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4例(46个椎体),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 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38 min,出血量平均35 ml,注入骨水泥平均4.2ml.骨水泥渗漏率17.4%.术后24 h内疼痛症状消失25例,明显缓解9例.结论 单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术后镇痛效果肯定,远期椎体恢复良好,特别适合中度压缩、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6例(3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改善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1例(1个椎体)骨水泥渗漏至椎体侧方,但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术后腰部疼痛均显著缓解。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并发症少,并能显著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9-01诊治的48例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5例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组),23例采用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数以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单侧组低,椎体前缘高度较单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虽然需要同时进行多节段椎体灌注,手术时间较长,操作技术难度较大,但骨水泥弥散更佳,早期可改善疼痛,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术后比较VAS及ODI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单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为3.0~4.5 mL(平均3.2 mL),全部病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无明显恢复。术后VAS评分和ODI明显改善。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WHO标准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显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疼痛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8例,轻微有效6例.结论 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脊柱不稳及疼痛.方法在C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采取空芯穿刺针导入管注入调配好比例的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 1 例C3椎体转移瘤、病理骨折、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者,术后第1天颈痛消失,25 例3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2 例注射后疼痛即刻缓解,1~6个月后复查无疼痛,1 例出现椎管内渗漏致截瘫.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脊柱不稳缓解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骨水泥向椎管内外渗漏是其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双侧穿刺以及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早期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新鲜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双侧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手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用量.术后疼痛评分.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8.78±0.58分.1.13±0.34分,术前术后VAS分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治疗花费明显降低,而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注射骨水泥量无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差异即治疗效果相同.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型术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腹胀等症状,能够缩短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患者治疗费用,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PVP和PKP治疗21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69节胸腰椎。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2例一次手术完成6节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75±1.32)分,术后1 d为(2.47±1.26)分,术后6个月为(2.03±1.98)分;OD I值术前为83.12±11.24,术后1 d为27.12±9.43,术后6个月为29.04±10.13,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PVP和PK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次手术最多完成3-4节椎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48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应用单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各24例,对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椎体成形术,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增加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两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取得和双侧椎体成形术相近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18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采用WHO标准,椎体成形术后14例12h内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获随访,时间1—6个月,无一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腰背痛加重、复发现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疼痛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止痛效果和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45例85椎(T4-L4),年龄53~86岁(平均71岁),有症状的节段均做MRI证实.手术后当天和术后随访分别进行疼痛得分VAS(visual ana...  相似文献   

12.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前瞻性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对35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MRI各序列上信号的改变确定责任椎体,选择性对责任椎体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骨折椎体MRI有T1WI低信号改变、T2WI及STIR序列高信号改变者,即确定为责任椎体,可参考X线片表现及局部叩击痛.共计120个椎体有压缩骨折,其中确定为责任椎体并接受手术的有51个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3 d完全独立或经搀扶行走.3个椎体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占5.9%(3/51).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7降至随访时的2.1(P<0.01).随访时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17%,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可根据MRI不同序列上信号的改变来确定责任椎,选择性对责任椎进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前评估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3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50~86岁)。对术前合并症、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术后联合药物及康复锻炼综合治疗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前(8.03±0.41)分,术后(2.98±0.47)分,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出现椎间隙渗漏。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术后联合药物及康复锻炼疗效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 8例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存在疼痛,给予镇痛和卧床及抗骨质疏松治疗;2例邻近节段骨折再次行后凸成形术,1例病理骨折进行放化疗。结果 8例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VAS(3.5±1.5)分,治疗后VAS(1.2±0.5)分。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疼痛较少见,应进行个体化分析,严格手术指征及完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s角、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明显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7天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前缘压缩率、Cobb’s角、ODI、VAS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心0.05);且观察组前缘压缩率、Cobb’s角、ODI、VAS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确切的恢复了脊柱解剖结构,改善了生物力学,缓解了患者疼痛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一种比较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o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PVP治疗108例169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 10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24 h内疼痛明显缓解,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PVP是治疗老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照术前CT影像测量数据,经单侧椎弓根旁人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患者,共111节椎体,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CT影像精确指导经单侧椎弓根旁人路行PKP术.对照组采用经典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按照VAS评分、Oswetry评分标准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日常活动功能及椎体高度、Cobb角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结果]实验组43例,共55节椎体顺利完成手术,发生骨水泥软组织漏3例.对照组43例共56节椎体完成手术,发生脊髓损伤1例,经对症治疗相关症状缓解;两组发生骨水泥软组织漏6例.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VAS评分及ODI值,术前与术后1d、12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CT影像测量数据指导行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穿刺准确性高、放射线辐射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86椎,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58~83岁,平均68.5岁。均为新鲜骨折,均有明显腰背部疼痛不适,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和体征。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完整。MRI显示伤椎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测量术前、术后正侧位X线片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腰背疼痛、日常功能等改变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迅速缓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以改善,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7例术后再发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入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得以改善,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 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仍然疼痛原因: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术中出现椎弓根骨折;2例随访中出现邻近节段骨折;1例术后检查发现转移性病理骨折。骨水泥渗漏和椎弓根骨折患者给予镇痛和卧床休息及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2例邻近节段骨折再次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例转移性病理骨折进行放化疗。结果 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前VAS(3.5±1.5)分,治疗后VAS(1.2±0.5)分;1例病理性骨折治疗前VAS评分为4分,随访时VAS为1.3分。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原因包括骨水泥渗漏、椎弓根骨折、邻近节段骨折等,应对术后疼痛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2例48椎,观察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活动能力,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其中术后1 w患者疼痛VAS评分(2.2±0.6)较术前(7.6±0.7)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1.2±0.4)较术前(2.4±0.6)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6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