295人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父母进行SAS、S-AI测试;对高考学生57人及其父母102人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S-AI评分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及其父母(t=2.422-3.975,P<0.05,P<0.01);高三学生TAS评分高于高一学生(P<0.01).学生与父母的SAS、S-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759,0.733,0.824,P<0.01).心理干预后高考学生的TAS得分明显下降,高考学生及家长的SAS、S-AI评分低于非干预的考生及家长[(41.12±10.13)分,(49.24±11.80)分;(43.05±9.97)分,(49.01±11.29)分;(53.28±9.87)分,(58.55±10.20)分;(52.47±9.91)分,(59.18±11.75)分,t=2.861~4.456,P<0.01].结论 高考学生及家长的焦虑程度较非高考学生及家长高;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对学生及其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高考学生考前焦虑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临床医学系新生的焦虑状况,了解其焦虑类型与强度,分析其心理特点及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28位临床医学系新生进行当场测试。结果:男女生焦虑状况未见显著性差异,焦虑初检出率为5.5%,轻度焦虑占较大部分。结论:根据临床医学系新生焦虑状况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焦虑现状提出消除大学生焦虑的举措。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焦虑的总检出率为23.48%。 SAS的平均得分为(42.58±11.286),焦虑自评量表20个条目可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精神-情感障碍、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和焦虑的心理障碍;其中以躯体性障碍和焦虑的心理障碍为主。结论:焦虑状况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对待焦虑的干预措施应以改变躯体性障碍和焦虑的心理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并将抑郁、焦虑评分与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及SPECT脑灌注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4%,以中重度抑郁为主;焦虑发生率为52%,以轻度焦虑为主;对照组无抑郁发生,轻度焦虑13.6%。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焦虑与甲状腺功能及自身免疫抗体无显著相关性;抑郁与病程呈正相关,焦虑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抑郁评分与左侧屏状核、左侧豆状核、右侧直回、右侧沟回血流灌注呈负相关,与左侧楔叶、两侧楔前叶、左侧枕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下小叶血流呈正相关。焦虑评分与左侧屏状核、左侧岛叶血流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甲亢患者内向、神经质的个性特征,是其发生抑郁的独立影响因子,而神经质的个性特征是其发生焦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存在明显抑郁、焦虑情绪,其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发生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独立影响因子。大脑血流灌注异常亦可能是其发生情绪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焦虑和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事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1321名来自中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匿名调查。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和美国CDC编制的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分别评价焦虑和抑郁情况。就业相关事件采用被调查时学生面临的就业选择来反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业相关事件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178份。以50分和16分分别作为SAS和CES-D的判断临界值时,分别有18.9%和55.4%出现了焦虑和抑郁。控制其他因素后,考研且感觉良好、考研但感觉不是很好以及既未考研又目前没工作意向的学生出现焦虑的风险分别是直接保研且确定读研学生的2.5,2.3和3.5倍(P<0.05);上述3类学生出现抑郁的风险分别是直接保研且确定读研学生的2.0,1.5和2.6倍(P<0.05)。结论:就业意向较差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出现焦虑和抑郁的风险高于就业意向较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方便取样对合肥4所高校494名本科大一新生入校3个月内经常出现的梦境主题进行调查,并根据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统计分组。非焦虑抑郁情绪组的梦境主题在"学校、老师、学习"上多于焦虑抑郁情绪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组的梦境主题在"被攻击或追赶;找东西;受到惊吓"上多于非焦虑抑郁情绪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焦虑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焦虑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共3 809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研究对象的焦虑状况.结果 高职院校学生焦虑的总检查率为17.3%,其中男、女生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19.7%、16.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不同脾气高职生焦虑检出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所在地高职生焦虑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焦虑检出率较高,其在性别、年级、性格、脾气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减少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感觉寻求、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版感觉寻求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医学院校384名大一新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大一新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危险行为,吸烟、饮酒报告率(5.2%、48.2%)稍低于国内外研究报告,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危险行为明显高于女生(P<0.05);②有吸烟、饮酒、曾经打架、有自杀意念、上网时间过长、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等健康危险行为者在感觉寻求水平及艾森克人格的N、P维度上大都存在显著差异,有健康危险行为组的得分高于没有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组[如吸烟组感觉寻求得分(66.78±10.29)分高于未吸烟组(60.57±9.09)分,t=2.54,P<0.01;艾森克P分值(7.11±3.23)分高于(5.33±2.89)分,t=2.81,P<0.05];③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文化程度高、感觉寻求水平高、艾森克的P、N维度即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是大一新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有效预测因素.结论 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艾森克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神经质越高,越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