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红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26-12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将200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路径护理,对照组为传统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使患者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护理路径。方法:将60例符合临床研究要求的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评分(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手汗症患者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0例手汗症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另外选择40例手汗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为手汗症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基于电子病历软件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建立与电子病历和医嘱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帮助临床路径软件的实施和监管。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满意度同时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肾衰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中医临床路径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方法 首先构建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然后采用非同期队列的研究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为例,将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之前的传统组(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和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之后的路径组(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运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医证候积分和患者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选用330例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传统组110例,路径组120例.研究结果显示,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临床症状改善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方面,传统组和路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肾衰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以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临床药师在骨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中的效果,对医患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1月开始,医院骨科的中医临床路径由中药临床药师协助制定,诊疗全程由中药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2021年骨科收治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2020年常规临床路径管理下骨科收治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比较中药临床药师参与的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前后,骨科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中药费用,比较差异。结果:实施后骨科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骨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平均中药费用也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药临床药师参与骨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能提高临床路径制定规范性、合理性,进一步保障临床患者用药安全,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在中医康复科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中医康复科于2022年1月起实施基于多种质量管理工具的临床路径管理,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实行常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2022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临床路径入组率、变异率和完成率,比较实施前后完成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临床路径入组率、变异率、完成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临床路径完成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临床路径管理完成患者的管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将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中医康复科的临床路径管理中,可提高临床路径入组率和完成率,降低变异率,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的经验,评价实施后取得的初步成果,为在医院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经验。方法:选择开展得比较成熟的老年性白内障、子宫肌瘤腹式全宫切除、腹股沟疝3个病种,以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为研究组,选择非临床路径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反映该病种工作效率、经济指标、满意度和治疗效果,重点评价临床路径降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的作用。结果:实施临床路径患者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日均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切实降低了医疗费用、住院日,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宜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所开展的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患者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实施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之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实施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激光汽化术病人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03年10月~2005年10月行腰椎激光汽化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照顾品质和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激光汽化术病人实施临床路径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照顾品质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吴世忠 《山西中医》2005,21(6):32-3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腰突点、腰眼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程20天.结果:治愈38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俯卧位均衡牵引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选择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进行均衡牵引下手法与单纯手法治疗,对总疗效及腰曲变化值、骨盆倾斜变化值的影响进行对照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73.00%),两组腰曲变化值、骨盆倾斜移位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表明均衡牵引架牵引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曲变直及骨盆倾斜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曹纪委 《光明中医》2016,(18):2657-2658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和后路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继而进行严格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观察组42例进行后路开窗手术医治,对照组42例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开窗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较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考虑在临床上普遍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97例应用针刀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血瘀证107例,寒湿证63例,湿热证42例,肝肾亏虚证85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OA下腰痛评分法评价针刀对不同证型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针刀对各种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为100%,优良率为94.3%,血瘀证组、寒湿证组和湿热证组间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肝肾亏虚证组与其他3组间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且最适合血瘀证、寒湿证及湿热证等实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术前患者均接受了MRI与CT检查,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76例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3例,准确率为96.05%,经CT检查确诊69例,准确率为90.79%,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准确性无明显差异,若是两者联合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4):291-293
目的:分析平乐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借助平乐正骨传统药物数据库平台,系统分析依据平乐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协定方所开具的325张门诊处方,将数据经审核、校对后逐一录入,分别从用药类别、用药频率、归经及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讨论。结果: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所统计325张处方共使用药物3 286味次,共有98味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主要涉及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消肿药、祛风除湿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解痉药,使用频率分别为100%、100%、54.56%、43.71%、40.21%、39.07%,并筛选出黄芪、当归、茯苓等37味临床核心用药。结论:平乐正骨用药原则与规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整体辨证观,及"以肝论治""肝肾同源"为切入点的标本兼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针刀联合骶管注射及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骶管注射治疗联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组采用水针刀联合骶管注射及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水针刀联合骶管注射及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提出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采用腹部针灸和腹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症,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纯机械性压迫,从腹论治达到机体的前后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扩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将 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腹针组 4 2例 ,腰部浅刺针法治疗 (对照组 ) 4 0例。结果 腹针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 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inger-separated moxibustion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pral disc prolapse.Methods:29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patients including 21 males and 8 temales were treated with ginger-separated moxibustion of Ashi-point and Jiaji(EX-B 2,.the affected region),5-6 cones every time,once every other day,continuously for 5 times,Th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nalyzed.Results:After treatment,of the 29 cases,23(79.3%) were cured,and the rest 6(20.7%)experienced improvement.Conclusion:Ginger-separated moxibustion is farily effective and safe in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