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的意义。方法选择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139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9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SF、脚及GGT,分析并比较两组的SF、脚及GGT异常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S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SF与ALT、GGT的异常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F测定可以与ALT、GGT一起作为脂肪肝实验室检查的选择项目。建议把脂肪肝作为SF升高的临床疾病解释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感染性疾病中浓度的变化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且均有病原学依据.并以干部门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F和β2-MG结果.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SF水平为(325.85±189.10) μg/L,β2-MG水平为(3.92±2.20) 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F水平(130.95±77.40) μg/L,β2-MG水平(2.02±0.59) 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54例,住院期间死亡6例,但两组患者的SF、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和β2-MG浓度的测定对感染的早期判定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青峰 《大家健康》2016,(8):131-132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的40例 MDS 患者临床资料,与50例健康体检者 SF、LDH 水平进行对照分析,评价 SF、LDH 水平变化对于 MDS 患者病情及预后判定的意义。结果:MDS患者 SF、LDH 水平普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MDS 患者 RCMD、RAEB -I 和 RAEB -Ⅱ生存期明显短于 LDH 值相对正常患者(P <0.05)。结论:SF 和 LDH 值可作为 MDS 患者临床诊断鉴别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帮助预测 MDS 患者病情进展和及预后变化,值得临床加以研究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探讨瘦素与暗肪肝患者的血脂、血尿酸及血清铁蛋白(FePr)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62例脂肪肝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定血脂、血尿酸和血清铁蛋白。结果:(1)脂肪肝患者LEP水平、血尿酸、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LEP与血尿酸及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水平并与血尿酸及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相关性并评价SF对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327 例经腹部超声确诊的NAFLD 患者和239 名正常对照者的人体学参数及血液学指标,包括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S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血糖、γ-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评价SF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评估SF与NAFLD的关联;采用ROC曲线分析SF的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 组SF水平明显升高(P<0.001);NAFLD患者ALT异常组(ALT>40 U/L)SF水平显著高于ALT正常患者。相关分析显示SF与TP、ALB、ALT、GGT、TG、Glu、UA、Cr和Hgb均正相关(P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01)。逻辑回归分析显示SF水平是预测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比值比(OR)=1.015,95% 可信区间(CI):1.013-1.022,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SF(男)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0.873-0.932),敏感度为90.04%,特异度性为83.82%;SF(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0.812-0.923),敏感度为79.07%,特异度为87.88%。 结论 NAFLD患者SF水平明显升高,SF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F与肝脏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行为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NAFLD的病程监测及治疗。方法选择NAFLD患者160例为观察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对NAFLD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并予以行为干预;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后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前SI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SI高于干预前(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除TBA、TB、TC仍高于对照组(P〈0.01)外,其他指标均已接近于对照组的监测结果(P〉0.05)。结论NAFLD患者常伴有SF、TRF增高和SI降低的症状,积极的行为干预是防治NAFL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CHr)及血清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伴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56例CHB伴IDA患者(实验组)、50例IDA患者(IDA组)及5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外周血CHr和SF值.结果 IDA组外周血CHr、SF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CHr低于对照组,而SF高于对照组(均JP<0.05).讨论 CHr、SF两项指标均可以作为IDA的早期诊断指标及疗效观察指标,但对于缺铁性贫血合并慢性感染者使用CHr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指标优于SF.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分析其对急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慢性肾衰竭患者各45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45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铁蛋白(SF)、甲状旁腺素激素(PTH)、尿酸(UA)、肌酐(Cr)、血清铁(SI)以及血清尿素(Urea)的水平。结果:A组SF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B组和对照组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TH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和对照组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的变化与急性肾衰竭相关,PTH的变化与慢性肾衰竭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尿酸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106例脂肪肝患者及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测定,并采用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尿酸代谢异常,并且其血脂与血尿酸水平相关,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血清铁离子和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经超声影像学方法诊断的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者作为病例组及40例健康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铁、铁蛋白测定值[(105.17±24.52)μg/dL,(146.57±68.28) ng/dL]与对照组[(85.45±26.84) μg/dL,(90.58±49.71) n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血清铁诊断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69(P<0.01)、123.5 (μg/dL)、82.5%、60%、40 %、17.5%。应用铁蛋白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73(P<0.01)、134.9 (ng/dL)、75.0%、72.5%、27.5%、25.0%。结论 NAFLD患者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出现升高,与超声诊断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ANGPTL4用于诊断NAFLD的价值。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诊断为NAFLD的患者52例为病例组,同期选择4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都由同一名超声科医生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查,并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排除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肝病、服用降脂药或其他药物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血清ANGPTL4的浓度,分析对照组与轻、中、重度NAFLD患者ANGPLT4的差异。以超声诊断为金标准,分析ANGPTL4作为NAFLD潜在的血清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血清ANGPTL4浓度升高,并随着NAFLD的严重程度有升高趋势(F=4.553,P=0.035 4)。ANGPTL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638,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NAFLD的诊断阈值,最佳临界值为90.93 ng/mL。以此标准诊断的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灵敏度=100%,特异度=46.8%,Kappa=0.48。结论 血清ANGPTL4浓度与NAFLD及其严重程度有关,用于NAFLD临床辅助诊断的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胆碱酯酶(CHE)、爱帕琳肽(Apelin)、内脂素(Visfatin)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Apelin和Visfatin水平变化对血清γ-GT、CHE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50例作为NAFLD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抽血和血生化检查,比较2组血生化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此外,分别对Apelin(γ-GT、CHE)和Visfatin(γ-GT、CHE)4组随机变量进行两两配对的Person线性检验。 结果 ①NAFLD组患者血清γ-GT、CHE、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NAFL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4、29.373、50.727、37.009,均P<0.001);②NAFLD组Apelin水平与γ-GT(r=0.676)、CHE(r=0.699)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内脂素水平与γ-GT(r=-0.731)、CHE(r=-0.69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γ-GT、CHE、Apelin、内脂素水平对于NAFLD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Apelin是NAFLD发生的可能诱发因素,而内脂素则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对于NAFLD的预防治疗也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ll-MRS)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in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22 patients with NAFLD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s (CMA) standard of the NAFLD in comparison with 20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Blood samples for biochemistry were collected. The severity of hepatosteatosis was evaluated by ^1H-MRS scan and CT scan of liver. The intrahepatic content of lipid (IHCL) and CT value ratio of liver to spleen were calculated. The patients in NAFL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anzhixiao Capsule for 8 weeks. The changes in IHCL and CT value ratio of liver to splee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NAFLD group serum ALT, TG, IHCL calculated by ^1HMRS were increased and CT value ratio of liver to sple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8 weeks serum ALT, TG, IHCL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CT value ratio of liver to splee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NAFLD group. It was suggested that IHCL could be measured precisely by ^1HMRS. NAFLD was treated effectively by Ganzhixiao capsu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在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过程中,大鼠血清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活性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NAFLD模型组(63只)。高脂饲料建立NAFLD大鼠模型,于12周末检测血脂,病理学证实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NAFLD对照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饮食组。16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TG、TC、FBG、ALT、AST、BUN、Scr及ATGL和TNF-α水平,计算肝指数及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两药物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90±78,332±89,ATGL酶浓度分别为0.69±0.21,0.63±0.20,而NAFLD模型组TNF-α水平为485±115,ATGL酶浓度为0.43±0.22,两药物组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ATGL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且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饮食组血清TNF-α水平及ATGL酶浓度分别为432±102,0.52±0.19,两药物组血清ATGL和TNF-α水平较饮食组恢复显著(均P〈0.05);NAFLD大鼠血清TNF-α与ATGL呈高度负相关(r=0.948,P〈0.01)。结论 NAFLD大鼠血清ATGL酶活性与TNF-α高度相关;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可通过降低TNF-α水平而增强ATGL酶活性有效治疗大鼠NAFL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叶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9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铁蛋白、叶酸的水平,分别观察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结果,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比较不同铁蛋白水平下疾病的缓解率。结果:所观察的97例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蛋白增高、叶酸减低。尤以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组明显;治疗后完全缓解组SF、叶酸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均值相比(P<0.01),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经治疗后部分缓解组SF、叶酸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SF小于600ng/ml的患者常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大于600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及叶酸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学的指标,其测定不仅有助于诊断与预后的判断,还能够初步进行疗效评价,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贫血患者Hepcidin的表达及其与血清铁蛋白(SF)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铁紊乱相关的贫血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5例MDS贫血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Hepcidin,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中Hepcidin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其中的一种类型,研究发现NAFLD与炎症状态以及肾功能减退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NAFLD患者(观察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值(LDH)、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 的差异,旨在研究影响NAFLD的危险因素及这些因素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NAFLD患者中男性LDH值、eGFR值均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LDH浓度过高和肾功能减退都与NAFLD有关联,且女性NAFLD患者LDH浓度更高、而男性患者的肾功能减退更严重。因此及时关注LDH浓度和肾功能可指导 NAFLD患者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赵同峰  邓华聪  张有才  赵江佩  郑丹  孙辽 《重庆医学》2002,31(11):1063-1064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 (SF)对糖尿病大鼠血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予以SF110mg·kg-1·d-1治疗 8周 ,采血 ,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SOD、CA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MD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SF治疗组血清SOD、CA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 (P <0 .0 5 ) ,MDA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组 (P <0 .0 1) ,糖尿病组血清GSH Px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GSH Px水平与糖尿病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SF能改善糖尿病大鼠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MDA水平 ,从而可能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