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RF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HCC患者104例,共147个病灶。随访36个月,记录HCC患者生存情况,采用超声造影监测RFA术后HCC患者局部复发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影响HCC患者RFA术后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与HCC患者RFA术后预后有关的因素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4例HCC患者RFA术后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92.0%、80.0%、53.3%,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为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有关(χ2=7.119,P=0.008;χ2=20.485,P=0.000;χ2=14.160,P=0.000;χ2=11.825,P=0.001;χ2=7.979,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5;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标志物、首发癌、背景肝、肿瘤直径、肿瘤边界、邻近脏器或大血管、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有关(χ2=7.234,P=0.007;χ2=9.083,P=0.003;χ2=7.791,P=0.005;χ2=13.042,P=0.000;χ2=20.657,P=0.000;χ2=58.615,P=0.000;χ2=6.681,P=0.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P=0.017;P=0.002)。 结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是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了提高HCC患者生存期、减少局部复发应对高危人群建立良好的观察随访制度,治疗中采取多学科合作方式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 方法将调查的3 724例患者和社区居民的临床情况作为数据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19.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析。 结果在3 724名调查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占样本的13.32%,三酰甘油、肌酐、尿素氮和总胆红素异常分别占25.76%、7.90%、13.91%和13.56%,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0.24%、43.70%、22.28%和20.7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χ2=34.01,P<0.001)、糖尿病(χ2=9.07,P=0.003)、三酰甘油(χ2=20.38,P<0.001)、总胆红素(χ2=57.03,P<0.001)、谷丙转氨酶(χ2=6.156,P=0.017)、肌酐(χ2=102.71,P<0.001)和尿素氮(χ2=72.82,P<0.001)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血糖(χ2=0.369,P=0.584)、总胆固醇(χ2=1.081,P=0.326)和谷草转氨酶转氨酶(χ2=3.656,P=0.074)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高血压、肌酐、三酰甘油和总胆红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例随访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8年至2019年有病理报告的超声检查病例进行随访,将超声诊断结论和病理报告相匹配,根据其符合情况分为如下3种: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统计不同季度和年度、不同亚专业、不同职称医师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并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2018年和2019年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在超声诊断符合率数据基础上引入乳腺病例的PDCA循环管理,提高诊断质量。 结果病例随访结果显示,2019年度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完全+基本符合率)较2018年度有明显提升(95.1% vs 91.4%,χ2=71.3,P<0.001)。与2018年相比,2019年度浅表小器官亚专业组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有明显提升(95.4% vs 93.3%,χ2=6.3,P=0.013),妇产科亚专业组的诊断质量有显著提高(94.4% vs 89.7%,χ2=44.5,P<0.001),腹部亚专业组的诊断质量也有改善(90.0% vs 87.3%,χ2=3.0,P=0.089)。2019年与2018年相比,高级职称医师的诊断质量保持稳定,完全符合率、基本符合率、不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职称的完全符合率比较(69.2% vs 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P=0.447),基本符合率有明显提升(25.6% vs 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P<0.001);初级职称的完全符合率则有明显提升(69.0% vs 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02)。病例随访指导乳腺肿块PDCA循环管理,乳腺4b类肿块的恶性比例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72.7%逐渐降低至50%以下。 结论定期进行病例随访可以直接获得超声诊断质量数据,通过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并提升超声诊断水平,是做好超声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后早期进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热消融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9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热消融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329例患者,根据肿瘤进展时间分为1年内进展组、2年内进展组及2年内未进展组。3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40.7%和22.0%(1年内进展组);98.0%、83.6%和50.2%(2年内进展组);99.5%、97.2%和75.2%(2年内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χ2=142.0,组1 vs组2:χ2=19.58,组2 vs组3:χ2=15.04,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BI分级、肿瘤个数、AFP及ALP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差。 结论早期进展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热消融后长期预后相关,随着治疗后肿瘤进展时间缩短,患者预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 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 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 cm 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 cm 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术与经皮消融在复发性肝母细胞瘤(HB)患儿中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14例)或经皮消融(8例)治疗的22例复发性HB患儿。利用t检验、Wilcox秩和检验、χ2检验等方法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指标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绘制首次复发治疗后患儿的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2组患儿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组和手术组患儿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和78.6%(P=0.814),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0.0%和40.0%(P=0.880)。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组较消融组更高(78.6% vs 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44,P=0.026)。2组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皮消融治疗复发性HB安全有效,与二次手术相比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61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皮肤有无皮疹损害分为皮疹组及非皮疹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例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例数,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疹与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661例SLE患者中338例(51.1%)出现皮疹损害。皮疹组患者的发热、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炎发生率均高于非皮疹组(38.5% vs 30.3%;27.8% vs 19.2%;39.3% vs 25.1%;63.0% 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χ2=6.800,P=0.009;χ2=15.366,P<0.001;χ2=9.124,P=0.003];皮疹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低于非皮疹组(56.8% vs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免疫学结果显示,皮疹组患者血清C3水平低于非皮疹组[(0.47±0.27)g/L vs (0.55±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9,P<0.001);皮疹组患者血清抗双联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皮疹组(84.3% vs 77.7%;41.7% vs 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7,P=0.030;χ2=13.9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口腔溃疡(OR=3.523,P<0.001)、脱发(OR=4.549,P<0.001)、关节炎(OR=1.758,P=0.002),起病年龄大(OR=0.502,P=0.006)、无贫血(OR=0.613,P=0.012)及补体C3水平正常(OR=0.472,P=0.006)是保护因素。 结论皮疹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皮疹损害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皮疹损害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颈部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89例患者。49例患者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组),4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浓度。 结果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外科手术组患者[(55.85±5.05)min vs (25.73±9.46)min,(25 435.91±5763.35)元vs (11 307.48±3884.62)元,(6.78±3.03)d vs (2.92±0.78)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85、-13.084、-7.747,P均<0.001)。2组患者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3/49)vs 10.0%(4/40),χ2=-0.452,P=0.779]。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FT3、FT4浓度较术前有所降低[(4.5±0.50)pmol/L vs (3.90±0.72)pmol/L,(13.94±2.41)pmol/L vs (12.69±2.88)pmol/L],TSH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3.66±6.29)mIU/L vs (10.12±15.61)mIU/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t=2.808,P=0.008;t=-3.035,P=0.004)。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较手术切除创伤小、美观、经济,且疗效确切,为不愿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产次对肛提肌裂孔(LH)面积的影响及其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后42~60 d常规检查的产妇250例,包括初次经阴道分娩产妇(FVD组)150例、二次经阴道分娩(SVD组)及剖宫产产妇(CS组)各50例,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时LH面积的变化,并选择同期120例未分娩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内POP盆底超声检出率。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POP分为POP组(167例)和无POP组(203例),比较2组间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LH面积。SVD组、FVD组、CS组和对照组组间LH面积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有POP组和无POP组间LH面积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SVD组、FVD组、CS组和对照组组间POP的超声检出率差异。 结果静息状态下SVD组、FVD组、CS组、对照组LH面积分别为(16.59±3.12)cm2、(15.34±3.50)cm2、(13.09±2.78)cm2及(11.09±2.47)cm2;Valsalva状态下各组LH面积分别为(22.80±8.37)cm2、(18.46±6.63)cm2、(15.58±3.91)cm2及(13.11±5.30)cm2;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LH面积,SVD组>FVD组>CS组>对照组,各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1.89、11.14,P均<0.001)。对照组、CS组、FVD组及SVD组POP超声检出率分别为:17.5%、26.0%、60.0%及86.0%,CS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VD组 vs FVD组:χ2=11.38,P<0.001;SVD组 vs CS组:χ2=36.53,P<0.001;SVD组vs对照组:χ2=70.55,P<0.001;FVD组vs CS组:χ2=17.36,P<0.001;FVD组vs对照组:χ2=49.74,P<0.001)。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POP组LH面积均大于无POP组[(14.88±3.49)cm2 vs(12.38±2.17)cm2;(20.93±6.53)cm2 vs(15.59±3.50)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9.50,P均<0.001)。 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及产次对女性LH面积的影响程度不同;LH面积越大,发生POP的风险越高。盆底三维超声能够测量产后女性不同状态下的LH面积,从而早期发现盆底支持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朱丽君 《临床医学》2013,33(8):50-51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联合微波消融(MT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中晚期肝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单纯的TACE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MTC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的甲胎蛋白变化、临床疗效与1、2及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AF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治疗前为(472.5±94.4)μg/L,治疗后为(112.6±50.1)μg/L;实验组治疗前为(493.7±101.9)μg/L,治疗后为(79.2±37.5)μg/L.1年生存率:对照组为61.1%,实验组为77.8%(χ2=1.1782,P〈0.05);2年生存率:对照组为33.3%,实验组为55.6%(χ2=1.8000,P〈0.05);3年生存率:对照组为16.7%,实验组为38.9%(χ2=2.21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疗法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比较,评价经肝动脉超声造影在显示肝细胞癌(HCC)引流区域特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患者44例(54个病灶)。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经外周静脉肝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目标病变的位置、病灶数量、最大径、内部回声、血流灌注信息并分析引流区高增强环及其厚度等特征;肝动脉插入微导管后TACE栓塞前行经肝动脉超声造影,观察并记录造影引流区高增强环及其厚度等特征。将肿瘤最大径按≤3 cm、>3 cm且≤5 cm、>5 cm分组,运用配对χ2检验,比较经外周静脉、经肝动脉超声造影对HCC引流区域显示率的差异,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造影引流区域厚度的差异。采用线性相关评价肿瘤大小与引流区域高增强环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对于所有病灶、≤3 cm、>3 cm且≤5 cm、>5 cm不同大小的病灶,经肝动脉造影肿瘤引流区显示率明显高于经外周静脉造影(83.3% vs 22.2%;78.1% vs 15.6%;90.9% vs 36.4%;90.9% vs 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030、17.053、4.167、5.143,P<0.001、<0.001、=0.031、=0.016);对于所有病灶、≤3 cm、>3 cm且≤5 cm、>5 cm不同大小的病灶,经肝动脉超声造影引流区显示厚度显著高于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0.58±0.44)cm vs(0.14±0.23)cm;(0.41±0.27)cm vs(0.09±0.19)cm;(0.83±0.50)cm vs(0.29±0.27)cm;(0.89±0.58)cm vs (0.17±0.2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0、6.238、3.845、4.289,P<0.001、<0.001、=0.009、=0.002)。肿瘤最大径和经肝动脉超声造影引流区厚度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0805X+0.4464(F=19.171,R2=0.269,P<0.001)。 结论经肝动脉超声造影可以更有效地显示HCC病灶引流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与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9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3例PTL和28例AT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超声表现。年龄、病灶最大径及杨氏模量值最大值(Emax)、杨氏模量值最小值(Emin)、杨氏模量值平均值(Emean)、甲状腺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弹性评估值之间的比值(Ratio)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性别、临床症状、超声分型、形态、血流分级、增强程度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诊断PTL、ATC的优势参数,并对优势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另外,分析PTL的各病理亚型占比,并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最常见的2种病理类型的超声分型、形态、血流分级等的差异。 结果ATC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PTL(28.6% vs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0,P=0.004),两者在年龄、性别、颈部包块短期增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TL病灶最大径大于ATC患者[43.50(42.50)mm vs 26.00(26.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6,P=0.008)。PTL内部回声极低、后方回声增强、伴有慢性甲状腺炎背景比例高于ATC(60.3% vs 21.4%;45.2% vs 0;97.3% vs 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9、25.128、86.786,P=0.002、<0.001、<0.001)。ATC结节型、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内部低回声、钙化比例高于PTL(100% vs 68.5%;96.4% vs 69.9%;82.1% vs 56.2%;64.3% vs 34.2%;60.7% vs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4、8.121、5.884、12.439、44.536,P=0.001、=0.004、=0.015、=0.002、<0.001)。两者最常见Adler血流分级均为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增强程度及灌注缺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min值PTL组小于ATC组[3.70(8.85)kPa vs 25.60(17.90)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1,P=0.010),2组间Emean、Emax、Ratio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min与诊断PTL、ATC呈独立相关性,对Emin进行ROC曲线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最大约登指数为0.774,对应的截断值为11.950 kPa,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1.7%。本研究中PTL共8种病理亚型,最常见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DLBCL结节型、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不均匀低回声、Adler血流2级比例高于MALT(72.5% vs 33.3%;87.5% vs 33.3%;67.5% vs 38.1%;60.0% vs 1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0、4.040、18.840、9.273、17.693,P<0.001、=0.044、<0.001、=0.007、<0.001),后方回声特征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L与ATC均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超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规范手术与非规范手术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散发性MTC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非规范化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降钙素、癌胚抗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7.14%,χ2=0.113,P>0.05)。对照组术后5年生化治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69.05%vs 97.78%,χ2=13.280,P<0.01),5年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30.95%vs 2.22%,χ2=13.280,P<0.01)。结论规范化手术治疗散发性MTC患者,可改善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水平,提升5年生化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伴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的突变基因谱与MICM特征间的关系,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收治的成人初诊AML患者,选取NGS资料完整的NPM1mut患者23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喉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模式,探讨喉癌放疗临床靶区的勾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喉鳞癌患者资料,包括初诊手术切除以及术后进展在我院接受挽救性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析颈部各淋巴结区淋巴结转移率(LMR)。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初次治疗后局部、区域、远处失败模式,颈部淋巴结失败区域分布及对应的LMR,分析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II、III、IV、VI区LMR分别为42.86%、41.67%、27.27%、25.00%,未发现I、V和VII区转移。中位随访15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为16个月[95%可信区间(CI):8.9~23.1个月]。失败模式分别为:局部复发31例(35.23%),区域淋巴结转移22例(25.00%),远处转移9例(10.23%)。淋巴结失败区域分布及LMR分别为II区63.63%,III区36.36%,IV区18.18%,VI区13.63%。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χ2=25.87,P<0.001)、术后是否行颈部预防性照射(χ2=39.31,P<0.001)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χ2=14.02,P=0.007)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χ2=15.92,P<0.001)是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未行预防性照射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85,95%CI:1.264~12.62,P=0.018)。 结论喉鳞癌淋巴结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II、III区,其次为IV、VI区,I、V和VII区在本回顾性研究中未发现转移。失败模式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区域淋巴结转移,通过颈部预防性照射可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组织中lnc RNA DNAJC3-AS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集的246例E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 RNA DNAJC3-AS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lnc RNA DNAJC3-AS1表达水平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K-M法绘制EC患者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lnc RNA DNAJC3-AS1表达水平与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lnc RNA DNAJC3-AS1在EC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0.008 9±0.020 3 vs 0.004 9±0.010 4,P=0.000 8)。lnc RNA DNAJC3-AS1表达水平与EC患者饮酒史(χ2=25.07,P<0.001)、家族肿瘤史(χ2=4.73,P=0.047)、BMI指数(χ2=16.94,P<0.001)、临床分期(χ2=33.39,P<0.001)、是否原位癌(χ2=11.97,P=0.001)、是否淋巴结转移(χ2=19.01,P<0.001)、是否远端转移(χ2=16.65,P<0.001)和肿瘤类型(χ2=9.17,P=0.010)显著相关。lnc RNA DNAJC3-AS1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lnc RNA DNAJC3-AS1低表达组(χ2=20.93,P<0.001)。结论 lnc RNA DNAJC3-AS1在E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lnc RNA DNAJC3-AS1高表达患者OS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 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0.475,P = 0.005;χ2 = 12.250,P = 0.002;χ2 = 17.647,P <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37,P = 0.281;χ2 = 0.308,P = 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32,P =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27.1%)、1(3.6%)、3(6.5%),P均< 0.017]。 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