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腿外侧逆围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侧成人下肢体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跗外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成人下肢标本10侧,用乳胶进行腘动脉灌注,解剖观察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穿支的数量和走行,并以内外踝尖的连线标志定位穿支血管,绘制穿支血管分布图。结果:腓动脉沿途发出(5.3±0.8)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外侧肌群、外侧肌间隔以及后外侧肌群穿出,集中在距外踝5~10cm及21~27cm这2个区段内。胫后动脉发出(5.6±0.3)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内侧肌群、内侧肌间隔以及后内侧肌群穿出,多集中在距内踝6~8cm、13~18cm以及23~27cm这3个区段内。小腿深部源动脉的穿支血管均参与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的形成。结论:提供了小腿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来源,为其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和固定下肢标本各12例,解剖观测(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形成及伴行神经、静脉的管径、走形、分布情况,据此设计以(足母)展肌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并重建远端血运术式。结果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发出分支的前后支与(?)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吻合形成的(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成为跗内侧、足内侧与足底内侧动脉网的轴心线。内踝前动脉外径(1.02±0.03)mm,伴随静脉外径(1.01±0.03)mm,多为1条,占91.67%,偶见两条,占8.33%;跗内侧动脉外径(0.73±0.04)mm,伴随静脉外径(0.81±0.04)mm,多为1条,占91.67%,偶见两条,占8.33%;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外径(0.56±0.02)mm,伴随静脉外径(0.57±0.01)mm,多为1条,占91.67%,偶见两条,占8.33%;(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远端外径(0.53±0.14)mm,伴随静脉外径(0.61±0.02)mm,多为1条,占91.67%,偶见两条,占8.33%。结论 (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逆行岛状皮瓣可设计三种术式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以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以三条动脉共同为主要血供动脉;可设计以第一跖骨颈、第一跖趾关节以远为转移点的两种皮瓣,使该皮瓣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了30侧(足母)短伸肌、趾短伸肌以及它们的血管和神经。足背肌(皮)瓣宜以跗外侧血管和腓深神经外侧支为蒂,切取时可根据需要自内侧向外侧估算所需包入的肌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用于足跟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据此设计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对10例足跟部组织缺损9 cm×7 cm~15 cm×14 cm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8~60岁;交通伤9例,足跟部黑色素瘤1例.对其中3例跟腱缺损者同时携带拇趾展肌肌腱和跖腱膜修复跟腱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在距起点1.0~2.0 cm处分为浅、深2支,浅支直径(1.0±0.2)mm,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3~5条皮支;深支直径(1.5±0.3)mm,在距足底内侧动脉起点2.5~5.0 cm处分为外侧深支和内侧深支,前者分出3~5条皮支,后者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1~2条皮支,长度为(8.9±0.2)cm;足内侧和跖弓区切取联合皮瓣的最大面积男性可达10.4 cm×9.2 cm,女性可达9.1 cm×8.2 cm.10例患者足跟部修复手术中切取的联合皮瓣大小为9.0 cm×7.0 cm~10.0 cm×8.0 cm,术后10块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1~18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皮瓣植皮处的两点辨别觉与对侧足内侧区无明显差异,患肢活动自如.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是修复足跟及其周围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6.
例 1 男 ,2 0岁。 1988年 7月在工作中左足跟部被电锯割伤 ,创面 4cm× 4 5cm ,跟骨后缘缺损 ,早期行原位缝合17天坏死脱落 ,一月后行足心岛状皮瓣转移修补。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 ,去除感染外露跟骨 0 4cm ,按创面大小于足心内侧设计皮瓣 ,远端不超足底动脉弓 ,近端距创面4cm。沿胫后动脉走行 ,切断跖展肌在此肌与屈趾短肌间找到足底内外侧动脉交点 ,游离皮瓣 ,皮瓣上附有趾短屈肌、跖腱膜 ,保留足底内侧动脉浅支 ,使皮瓣游离移位。皮瓣区与创面做皮下隧道 (或切开 ) ,将皮瓣引至创面 ,4号线固定不加压包扎。血管扭转大于 90…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健康志愿者44侧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内径、走形、穿深筋膜位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腓动脉共44支,检出穿动脉总数161支,每侧2~6支不等,平均3.6支。穿支穿深筋膜位置大多(81.3%)在腓骨小头最凸点下方9~23cm。将腓骨小头最突出点与外踝最突出点的距离等分为3段,深筋膜穿出点位于上段者共36支,占总数22.3%,中段者共104支,占总数64.6%,下段者共21支,占总数13.1%。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5±0.23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7±0.08m/s。最粗大穿支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SV)左右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腓动脉穿支的走行分布、评价血管质量,并能在体表准确定位,可以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带蒂展肌移植修复小腿肌上段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研展肌和腓肠肌的形态、血供、神经支配。结果:展肌位置表浅,其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神经,走行恒定;腓肠肌的内侧头、外侧头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动脉和胫神经.结论:展肌是修复腓肠肌的内侧头或外侧头缺损较为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对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穿支的分布情况、血管口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为术前评估血管质量及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例患者行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穿支进行检测,统计距外踝尖上0~3 cm范围内起始管径≥ 0.5 mm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处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标记穿出深筋膜位置,并实施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结果:共检出穿动脉总数22支,穿支起始处内径为(0.78±0.23) mm,穿出筋膜位置距外踝尖上(1.66±0.91) cm,收缩期血流峰值(0.19±0.03) m/s。术中见腓动脉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走行方向与术前体表定位完全吻合,皮瓣完全成活。结论:CDFI可以直观地显示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穿支的分布情况、血管口径、血流状态,并能在体表准确定位,可用于术前评价穿支血管质量,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臧依柔  陈仕宇  陈宣妤  臧国礼  胡闽  徐庆  冯朱斌  潘阿善 《浙江医学》2022,44(11):1212-1216,123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正常成人咽旁间隙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声像图特征,为咽旁间隙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门诊的78例正常成人进行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超声和CT检查。超声检查以乳突、下颌骨下颌支、茎突、腮腺和颌下腺作为解剖标志,沿下颌支旁斜冠状切面、乳突和下颌支之间横切面扫查显示咽旁间隙及毗邻的涎腺、鼻咽、扁桃体、骨骼、肌肉及血管声像图;记录咽旁间隙及毗邻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扫查方法;分析其超声显示率,并与CT检查所见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咽旁间隙呈倒置的三棱锥形,超声完整显示151侧,部分显示5侧,完整显示率为96.8%,均可以重复显示;下颌支旁横切咽旁间隙最大面积超声测值2.83~5.52(4.17±0.66)cm2。咽旁间隙外侧界前份与咬肌间隙及下颌下腺囊紧贴,外侧界后份是腮腺深叶和二腹肌后腹,并可见茎突及附着诸肌、颈内血管紧贴外侧界;内侧界为呈中等回声颈深筋膜和颊咽筋膜,紧贴呈低回声鼻咽壁和口咽壁、扇贝样外观的扁桃体及不全环形的单层弱回声结构的咽隐窝;底为颅底岩骨下面;尖朝向舌骨大角;均与CT检查表现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咽旁间隙及周围毗邻关系,将有助于咽旁间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带蒂指展肌移植修复小腿肌上段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指展肌和腓肠肌的形态、血供、神经支配。结果:指展肌位置表浅,其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神经,走行恒定;腓肠肌的内侧头、外侧头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胭动脉和胫神经。结论:指展肌是修复腓肠肌的内侧头或外侧头缺损较为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经40具新鲜尸体的小腿解剖提出外侧踝上皮瓣是由腓动脉的穿支血管所供养。穿支血管在外踝上方5cm处,以胫腓韧带上缘的骨间膜穿出,分为浅皮支和深降支二支。前者在伸趾长肌和腓骨短肌肌间隙中穿过肌筋膜,进入皮肤向上供养小腿外下半部,从胫骨嵴到腓骨后缘的皮肤约12~18×9cm的范围。深降支在外踝前缘深筋膜下疏松组织中下行,沿(?)  相似文献   

13.
足外侧区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踝周部骨折、骨不连或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 :在 33侧乳胶灌注下肢标本上解剖并观测了足背外侧区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足外侧区血管来自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及腓动脉穿支的降支 ,彼此相互吻合 ,并分支滋养趾短伸肌和皮肤 ,其中 ,跗外侧动脉是骰骨的主要血供来源。结论 :以上述 4条不同血管为蒂切取复合组织瓣 ,能一次性修复胫骨远端、踝部或距骨骨折、骨不连或合并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在腓骨头前方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然后形成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并分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中间皮神经,分布于2、3、4、5趾背侧皮肤。腓深神经支配胫骨前肌、(?)长伸肌、(?)短伸肌和趾外侧伸肌,并分出皮支到1、2趾间背侧。腓总神经在腓骨上部位表浅,易受撞击、挤压、压迫、冷冻等  相似文献   

15.
小腿外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附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皮瓣逆转后,静脉血可通过交通吻合支而回流。用于修复足前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常的足背动脉是由胫前动脉直接延续而成的。笔者在解剖一例成年女尸时发现其左侧的足背动脉由腓动脉穿小腿中下1/3交界处的骨间膜,经(?)长伸肌和趾长伸肌两腱之间下行,至踝关节上方1.5cm处与细小的胫前动脉吻合。经伸肌下支持带的深面,向下行至(?)短伸肌的内侧及深面到达第一跖骨间隙的近侧部,发出足底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有腓动脉的穿支或跗外侧动脉保证。其中腓动脉穿支的外径为 1.2± 0 .3( 0 .5~ 2 .1)mm ,跗外侧动脉的外径为 0 .9± 0 .2 ( 0 .5~ 1.8) m m。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 ,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例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上术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  相似文献   

19.
探讨距骨血管的分布,为治疗距骨骨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中国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实验室提供已知无临床血管疾病的成人足踝部新鲜尸体标本18例,有色乳胶血管灌注后行踝关节分层次解剖,测量供应距骨主要动脉起点的口径,观察距骨血液供应的血管来源、走行、分布结果:距骨的血液供应来自胫前动脉发出的足背动脉,后者发出内、外踝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胫后动脉发出的后结节支、跗骨管动脉和三角动脉供应距骨,腓动脉发出的穿支和跟支,同时还发现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所发出的分支之间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各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动脉血管网。结论对于距骨骨折手术治疗选取踝关节前内侧入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前跗管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2具64侧男性成人伸肌下支持带的形态、结构及腓深神经在足部行程中的有关形态进行解剖观察,其中,神经在伸肌下支持带深面与距骨颈之间呈扁形者占79.7%;在伸肌下支持带下前方与距骨头之间呈扁形者占57.8%;腓深神经内侧支在(足母)短伸肌腱深面呈扁形者占76.7%;外侧支在(足母)短伸肌深面呈扁形者占84.4%。文中还对前跗管综合征的病因和手术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