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烟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对50例TIA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载脂蛋白(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TIA组Apo-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TC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照组及TIA组吸烟者Apo-B均高于非吸烟者(P<0.01,P<0.05),而HDL-C吸烟者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能促使血清Apo-B增高及HDL-C下降,可以认为吸烟是TIA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各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并依据血尿酸(SUA)是否正常分为HUA组和正常组,比较其短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SUA、SBP、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FIB、LDL-C可能是老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老梗死患者短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脑梗死组),根据脑梗死病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及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组104例为对照组.测定血尿酸(UA)、血清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是脑梗死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进展有关.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进展有关,血尿酸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9例TIA患者,其中32例在6个月内最终进展为脑梗死(脑梗死组),97例病情未进展(TIA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有高血压史、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糖尿病史、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和发作次数≥3次,均高于TIA组(P<0.05~P<0.01)。2组患者性别、有无吸烟史和有无冠心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大于TIA组(P<0.05)。而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尤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120例TIA患者( TIA组)和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的血清Hcy 水平,根据Hcy水平进一步将TIA患者分为Hcy≥15.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随访1年,比较TIA及脑梗死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5.65±2.65)μmol/L和(16.88±3.67)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与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Hcy、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高血压、高血脂是TI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OR=3.22,OR=4.15,P<0.05);Hcy≥15.0μmol/L的TIA患者1年内再发TIA和脑梗死、发作持续时间≥30 min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cy<15.0μ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Hcy与TIA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均密切相关,血清Hcy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糖尿病并发TIA首次发作患者,对其随访1年,其中31例糖尿病并发2~4次TIA(B组),6例发生缺血性卒中(C组),余43例随访中未再发生TIA及缺血性卒中(A组);另选择40例糖尿病无TIA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及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指标;血脂、血清hs-CRP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3例TIA患者及71例同龄健康对照组的血管超声,进一步对TIA组加以分类:单纯TIA发作39例,合并各类脑梗死计34例,分析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参数,并加以比较。结果总体TIA组颈部动脉与对照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P0.05),但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脑梗死的TIA组与对照组间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斑块性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对TIA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导致血管狭窄是TIA重要的危险因素,且单纯TIA患者与已存在脑梗死的患者间,颈部脑血管的病理改变的性质及程度已相当,单纯TIA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应受到同等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10月-2015年7月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入院24 h内检测其血尿酸水平;采用复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发病后90d时的情况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定预后.结果 入选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38例;高血尿酸、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独立预测价值,年龄、高血尿酸无独立预测价值.结论 高血尿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无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分期情况分成三组,并予以治疗,治疗结果以临床疗效评价。并结合检测指标划定血尿酸异常的标准值,将患者分成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分析两组血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CRP)的相关性。结果:Ⅰ组治疗有效率95.0%,Ⅱ组82.5%、Ⅲ组47.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检测的血尿酸统计数值,将血尿酸426μmol/L定为血尿酸异常的标准值。治疗后三组患者分别分成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Ⅰ期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除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收缩压、舒张压、TC、HDL-C、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TC、LDL-C、H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Ⅱ期、Ⅲ期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TC、LDL-C、HDL-C、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TC、HDL-C、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异常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斌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837-1838,1841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预后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临床确诊为TIA患者的3个月随访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资料和头颅MR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及正常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DWI检查异常者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0.0%,正常者发生率为3.7%,二者预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TIA患者发生梗死的几率逐渐增加,且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越重,梗死的几率越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与无危险因素比较,梗死几率明显升高。颈内动脉系统TIA组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预后构成不同(P<0.05)。结论:TIA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降血脂稳定斑块对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4.
病案书写质量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JCI管理标准》,加强病案内涵质量监控,促使医院建立完善规范的病案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可使病案质量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减少医疗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缓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体制改革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社区中老年人群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iosclerosis,CAS)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项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群(年龄>45岁)835例,纳入研究者576例,收集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者(CAS)者255例作为病例组,无CAS者321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血脂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压、腹部B超等常规检查。同时问卷调查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健康情况并统计分析。 结果 CAS组在BMI、血压、空腹血糖、尿酸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组的AIP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通过对18种因素调查,其中7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为脂肪肝史(OR=2.337)、高脂血症史(OR=4.572)、BMI指数>24 kg/m2(OR=2.801)、糖尿病史(OR=11.133)、每日进食蔬菜量≤500 g (OR=3.095)、高血压史(OR=3.421)、经常运动(OR=0.076),其中经常运动为其保护因素。 结论 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AIP与CAS密切相关,AIP可有效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与高血压、糖尿病、BMI、生活方式等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常用骨科固定及植入器材,并对其发展历史、作用及特点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更进一步了解引起小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实施积极有效措施防治小儿贫血,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方法根据来我院进行系统保健的6个月-3周岁婴儿1322名,其中母乳喂养1180名,人工喂养47名,混合喂养95名,贫血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为55.08%,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8.72%。和混合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7.89%。及时常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41.98%,又明显低于及时不常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9.59%。和不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和能否及时常添加辅食,对小儿贫血有着不同影响,因此,在保健过程采取相应对策,对预防小儿贫血将取得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病案与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病案是有关病人健康情况的文件资料,是法定的医学文件。方法强调医务人员在病案形成过程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其中患者和家属具有依法提供可靠信息的义务。讨论当医患发生矛盾时,病案将作为评议、处理或判明责任的重要依据,可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结论病案的收集、整理、保存都需要法律依据;病案的安全需要法律支持;病案的利用需要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