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用于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对于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4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2.5g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对照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前端,行常规导尿术.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等级和全麻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血压SBp、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等级值(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SBp、DBp、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用于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在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实验组(n=45)在全麻诱导后行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B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即刻、拔除后5min、10min及15min时的SBP、DBP及HR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成年男性患者全麻诱导后密置导尿管可导致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急剧升高、以及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的明显增加,导尿管留置宜在全麻诱导前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熊良志  肖峰  冯慧  王燕 《现代医学》2009,37(6):404-406
目的观察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置入导尿管,实验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人尿管,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以及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用药情况和留观时间,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PACU用药人数增加(P〈0.05),留观时间延长(P〈0.01)。两组患者拔管前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年男性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降低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5.
袁梅  莫利群  饶红 《四川医学》2011,32(5):750-752
目的比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丁卡因胶浆用于全麻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均在麻醉后留置尿管,A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尿管,B组用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C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观察3组患者苏醒15min、6h、12h对尿管所致的尿路刺激的耐受程度。结果苏醒15min、6h疼痛分级A、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12h 3组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全麻后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丁卡因胶浆留置尿管,都能有效提高患者麻醉苏醒期和术后较长时间对尿管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各20例,在全麻苏醒期间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在手术结束时、开始躁动时、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及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组内比较,E组躁动时SBP、DBP及HR均高于术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毕SBP、DBP及HR均低于躁动时、拔管前5min、拔管时及拔管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间术毕和躁动时SBP、DB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5min和拔管时SBP、DBP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HR、BP上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鼾症患儿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因鼾症需在全麻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40例,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旋美托咪定0.3μg/kg,对照组输入林格氏液。记录患儿入室后右旋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注射后10 min(T2)、患儿清醒时(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和心率(HR),并于拔管后各时点对患儿进行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儿DBP、RR和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点对照组SBP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SBP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3T6时点HR明显快于实验组(P〈0.05)。两组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6时点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T3T6时点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可为鼾症手术患儿麻醉苏醒期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较好地抑制了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男性患者采用不同的导尿技术,对全麻苏醒出现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60例病人在全麻后实施留置导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是采用常规导尿包中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实验组是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进行润滑导尿管,对2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有无躁动和尿道刺激反应及术后24小时尿道刺激感程度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术后躁动和尿道刺激反应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随访,实验组患者均无尿道刺激感,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为润滑剂进行导尿可有效减少男性因全麻术后留置导尿引起的躁动和尿道刺激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避免或减轻全麻术后留置尿管的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术的需留置导尿管的全麻患者200例,年龄20~70岁,无严重前列腺增生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多模式护理措施留置导尿管,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时苏醒期的尿道疼痛、血压、呼吸、心率和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尿道疼痛和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与术前比较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了术后镇痛的患者除了苏醒期的血压、心率、呼吸较平稳外,无躁动,尿道疼痛也相对较轻。结论对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采用多模式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利多卡因胶浆+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留置尿管的痛苦,使护理更具人性化、个体化,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聪  夏海杰  周燕  叶文静  赵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6-139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对改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90例全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男性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A组)、利宁凝胶辅助导尿(B组)、传统导尿(C组)。分别在术后拔管后5、10 min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3组躁动评分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辅助导尿可有效改善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曲马多抑制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预注曲马多2mg/kg,B组(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前和苏醒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及两组患者在苏醒期寒战、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苏醒前和A组相比,B组患者苏醒期SBP、DB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前与苏醒期SBP、DBP、H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期寒战、躁动的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苏醒前预注2mg/kg曲马多可有效地预防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术前留置尿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前留置尿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耐受性影响。方法将50例胸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评分和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对尿管的耐受性,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宁  蒋新  郭情 《实用全科医学》2010,8(3):394-395
目的探讨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男性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和对照组(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结果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波动,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适应性较好;而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平稳,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适应性较差。结论男性全麻患者留置导尿管宜在麻醉前10min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辅助导尿术对全身麻醉下行妇产科手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100例拟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均于全麻诱导插管后留置导尿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在插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导尿管前端15 cm左右,按常规导尿术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灭菌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进行导尿.评估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刺激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实验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0.0%,15/50)明显低于对照组(86.0% vs 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躁动的程度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h和12h的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导尿管可改善女性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可减少术后留置尿管的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全麻下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观察组)和麻醉前导尿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增加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及血压、心率的升高。留置导尿宜在麻醉前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丁卡因胶浆导尿对降低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为全麻手术病人行无痛导尿时,丁卡因胶浆的局部应用对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全麻手术男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01例于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对照组:99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丁卡因胶浆作尿道表面麻醉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痛效果及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差异。结果: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置尿管过程均顺利,血压、心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前导尿、丁卡因胶浆的应用,可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云明 《重庆医学》2006,35(7):595-59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对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时间及用药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全麻组,各30例。联合组先行T8~9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cm,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两组的全麻谤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连续监测SBP、DBP、MAP和HR;记录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用量、术毕至完全苏醒时间。结果联合组在气管插管后5min和30min的SBP、DBP及MAP均比全麻组者显著降低(P〈0.01),HR也较慢(P〈0.05)。联合组的异丙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以异丙酚为主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全麻醉药的用量,手术结束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但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对全麻后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90例,年龄28—55岁,体重56~74kg,ASA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右关托咪啶组(n=45)。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尿管。右美托咪啶组关腹前经静脉输注右关托咪定0.5μg·kg^-1(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10min注射完毕),对照组输注20ml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关托咪啶组麻醉苏醒期MAP降低、HR减慢,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旋关托咪啶可减少全麻后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达克罗宁胶浆抑制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在气管插管前1min均采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患者的咽喉部及声门。对照组在气管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ml石蜡油;观察组用等量达克罗宁胶浆涂抹气管导管相同部位,两组其余处理方法相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1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拔管前1min(T5)、拔管时(T6)、拔管后1min(T7)、拔管后3min(T8)、拔管后5min(T9)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及拔管前后苏醒期躁动评分、导管耐受程度、术后24h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T0~T4时点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T8时点观察组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前后苏醒期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导管耐受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克罗宁胶浆能有效维持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期间循环稳定,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应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为全麻男性患者行无痛导尿对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男性患者在全麻下施行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91例于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对照组89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尿道表面麻醉下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痛效果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差异。结果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置尿管过程均顺利,血压、心率、一次性置尿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全麻前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导尿可明显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