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干预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补助及社区管理服务,52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表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记录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工作收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5);在治疗9、12个月时,干预组BPRS、SDSS评分及药物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再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相仿的药物治疗,其中健康教育组亲属同时接受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否.于入组时、随访半年、1年、3年、5年、10年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病情、社会功能及家庭环境变化,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入组时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BPRS、SDSS、FES-CV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半年时,健康教育组BPRS、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ES-CV中亲密性、文化性、娱乐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表达、矛盾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随访结束.且随访结束时健康教育组复发人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使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降低,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减轻,家庭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舒必利单用与合用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单用舒必利和舒必利合用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达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的住院患者各40例,在出院半年时进行随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估.结果 单用组与合用组BPRS、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用组,SAN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合用组对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的损害小于单用组,对社会功能的提高优于单用组,GQOLI-74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必利合用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程式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提高其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66例痊愈和显著进步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病床综合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药物治疗和家庭病床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等在入组时及以后每6个月评定一次.结果 (1)随访1至3年干预组BPRS评分(P<0.01)及SDSS量表评分、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治疗完全依从性、自知力高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1,2,3年中干预组复发率分别为4.8%,7.3%,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58.7%,66.7%(P<0.01).再住院率,干预组分别为0.0%,6.7%,11.3%,对照组为27.5%,33.3%,3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综合干预可以维持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患者家庭直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亲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亲属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对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教育组亲属于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健康教育。于开始治疗时、随访半年、1年、2年末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病情、社会功能、家庭环境的变化,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随访半年时,FES-CV中亲密性、文化性、娱乐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表达、矛盾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亲属健康教育组BP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研究结束,且研究结束时亲属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亲属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康复,降低复发率,减轻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改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及电话随机咨询的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1年进行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定.结果干预组半年、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药物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防复发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的依从性,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电话随访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给予门诊随访,以SSRS(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联合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价患者社会功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时的用药依从性和复发率及SSRS、SDSS评分。结果:出院后12个月时,在用药依从性和复发率及SSRS、SDSS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的作用较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疾病知识宣教及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出院后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知识宣教和门诊随访,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居家康复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入户康复指导干预,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不提供康复指导.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统计其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SD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PRS、SD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PRS、SDSS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BPRS、SDSS总分均有升高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再住院率分别为7.69%和28.21%.结论 居家康复措施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免费门诊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96例免费治疗患者(研究组)和同时期普通门诊患者94例(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估,同时对其复发、再住院、就医即服药依从性进行研究.结果:免费治疗组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及就业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更好(P<0.01).结论:免费门诊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更优,可明显改善、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师开展个别化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和可行性及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出院后获邀定期接受门诊复诊或随访.尽量维持抗精神药种类和剂量不变,随访研究持续三年.对干预组施以个别化家庭干预(个别家庭心理教育辅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对照组仅施以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自制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随访首次与末次评分差值的比较,干预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15.3±6.3)分、PANSS总分(5.23±2.36)分、SDSS分(4.1±2.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8.3)分、(-11.34±4.7)分和(-4.25±1.4)分,均P<0.01.⑵干预组的复发率(10%)、再住院率(6%)和再就业率(60%)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1%和38%,P<0.01).结论精神科医师对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介入个别化家庭干预可行性较强,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以及降低复发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在半年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34例作为干预组采取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干预,33例作为对照组不采取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干预措施,分别在入组时、干预12个月后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SDSS、BPRS、GQOL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SDSS、BPRS、GQOL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均P< 0.01).结论 坚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社区精神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舒必利与氯氮平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8例服用舒必利、36例服用氯氮平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半年时用精神症状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副反应量表(TESS)及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LSIA、LSIB)进行评定。结果:舒必利组LSR评分高于氯氮平组(P<0.01)。SANS、SDSS评分低于氯氮平组(P<0.05,P<0.01),BPR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必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首次发病且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45例)和对照组(144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随访时间为2年。采用自制家庭用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l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与入院时、半年、1年、2年进行判定。统计分析通过家庭护理干预2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复发率、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等指标。结果:入组时,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知识、BPRS、SDSS、GQOLI评分以及家庭功能障碍,高情感表达的构成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年后,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GQO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家庭功能障碍、情感表达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长波  吴光现  李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51-1951,2019
目的:评估免费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免费治疗患者(研究组)和同时期普通门诊患者94例(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估,同时对其复发、再住院、就业及服药依从性进行研究.结果:免费治疗组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及就业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更好(P<0.01).结论:免费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更优,可明显改善、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体服务计划(ISP)与长期住院治疗社会功能缺陷、肇事肇祸、社会满意度指标差异。方法以同期在社区内接受ISP计划的患者58例,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38例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采用BPRS、SDSS量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BPRS量表减分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SS在治疗第3、6个月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明显好于长期住院治疗组(P〈0.01)。社区ISP计划组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明显低于住院组。结论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较好的社会功能,较低的肇事肇祸率,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苏燕清 《广西医学》2003,25(10):1918-1919
目的:了解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28例复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并对患的病程、自知力、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BPRS、SDSS、TESS评分愈高服药依从性愈差;病程愈长服药依从性愈差;自知力障碍严重的服药依从性也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患疾病的自身因素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与长期住院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组和住院组,每组60例。社区组经短期急性期住院治疗后返回社区康复治疗,住院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入组时及1年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BPRS、SF-36各个维度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社区组SDSS、一般健康(GH)、社会活动(SF)及心理健康(MH)评分均优于住院组,且精神恢复总有效率高于住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精神恢复正常,但社区康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社会活动能力、且心理健康情况较好、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较低,患者精神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