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运用升降理论临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善于运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并通过调理脾胃治疗疑难杂症.本文通过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失眠、久泻、便秘、咳喘五则临床验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升降理论临床应用.体现了路志正教授用药特点及其对升降理论的认识和发挥,给后学提供了临床辨证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2.
路志正“持中央”而“调升降”以治燥痹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大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疗效卓著。脾胃为水谷之海、气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正常在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讨论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以总结路志正教授"持中央"而"调升降"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脾升胃降"论治皮肤病是陈彤云教授学术思想之一.陈彤云认为脾胃失健是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更是"湿邪"致病的核心病因病机.通过总结陈彤云教授对"脾升胃降"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分析其应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来调畅脾胃升降之枢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大家、首届国医大师,他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文章总结了路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经验,反映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在治疗心悸病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23-1324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多年临证过程中总结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持中央,运四旁"指调理脾胃是治疗脾胃乃至五脏六腑、经脉、肌肉、四肢百骸疾病的核心。"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分别是指调理脾胃的三大法则:疏肝解郁,调脾和胃;升降相因,燮理气机;燥湿相济,健脾和胃。"纳化常"是调理脾胃的最终目的,即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与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路志正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大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疗效卓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顾护脾胃的正常功能,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情绪亦在风湿病病情的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路志正教授"持中央,怡情志"的学术思想,并就脾胃与情志的关系加以论述,以说明其在治疗风湿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冉青珍  路洁 《陕西中医》2013,34(5):613-614
<正>国医大师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在李杲《脾胃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70余载的行医经验,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因时制宜的脾胃治疗大法,提出了调理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可谓其脾胃升降学说的精髓。路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相似文献   

8.
路志正教授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针刺治疗颈椎病眩晕时遵路老"持中央、调升降"学说思想,以脾胃为中心,通调周身气血津液,或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或祛风化痰,或补土平肝熄风,或活血化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刘真教授系石家庄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继承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核心的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1]),在心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形成了以脾胃为中心,辨证论治的思辨方式。笔者跟随刘真教授临证侍诊,总结老师以脾胃  相似文献   

10.
路志正调理脾胃治杂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锡涛  路喜素 《新中医》1994,26(6):11-13
本文总结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杂病8字大法,即:补益、调顺、健运、顾护。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损证侯应从脾胃论治,脾居中土,为留邪之地,祛湿邪首当健运脾土。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升清降浊必赖枢机之调顺,存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新病沉疴临证莫忘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