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声造影剂通过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吸收、反射和折射,使所在部位的回声信号增强。新兴的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包括二次谐波显像、间歇式谐波显像、脉冲反向谐波显像、次谐波显像等,使超声造影剂的显像得到极大提高。肝脏应用的超声造影剂分为自由微气泡、糖化微粒悬浮液、包裹微气泡、过氟化物气体微泡、组织特异性造影剂等几大类,可分别通过增强肝实质和肝肿瘤的不同血管结构的显示,或造影过程中时相变化提供的血流灌注信息等,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提高肝占位病变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李建华  王兰君  韩炜  梁韶明 《医学综述》2008,14(23):3640-3642
传统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肝脏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灶缺乏良好的对比度,限制了临床应用。以微气泡超声对比剂为介质的超声造影技术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并能动态观察组织的增强过程,有效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造影技术在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方面显示出比常规超声和增强CT更多的优势,可以为肝肿瘤介入治疗后评估疗效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目前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及其在评估治疗后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flow超声显像技术对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共61个肝脏肿瘤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B-flow超声显像以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分析,其中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18例,转移性肝肿瘤11例,肝血管瘤14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血管瘤病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结果 B-flow技术对肝脏肿瘤内血流检出率(90%,55/61)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54%,33/61),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RI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01)。如果以B-flow联合多普勒超声测及血流,且RI≥0.6作为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指标,则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86.7%。结论 B-flow技术在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技术为当今超声发展的重大技术革新和研究方向,被喻为超声医学领域第三次革命,它作为超声造影技术与造影剂结合的产物日益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并必将提高超声影像在现代影像技术中的地位〔1〕。业已取得的成就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对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在诊断肝脏肿瘤中的作用与认识。1超声造影技术及相关造影剂的认识随着人们对微泡与声场相互作用关系更为深入的研究及现代高性能仪器设备、优秀造影软件的研究成功,使得微泡造影剂在肝脏超声实时对比增强造影成为现实。目前被称作第二代的高稳定性微泡造影剂主要有:①So-no Vue(B rac…  相似文献   

5.
张慧颖 《右江医学》2009,37(5):566-56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肝脏炎性假瘤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型增生的超声诊断.方法 根据超声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超声表现无特异性,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均较难诊断,需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进行鉴别.当出现典型的FNH超声表现,即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动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轮辐状分布的肿瘤血管,动脉期呈高增强,肝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然呈高增强或等增强时,应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超声血管造影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及其与病理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道中  胡国栋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5,24(6):439-441,476,T000
报道了30例肝脏肿瘤进行肝动脉超声血管造影的声像衅结果及其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肝脏超声血管造影能够动态显示肝肿瘤的动脉血流灌注,因此,它在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及小肝癌、等血管性或少血管性肝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普通切面超声比较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实质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造影表现和规律。方法 对112个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进行了CDFI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34个,恶性病变78个,比较注射造影剂前后,病变内CDFI显示血流的变化。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符合率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对照。结果 造影前后良性病变血流显示率分别为44.1%(15/34)和55.9%(19/34)(P<0.05),恶性病变分别为67.9%(53/78)和93.6%(73/78)(P<0.01)。造影后各种肝脏疾病血流信号有不同增强表现,恶性病变增强幅度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由造影前的67.8%(76/112)提高至造影后的95.5%(107/112)。结论 CDFI肝肿瘤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肝肿瘤的血流显示率及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一组常规超声发现的肝脏局灶性病变(FLL)进行超声造影,探讨超声造影对FLL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8例FLL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增强、消退时间、增强形态及增强程度,分析病灶造影增强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不同性质肝局灶性病变增强类型及强度各有不同。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显示肝局灶病变内血流特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华  王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2):159-160,F0003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一直是影像工作者的研究重点.随着超声仪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清晰显示乳腺肿瘤的内部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分布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能量多普勒显像及超声造影技术提高了血流显示的敏感性,这些均为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超声引导下的定位穿刺对一些临床触诊不清的微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谐波对比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的增强效果。方法自末梢静脉注入400mg/ml的Levovist造影剂,用闪烁回声方法,脉冲间隙5秒钟,机械指数采用0.8~1.2,以长时间捕获技术记录造影全过程。结果8例原发性肝癌表现为早显影,早消退。5例肝转移癌肿瘤表现周边逐步增强,3例肝血管瘤早期动脉相不显影。结论超声对比谐波造影技术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30例肝脏肿瘤进行肝动脉超声血管造影的声像图结果及其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肝脏超声血管造影能够动态显示肝肿瘤的动脉血流灌注,因此,它在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及小肝癌、等血管性或少血管性肝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普通切面超声比较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4.
肝组织细胞的异常生长、代谢及病毒感染等炎性刺激,可引起肝组织出现病理性肿块.临床上常见的肝脏肿块包括良、恶性肝肿瘤、肝炎性包块、肝组织异常增生、肝血管瘤等.超声检查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1],而超声造影检查技术为超声引导下的新型超声技术[2-3],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超声造影检查的肝脏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考察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肿块的准确率,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又称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是超声影像诊断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近年来,在超声造影剂和造影成像技术等方面获得的重大进展使脏器占位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静脉注射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及临床应用,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使其与CT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各期相的增强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7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秀宏 《吉林医学》2010,31(19):3137-3137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肝血管瘤的超声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有时与肝癌很难作出鉴别。我院从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肝血管瘤286例,现对其中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肝血管造影、CT增强造影、核磁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诊断的58例肝血管瘤病例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肝血管瘤的超声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有时与肝癌很难作出鉴别。我院从2010年2月~2011年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肝血管瘤88例,现对其中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肝血管造影、CT增强造影、核磁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诊断的78例,肝血管瘤病例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的87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增强时相、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增强模式、消退时间及峰值强度,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结果]恶性病变38个(包括肝细胞性肝癌19个,转移性肝癌14个,肝内胆管细胞癌3个,肝母细胞瘤1个,恶性淋巴瘤1个),良性病变49个(包括血管瘤26个,局灶性增生结节10个,肝硬化增生结节5个,低脂灶7个,错构瘤1个).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89.9%,准确性为76.8%,常规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为67.6%,特异性为63.8%,准确性为59.4%.[结论]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肝动脉造影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一种造影所见癌肿区域较周围肝组织供血少的少血管型肝癌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这种少血管型肝癌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病变区域内无典型肿瘤血管特征改变,较易漏诊及误诊.本文以少血管型改变的病例为依据,探讨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及血管型肝癌在超声显像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