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变化,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名),进行观察.测定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同步检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 (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P-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氯吡格雷组缓解期血清P-选择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缓解期明显下降(P均<0.01).哮喘患者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FEV1、PEF比较成负相关;(2)氯吡格雷组患者缓解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0.01);(3)氯吡格雷组患者人均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用量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P-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氯吡格雷可以降低血清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邸宝成 《山东医药》2005,45(22):56-56
2003年5月至2003年8月,我们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以及降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以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及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 36例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并高胆固醇血症组及 2 8例急性脑梗死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P 选择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发现 ,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浆P 选择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减低。急性脑梗死并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的血浆P 选择素水平与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急性脑梗死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患者的血浆P 选择素水平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辛伐他汀治疗 6周后 ,两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P 选择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减低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回升。以上提示 ,急性脑梗死并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均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 ,其炎症反应的发展与血浆P 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相一致 ,降脂干预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袭祥印 《山东医药》2011,51(3):83-8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和TN-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ACI组)及健康查体者3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而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病情分为首发组64例,复发组56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组和复发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组高于首发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可溶性P-选择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梗死体积及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与HDL—C、PLT呈负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与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s-CRP、IL-6及TNF-α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a水平,并呈量效关系.结论 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赵俊泉  吕秀英 《山东医药》2007,47(22):40-41
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I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辛伐他汀通过影响ACI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蓉  郭雪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48-194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RP、IL-6、IL-8、TNF-α等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及稳定期患者各60例,检测血清及诱导痰液中CRP、IL-6、IL-8、TNF-α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外周血WBC计数、血清CRP、IL-6、IL-8、TNF-α,诱导痰液中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AECOPD患者治疗后WBC、血清CRP、IL-6、IL-8、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的IL-6、IL-8、TNF-α,血清WBC及CRP,均较稳定期患者明显升高,检测相关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的血清IL-18和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IL-6水平为(168.30±27.42)pg/mL与(0.33±0.43)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炎症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少亭  胡晓舟 《山东医药》2009,49(40):80-8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微炎症、营养状态与血清瘦素(Leptin)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DN及33例非糖尿病肾病(NDN)MHD患者血清Leptin、超敏C反应蛋白(u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DN组血清Leptin、usCRP、TNF-α、IL-6、Alb、Hb水平高于NDN组(P〈0.05),且DN组usCRP、TNF-α、IL-6与Leptin水平呈正相关(P〈0.05),Alb、Hb与Leptin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DN 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可能是Leptin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微炎症、营养状态与Leptin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呼吸科32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10~14d治疗病情缓解后行血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血清IL-6、IL-8、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P〈0.01),而急性加重期FEV1明显低于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血清IL-6、IL-8、TNF—α升高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降纤酶等改善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冰帽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60.0%(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辅助降纤酶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可能机制为减轻缺血脑组织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80.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s CRP、IL-6、TN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脑梗死患者、65例对照组外周血进行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测定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IL-6、IL-10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度狭窄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稳定斑块组IL-6mRNA、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孙希明 《内科》2013,(5):461-462,47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6%羟乙基淀粉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mg,1次/d,晚睡前口服,连用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RP、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I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幅更显著(P〈0.05)。结论合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辛伐他汀可能对CRP、IL-6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汪洁 《山东医药》2006,46(20):54-55
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各28例,两组均予溶栓剂、抗凝剂、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即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泽君 《山东医药》2010,50(38):81-82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颅脑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和NSE,。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清IL-6、IL-8、TNF-α和NSE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均〈0.05)。结论 早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和NSE水平明显增高,并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结果 常规治疗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有效降低血清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治疗组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sCD40L与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sCD40L与E-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1)。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sCD40L,影响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从而改善内皮功能及减少斑块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T细胞亚群(CD4^+、CD8^+)。结果发现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TNF-α、IL-6、IL-10、IL-12、IL-18水平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加重者血清LPS水平有显著差异,而TNR-α、IL-6、IL-12、IL-18水平均高于好转后,IL-10水平却在好转后升高。血浆置换后病情好转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明显下降,TNF-α水平变化不大,病情加重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与CD4^+/CD8^+值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对了解病情、判断顶后、改进治疗箫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