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 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 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活血药、补虚药和化痰药运用频次最多;根据不同证型组方用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 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常谨守病机要素,活用君药;治标用药相对固定,通用队药。但机械且单纯的数据挖掘不能全面体现用药规律,需对方法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炼,使结果能真正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邵文虎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邵文虎教授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心悸的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04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常用中药152种,得出各药物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78个,演化出核心组合50个、新处方9首。结论:邵文虎教授治疗心悸病主要以活血行气、舒筋通络、温肾养阴为主要原则,强调疏肝、养心、健脾胃,并注重苦、甘、辛味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65-86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便秘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便秘处方596首,涉及220味中药,累计用药4 512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对药物频次、药性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索便秘处方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便秘治疗用药常以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及理气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25组,三项配伍药物14组,并结合专业知识,发现6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结论:便秘处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分析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朱良春教授医案57则,共计115首处方,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方药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对其处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11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深入挖掘朱良春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以期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分析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灸处方的选穴组方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处方,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所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灸处方,并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1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并获得新处方7首。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是一种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哮喘临床效方用药规律。经过纳入标准,收集哮喘效方176首,涉及162味中药,累计用药1666频次。处方标准化后,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哮喘临床效方的组方规律。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哮喘临床用药常以补益药、清热药、化痰药及平喘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16组,三项配伍药物12组,四项配伍12组,结合专业知识,发现4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哮喘临床效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董湘玉教授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常用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挖掘临床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泄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筛选董老接诊患者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泄泻者,对处方进行整理,录入系统,分析董老治疗肝郁脾虚泄泻的常用药物,常用药对,核心组合,提取新方。结果:通过收集明确治疗肝郁脾虚泄泻处方162张,包含中药89味。统计药物出现频次,计算常用药对36对,得出规则19条,演化3~4味药核心组合30个,并形成新方7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可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处方经验,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78-2279
目的:通过对刘东汉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分析脾胃病治疗当中甘草的用药规律,探索甘草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刘东汉教授治疗脾胃病门诊处方,然后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搜集筛选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脾胃病治疗中甘草是高频用药,用量点多30 g,10 g,20 g,其用量频次是30 g10g20 g。在频次统计中甘草排第四;基于关联规则显示,甘草常见的配伍药是当归,半夏,黄芪,等高频药物;基于熵聚类分析显示:甘草潜在的配伍是郁李仁,黄精,桔梗,干姜等药。结论:甘草是脾胃病治疗当中用药频次很高的药;甘草是可以大剂量应用的;有研究报道称甘草大剂量应用会引起水钠潴留,出现高血钠,低血钾,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1-2]但是数据显示甘草不仅是常用的药物,而且是大剂量30 g,20 g应用于临床[3-4]。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70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3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多用活血凉血、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0版本),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所有治疗胃下垂的针灸处方的选穴组方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处方,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所有治疗胃下垂的针灸处方,并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下垂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76个治疗胃下垂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核心组合,并获得3个新的治疗胃下垂针灸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是一种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为临床治疗胃下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讨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9年4月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处方信息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方法挖掘、探讨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 对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158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207味,使用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白芍、川芎、当归、半夏、刺蒺藜、丹参、泽泻、牛膝、厚朴,白术获得9组药对、3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丰富,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年莉教授多采用平肝疏肝,补血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期望能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为糖尿病肾病在泰国的治疗提供新的理念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20多年现代医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医案文献,采用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在对现代医家医案按证型分类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探讨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阴虚津亏型中北沙参、麦门冬、生地、石斛、玄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气阴两虚型中生地、玄参、北沙参、玉竹、麦门冬、生黄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阴虚血瘀型中桃仁、红花、生地、白芍、麦门冬、石斛、玄参、当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肝肾阴虚型中北沙参、麦门冬、生地、生甘草、山茱萸、生山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探明干燥综合征文献中用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患者病历及处方,采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关联规则方法研究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阎洪臣教授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对整理的53个患者的134个处方分析,确定了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的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辨证准确,善用引经药、止痛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进行挖掘与整理。结果 共收集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91例,涉及中药178味,累计用药频次1 602次。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中益气、健脾宁心、润肠通便、敛阴止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川芎-葛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消肿类;升阳解表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对为底方进行画裁,从调整“气、血、水”三者关系入手,灵活运用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三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归纳檀金川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挖掘其用药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檀金川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门诊有效病历,使用EpiData 3.1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使用Excel 2013、SPSS19.0和R3.5软件包对纳入的中药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中药方剂433首,使用药物种类155种,总计出现频次7 198次,从数据分析得出常用类方有6组。[结论] 总结出檀金川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泄浊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筛选其中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剂101首,共使用中药131种。诸方中以补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是黄芪-葶苈子,出现40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组,新处方8首。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温阳补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少腹逐瘀汤全方及其中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组分为研究对象,考察少腹逐瘀汤组方配伍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活血作用。[方法]制备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少腹逐瘀汤全方组(全方组)、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组(活血组)、少腹逐瘀汤温经止痛组(温经组),连续给药7 d,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血流量、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活血组、温经组大鼠子宫血流量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PT、TT、APTT均延长,FIB降低,TXA2降低,PGI2升高。[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活血组分和温经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90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