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 1 女 ,38岁 ,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 ,于 1997年来我院就诊。否认家族眼病史、脑病史及肿瘤史。全身检查无异常。颜面部皮肤未见血管瘤改变。视力 :右眼 0 .8,左眼 1.2。双眼眼前节无异常 ,右眼视盘表面见一约 1.5 PD× 1.3PD大小肿物 ,橘红色 ,覆盖视盘 ,突出于玻璃体腔内 ,表面光滑 (图 1)。右眼 B型超声检查 :视神经表面有一突出于玻璃体腔的实性肿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2 s瘤体内出现强荧光 ,13.5 s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充盈 ,瘤体内荧光素同时迅速充盈 ,到早期动静脉期瘤体已完全充盈成一强荧光团 (图 2 ) ,晚期瘤体周围有荧…  相似文献   

2.
孙则红  王志学 《眼科研究》2012,30(11):1003-1004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0 d于2011年3月23日至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5,矫正无助,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右眼黄斑区及颞侧桔黄色、椭圆形隆起,大小约为10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左眼视盘鼻下方呈桔黄色、圆形隆起,大小约为6 PD.眼科B型超声检查显示:右眼球壁局限性卵圆形隆起,突向玻璃体腔,表面光滑,内回声均匀,中等强度,其边缘可探及视网膜脱离光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双眼早期病变区脉络膜荧光高低相间,隐见血管网形态,静脉期瘤体血管外组织中可见针尖状高荧光斑点,晚期病变区荧光素渗漏增强,呈现强荧光区,其范围与肿瘤大小一致.临床诊断:双眼脉络膜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8岁.左眼自觉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3月,于2011年4月18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 6,左眼04,双眼眼前节均未见异常.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检查眼底:左眼眼视盘上方及颞侧可见一约3PD大小轻度隆起的肿物,其表面可见灰色的胶质组织增生(呈膜状)并伴有斑驳状的色素组织增生,肿物表面有许多小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其他部位未见异常的纤维组织增生(图1).右眼眼底未发现异常.左眼红外照像可见瘤体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图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动脉早期视盘上方及颞侧可见肿物内细小毛细血管迂曲扩张,有的成结节状,并有微动脉瘤形成,并伴有斑驳状色素斑遮蔽荧光(图3),晚期毛细血管荧光渗漏,病灶呈强荧光,ICGA可见视盘周围色素上皮增生的范围比FFA所看到的范围要更加清楚(图4).视网膜周边血管未见异常,黄斑区无水肿.临床诊断:左眼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性错构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21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3周"入院。眼部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5, 左眼0.4;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1.0, 左眼0.8;右眼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17 mmHg。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彩色眼底照相检查示: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1A);左眼视盘边界欠清, 呈黄褐色半透明病灶, 瘤体长径为4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 PD), 病灶表面伴白色胶质及黑色素沉着, 盘周视网膜血管扭曲(图1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示:左眼视盘及盘周视网膜隆起, 神经上皮层增厚且结构紊乱, 可见内层视网膜及外层视网膜"山峰状"皱褶以及外核层三角形高反射信号(图2A)。眼部B超检查示:左眼视盘前隆起的条带状中高回声, 其内回声欠均匀(图2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示:视盘边界欠清, 视盘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可见异常血管分支, 可见结节样、点状强荧光, 造影晚期盘周荧光渗漏明显(图3)。入院诊断:左眼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ombined hamartoma of th...  相似文献   

5.
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左眼占位性病变就诊。否认癫痫病史,全身查体无特殊。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 1.0。眼压:右眼 14.0 mmHg,左眼 12.3 mmHg。双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其余前节结构正常。右眼眼底正常;左眼眼底视盘鼻上方、距视盘边界约2.5 PD处视网膜表面灰白色隆起病灶,大小约1 PD,呈桑葚样外观,边界清晰(图A、B);眼底自发荧光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呈大小不等的团状不均匀高荧光表现(图C);扫频源相干光断层扫描(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S-OCT)的红外扫描中见病灶呈现鱼卵样反射不均匀信号改变(图D),SS-OCT显示中央病灶增厚向玻璃体腔内突起,其内大小不等的空腔及高反射信号,病灶周围神经纤维层增厚隆起(图E)。临床诊断:左眼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  相似文献   

6.
栾国刚  黄晶晶 《眼科》2021,30(2):146-146
男性,56岁。右眼视物模糊8年,加重1年。视力:右眼0.1,左眼0.6。右眼玻璃体腔见一圆形透明肿物悬浮于中央,约6 PD,随眼球运动浮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遮挡视盘及黄斑(图1A)。余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圆形囊样强回声,呈游离状,未与视网膜相连(图1B),随体位变动而变动。患者既往无眼部外伤史。诊断:右眼先天性玻璃体囊肿。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囊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55岁。因糖尿病行常规眼底筛查, 就诊于山西省运城同德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1.0, 前节未见异常;采用裂隙灯检查法行前置镜检查, 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球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精粹图片1中A)。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直径约为6个视盘直径的圆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 囊壁光滑, 囊腔中可见散在黄色点状沉着物及色素沉着;囊样肿物随眼球转动在玻璃体中飘动, 眼球转动停止时回到原位(精粹图片1中B)。B超检查:在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形囊样游离强回声。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向上弧形条带状高反射信号(囊样肿物前壁)。临床诊断:左眼玻璃体囊样肿物。  相似文献   

8.
巨大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于2008-07-09因右眼视力下降3mo来我院眼科就诊。一般状态尚可,既往无特殊病史。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06(矫正不提高),左眼1.0,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混浊。右眼眼底可见雪白色有光泽的斑块遮盖全视盘,斑块的边缘呈羽毛状,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被斑块埋没,视网膜距视盘2PD处可见一长约1.5PD大小机化膜,黄斑区可见椭圆形裂孔,大小约0.25PD,边缘锐利稍内陷,底部深棕色,裂孔周围有小的放射纹(图1A)。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1B)。眼压:12/10mmH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1)视网膜循环时间正常;(2)右眼视盘前为遮蔽荧光面积>1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1岁.主因右眼无明显原因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0余天于2012年2月13日就诊.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不提高)、左眼0.8,眼压:右眼15 mm Hg、左眼14 mm Hg,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后查眼底:右眼视盘明显较左眼大,颞下视盘可见一边界清楚的近圆形灰白色凹陷,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黄斑区与视盘之间可见边界模糊大小约2.5 PD的暗红色隆起(图1);左眼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0岁.因右眼视物不清、视物变形2个月,于2010年4月15日就诊.否认家族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指数/50cm(-3.0 D→0.04),左眼02(-3.0 D→1.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晰,颞侧视盘可见约1/4 PD大小凹陷,表面可见色素沉着,后极部视网膜圆盘状隆起,直径约4 PD,黄斑区可见约1/2 PD大小类圆形囊样变性区,左眼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 4岁。因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2个月, 于2022年1月25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部手术史, 无传染病及寄生虫接触史,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全身其他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 (颞侧), +8.50 DS/+1.25 DC×70°→0.02-;左眼裸眼视力0.06, +7.50 DS/+0.75 DC×120°→0.2。双眼眼压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 未见眼内炎症迹象。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右眼晶状体后部可见一椭圆形半透明物悬浮于玻璃体腔内(图1A ), 未与晶状体后囊粘连, 几乎不随体位及眼球运动而移动, 裂隙光可见其表面棕色色素及囊性结构(图1B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可见强反射囊壁和弱反射囊腔, 腔内可见不均匀点状信号, 测得囊肿大小为1.14 mm×0.96 mm(图1C)。扫描激光眼底成像显示右眼玻璃体腔内半透明囊性漂浮物(图1D), 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窥视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5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无疾病家庭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3,矫正视力0.04;左眼0.6,矫正视力0.6;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8 mm Hg.眼底检查:右眼后极部视网膜可见黄白色隆起,面积5.5个视盘直径(DD)×5.5DD,扁平状,边缘不整齐,肿物中下方可见色淡白,中心可见点状出血,周围有散在色素块,肿物周围色素环绕,肿物表面有极浅脱离,波及黄斑部;左眼视盘上方及鼻下方视网膜可见面积为5.5 DD×2.5 DD的黄白色隆起,黄斑未完全波及(图1).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4岁。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9年8月31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散瞳后见视盘颞上侧淡红色球形隆起,直径约1PD,隆起3D,表面毛细血管可见。黄斑部硬性渗出(图1)。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4.
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8岁,因左眼视物障碍4月余入院。4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及眼红,无疼痛,未诊疗;后因左眼视物不见,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今来我院门诊检查后,以“(1)左眼Coat’s病;(2)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收入院。视力:右0.8,左无光感;双眼睑无畸形,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左眼虹膜表面见新生血管,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玻璃体腔内灰白色混浊间杂黄色反光,眼底窥视不见;右眼屈光间质清,眼底:视盘边界清,鼻上象限可见近扇形灰白色隆起,约3PD大小,距视盘1.5PD,边界清,病灶内见灰白色钙化…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2岁。主诉“右眼无痛性视力下降2月余”就诊,患者于外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脱离”,来我院准备手术治疗。既往体格健康,无头痛、咳嗽、胸痛及体重下降。查体:视力:右眼数指/10cm,左眼1.0,双眼前节(—),右眼美多丽散瞳后见玻璃体内无明显浑浊,视网膜3:00~11:00脱离,隆起较高,视盘大部被脱离的视网膜遮挡,视盘颞上约1PD处可见约2PD大小火焰状出血,未查及裂孔。左眼眼底检查未见异常。CT见右眼球后壁扁平样增厚,呈结节状,伴灶内侧部弧线状高密度增厚带(图1)。右眼B超见右眼玻图1,2右眼球CT、B超图像璃体内可见“V”形强回声带,球…  相似文献   

16.
例1男,3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5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为足月顺产,G3P3,妊娠期无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此类疾病.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04.双眼前节无异常,玻璃体透明.散瞳验光无屈光不正.眼底检查右眼无异常;左眼视盘颞侧可见圆形凹陷,约2/3个视盘直径(DD)大小,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脱离区域同视盘颞侧相连(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早期视盘凹陷区呈弱荧光,视盘下缘及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中期视盘凹陷区呈强荧光,黄斑区弥漫性荧光素渗漏;后期视盘凹陷区强荧光以及黄斑区强荧光勾画出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图2).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41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伴夜盲9年, 右眼加重2个月到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手动/10 cm, 左眼视力20/100。双眼视盘颜色淡, 动脉变细, 眼底可见斑片状大小不等的颗粒样色素病灶。眼底自身荧光检查, 双眼视网膜周边部散在弱自身荧光(图1A, 1B);眼电图检查, 右眼、左眼Arden比分别为1.1、1.0。视野检查, 双眼周边视野大片缺损。B型超声检查, 双眼玻璃体可见囊肿存在(图1C, 1D)。立体照相检查, 右眼玻璃体囊肿约0.5个视盘直径(DD)大小(891 μm×439 μm), 呈漂浮、半透明状、类球形;左眼玻璃体囊肿约1.5 DD大小(1 662 μm×994 μm), 呈漂浮、灰白色、类球形(图1E, 1F)。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OCT血管成像检查, 可见左眼黄斑囊样水肿, 玻璃体囊肿呈类圆形, 清晰显示出玻璃体囊肿内部反射与玻璃体后皮质和视网膜之间的关系(图1G~1I)。临床诊断:(1)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2)双眼玻璃体囊肿;(3)左眼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33岁。2022年9月因“双眼干涩感”于我院健康体检时发现右眼眼底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行一系列相关检查。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6,矫正1.0,左眼裸眼视力0.8,矫正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皮质透明。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16 mm Hg。散瞳后,彩色眼底照片示:右眼视盘鼻下方见一最大直径约2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近似圆形的棕褐色病灶,隐约可见隆起;肿物边界尚清晰,突出于视盘表面,血管走形正常,视网膜可见区未见明显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图1)。Humphrey视野计30°视野检测示:右眼生理盲点扩大,伴鼻侧周边及颞上方部分视野缺损。眼部彩超示:右眼球后壁于视神经乳头前方探及一较高回声结节,大小约0.3 cm×0.2 cm×0.2 cm,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女,50岁,2008-08在外院行健康体检时发现眼底改变,分别在外院及我院就诊。既往史:双眼近视20a+。眼部查体:Vod:0.4,Vos:0.5,矫正右眼为-1.5Ds=1.0,左眼为-1.0Ds/-0.75Dc×78°=1.0。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底见视乳头色正、界清,黄斑中心凹反射(+),左眼底见视乳头表面有一个1.5PD大小的圆形、棕黑色隆起的肿物,隆起约2.00~3.00D,边界欠清(图1)。眼压:右眼为14.3mmHg,左眼为12.5mmHg;辅助检查:B超示视网膜局部回声增厚,内强回声光斑伴声影,考虑球壁占位性病变(图2)。眼底荧光造影示视乳头荧光遮蔽,晚期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7岁2004年7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诉左眼视物不清3天,无视物变形,无眼痛或畏光流泪否认家族中有类似发作史。视力:右眼1.5,左眼0.1,定位:左眼上方三个象限光感消失,右眼正常。双眼前检查末见异常,散瞳后查眼底可见:右眼视盘鼻侧可见黄色隆起病灶,约3PD大小,边界较清,局部视网膜脱(图1);左眼颞侧,下方可见视网膜大片灰黄色隆起,视膜脱离,视网膜下方可见6PD大小隆起病灶,高约6mm病变波及黄斑区(图2)。眼压:右眼15mmHg,左12mmHg。眼部彩色B超检查显示双眼球后壁实性占位考虑来自脉络膜,病变处血供丰富,流速增高;双眼视膜部分脱离。头颅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