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阐明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骨髓微量肿瘤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的检测方法及其结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CD45-FITC/CD81-PE/CD56-PECy5单抗组合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人NB细胞株TGW的免疫表型并确定本实验室FCM的敏感度;比较BM细胞形态学检查与FCM检测骨髓中的CD45-/ CD81+/ CD56+细胞,分析病程中MRD检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⑴ TGW细胞株表达CD56和CD81,不表达CD45,本实验室FCM敏感度为1/104。⑵61例患者共144份标本中细胞形态学提示BM转移者23份;FCM显示表达CD45-/ CD81+/ CD56+细胞的标本数62份,BM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和FCM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X2检验)。⑶比较平均化疗4个疗程后MRD结果与预后关系:31例患儿初诊时BM MRD检测阳性,化疗4个疗程后11例患儿MRD转阴,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进展,DFS中位时间23mos;另外20例化疗4个疗程后仍为阳性,其中11例复发或进展,包括1例死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⑷化疗后移植患儿PBSC采集前骨髓MRD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共有19例患儿接受化疗后PBSCT,13例患儿采集时骨髓MRD为阴性,其中2例复发,自移植后始DFS中位时间9mos;6例患儿采集时骨髓MRD为阳性,5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运用FCM检测NB患儿骨髓中的微量肿瘤细胞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协助初诊患儿的诊断、评估临床疗效,骨髓中的微量肿瘤细胞残留与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5/CD56/GD2单克隆抗体(单抗)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周围血和骨髓微量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11例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组)和23例其他肿瘤(对照组)患儿,年龄6个月至12岁,用单抗CD45/CD56/GD2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骨髓穿刺标本微量NB细胞。结果 NB组入院时血和骨髓微量NB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0.9%(10/11)和72.7%(8/11),对照组血和骨髓均为阴性(P<0.001)。NB组骨髓微量NB细胞检测与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但前者阳性率更高,不受骨髓稀释影响。骨髓NB细胞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关,Ⅱ~Ⅳ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化疗后血和骨髓NB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转移者血NB细胞重新出现阳性。结论 CD45/CD56/GD2单抗流式细胞术检测周围血和骨髓微量NB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复发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初诊ALL患儿,对124例治疗失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与复发时间及部位的关系,以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治疗失败患儿中男82例、女42例,初诊时中位年龄为8.0(3.3~13.0)岁,中位随访时间24.0(14.0~43.5)月。治疗失败原因包括复发(104例)、非复发性死亡(19例)及第二肿瘤(1例)。104例复发患儿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7.7(3.0~57.2)月,其中复发时间以极早期复发为主(52例),复发部位以单纯骨髓复发为主(84例)。复发时间与初诊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不同融合基因及危险度分层相关(P<0.05);复发部位与初诊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有关(P<0.05)。第33天的MRD水平是影响治疗失败生存(TFS)率和总生存(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复发是儿童ALL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密切监测早期治疗反应,积极预防、治疗极早期复发可降低治疗失败发生率,提高患儿OS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髓转移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B)预后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伴有骨髓转移的4期NB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与预后分析。方法根据COG分期标准,收集2006年2月-2016年1月间确诊的4期NB同时伴有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疗效、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r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临床资料:106例患儿中,男73例(68.9%),女33例(31.1%),男:女=2.21:1。中位年龄42个月,≤18个月患儿19例,占17.9%,18个月患儿87例(82.1%)。(2)临床疗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63例,占59.4%;部分缓解(PR)28例,占26.4%;进展12例,占11.3%;进展后放弃治疗3例,占2.8%。(3)随访及预后:随访至2016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06例患儿死亡37例,存活6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64.7%(68/105)。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随访过程中复发至少1次的病例为59例,占55.7%(59/106)。59例复发患儿死亡30例,生存2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48.3%(28/58)。非参数分析提示,年龄、疗效及是否存在复发均与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41,0.050,0.008)。结论骨髓转移是导致NB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化疗可缓解骨髓转移,但如何控制骨髓转移及预防骨髓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神经母细胞瘤(NB)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初步探讨其测定NB患者CTCs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56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IMR32细胞和20例非血液肿瘤疾病患儿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处理,通过统计捕获到的DAPI~+/GD2~+/CD45~-细胞数目,计算该方法分离和鉴定NB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12例初发晚期NB患儿治疗前及2疗程化疗后外周血中的CTCs数量。结果 10个以内IMR32细胞组,CTCs捕获的敏感性为(80±6.73)%;10~100个IMR32细胞组,CTCs捕获的敏感性为(79.14±3.97)%。20例非血液肿瘤疾病患儿的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DAPI~+/GD2~+/CD45~-细胞的存在,提示该方法捕获CTCs的特异性为100%。12例Ⅲ期或Ⅳ期NB患儿,治疗前有9例检测出CTCs,阳性率为75%;化疗2个疗程后,9例患儿CTCs数目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该动态变化趋势与患儿血清NSE水平、24h尿VMA水平及骨髓MRD变化相吻合,而影像学评估显示3例为部分反应(PR),6例为混合反应(MR),3例无反应(NR)。结论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结合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于NB患儿CTCs的捕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Cs数目动态变化比影像学检测可更灵敏地反映疗效,该方法为进一步探讨CTCs在NB儿童疗效评估及复发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中枢转移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及基因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的3例NB中枢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诊疗情况。结果 3例患儿的中枢转移分别表现为脑实质的孤立病灶、脑膜的弥漫转移和实质、脑膜均受累。3例患儿均有骨髓浸润、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例存在MYCN基因扩增,另2例未做。例1在常规化疗和手术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无进展时间10个月,中枢为首次复发部位,例2、3在初诊时就存在中枢转移;例1、2最终放弃治疗,例3经过联合化疗,瘤灶切除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我院的NB中枢转移率为3.125%。NB中枢转移患儿通常存在骨髓浸润、LDH水平增高和不良的基因学特征。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故定期的头颅MRI或CT检查非常必要。虽然预后很差,但积极治疗仍有希望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58例NB患儿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IHC法)检测TAZ在NB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Z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分析TAZ表达对NB生存的影响。结果 IHC结果显示TAZ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且发现TAZ在NB的表达高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进一步分析发现TAZ在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MYCN扩增、高危状态、Shimada病理(u FH)、肿瘤骨髓浸润、肿瘤复发、NSE升高、LDH≥500 U/L表达升高时,与相对应的上述各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NB患儿3年存活率TAZ高表达组低于TAZ低表达组(46.2%vs. 85.4%),差异有显著性(P=0.0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AZ高表达、临床分期(Ⅲ和Ⅳ期)、高危状态、Shimada病理(u FH)、肿瘤复发是NB患儿预后危险因素,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TAZ表达增高是预后危险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 TAZ的表达和已知的患儿预后危险因素、不良病理类型、肿瘤复发及肿瘤标志物升高呈正相关性,TAZ表达阳性提示NB患儿预后不良,因此TAZ可作为NB患儿潜在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CLG-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初诊ALL且使用CCLG-2008方案化疗的358例患儿随访至2015年9月1日的复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共有79例患儿复发,复发率22.1%,高危组、中危组、标危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1.3%、17.6%、13.3%,极早期、早期和晚期复发率分别为31.6%、36.7%和31.6%。Cox回归统计显示,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M3(骨髓涂片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25%)、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MRD)10-4的患儿复发率高,其相对危险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3.17(1.58~6.36)、1.87(1.07~3.30)、1.90(1.1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组CCLG-2008方案患儿复发率高;初诊白细胞计数、第15天骨髓呈现M3、第12周MRD10-4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及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B-ALL的MRD。对41例MRD阳性患儿加强化疗强度,多次连续监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41例MRD阳性患儿中复发6例,复发患儿的MRD均>0.1%,MRD出现阳性的时间均>3个月,临床分型都属高危型。MRD阳性患儿经1个疗程强烈化疗转阴27例,其中1例复发,其他均在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24.8个月;MRD阳性2个疗程转阴14例,复发5例,缓解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结论MRD对B-ALL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MRD阳性时间越长对预后越不利,加强对MRD阳性患儿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4色荧光标记B淋巴细胞抗体组合模板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间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RD的初发B-ALL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MRD检测的时间及检测的结果,将183例患儿分为诱导缓解期MRD阴性组(n=37),诱导缓解期MRD阳性组(n=18),维持治疗期MRD阴性组(n=113)和维持治疗期MRD阳性组(n=15).结果 诱导缓解期和维持治疗期MRD阳性患儿,其初诊危险分级为中、高危的患者比例较阴性者高(PRR=1.005,95%CI:0.864~1.170,P=0.032)、第15天骨髓象未达M1(RR=6.454,95%CI:2.191~19.01,P=0.002)和缓解后MRD≥0.01%(RR=1.923,95%CI:0.750~4.933,P=0.043)是儿童B-ALL发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4色荧光标记B淋巴细胞抗体组合模板用于流式细胞术能区分化疗后MRD阳性和阴性的B-ALL患儿.MRD水平与强的松反应性、第15天骨髓象等指标一样,是儿童B-ALL重要的预后判断因素,对儿童B-ALL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目对神经母细胞瘤(NB)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CD56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和免疫荧光鉴定的方法,检测2015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NB患儿CTCs,其中DAPI~+/GD2~+/CD45~-的细胞被认为是CTCs。结果治疗后发生肿瘤进展的患儿在初诊时NSE水平较高(P=0.010)、CTCs数目较多(P=0.015)、2个疗程化疗后CTCs检出率更高(P=0.028)。在4例骨髓NB细胞免疫表型流式检查阴性的患儿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其中3人发生疾病进展并死亡。初诊时CTCs数目≥11个/3mL的患儿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较短(19.4个月vs.32.5个月,P=0.007)。结论初诊时NB患儿CTCs数目对于肿瘤转移早期诊断、疾病进展具有预测价值。对于骨髓流式检测阴性的患儿,外周血CTCs动态检测可作为监测NB进展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抗原荆豆素(UE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表达情况,探讨VEGF、瘤内微血管密度(MDV)与NB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VEGF、UEA、PCNA在27例NB中的表达.应用RT-PCR方法测定患儿外周血、骨髓中微量瘤细胞(MRD).结果VEGF、UEA、PCNA表达均在进展期高于局灶期,预后不良型高于预后良好型,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表达与MDV和PCNA指数(PCNALI)正相关(r分别为0.69和0.37,P<0.01).MDV与肿瘤转移强度正相关(r=0.73,P<0.01).结论VEGF可通过促进瘤内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在NB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小残留病(MRD)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过治疗,并按目前所确定的疗效标准(骨髓中原始或幼稚肿瘤细胞在5%以下,患者的病情完全控制)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状态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ALL的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1],已经证实患儿体内的MRD水平在ALL的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净化移植物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家国外先进治疗组采用MRD水平进行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8].目前国内外儿童白血病协作组已经将MRD的检测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之一,以诱导治疗早期、结束时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将调整治疗纳入到治疗方案中[9-10],在获得最大的疗效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对易复发的患儿予以强化治疗,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用流式细胞仪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而特异的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er,FCM)分析方法用于神经母细胞瘤 (NB)患儿的诊断与监测。方法 采用多色FCM和抗人神经节苷脂D2 (gangliosideD2 ,GD2 )单抗12 6 4、CD56、CD45组合对 13例 36份NB标本和 2 4例非NB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和分析。结果 NB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12 / 13例或 92 % )明显高于非NB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0 / 2 4 ,P =7 0 2× 10 -9)。外周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17/ 2 1份或 81% )与骨髓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7/ 9份或 78% )差异无显著意义(χ2 =1 0 35 ,P >0 7) ,初诊病例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达 92 %。2例随访结果表明 ,1例GD2阳性细胞随治疗及病情进展而变化 ,另 1例则确诊后 38d内外周血标本中始终含有NB细胞。结论 多色FCM分析GD2 阳性细胞能简便、快速、特异地检测NB细胞 ,对NB患儿的诊断与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 ,MRD)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30例NB患儿、20例肾母细胞瘤(WT)及横纹肌肉瘤(RB)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NSE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30例初诊NB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升高,为(87.5 ± 69.5)ng/ml,30例初诊WT及RB患儿血清NSE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为(6.30 ± 3.30)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Ⅳ期NB患儿血清NSE较Ⅰ、Ⅱ期增高;经2个疗程强化疗后,NB患儿血清NSE水平[(12.8 ± 4.20)n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复发的7例血清NSE水平均升高,为(54.9 ± 34.8)ng/ml,无复发的23例患儿血清NSE为(12.0 ± 4.0)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SE测定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伴有骨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初诊时细胞因子水平,为进一步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改善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11年12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病房确诊的伴有骨转移NB患儿作为研究组,无骨转移患儿作为对照组。诊断、分期等根据北京儿童医院-2007-NB方案。测定每例患儿病初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特征NB患儿病初在细胞因子水平上有无差异。结果 216例伴有骨转移NB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1.6:1,中位年龄37.5个月。初诊时IFN-γ骨转移组较无骨转移组降低;TNF-α骨转移组较无骨转移组升高(P<0.05)。有发热或骨痛组患儿较无发热或无骨痛组患儿TNF-α水平升高(P值均为0.00)。此外,初诊时骨转移组患儿同时存在骨髓转移者较无骨髓转移患儿IFN-γ降低,TNF-α升高(P<0.01)。结论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特别是TNF-α及IFN-γ,可以间接反映NB患儿骨转移情况。测定TNF-α及IFN-γ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和监测有无骨骼转移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徽小残留病(MRD)监测急性T琳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复发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8月1日-2008年4月1日32例急性T琳巴翻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殊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与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诱导治疗第33天以及诱导治疗结束巩固治疗前(治疗12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初诊年龄<12月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特点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NB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1例NB患儿中,男34例、女17例,中位诊断年龄7.5(3.8~10.1)月龄,腹部肿块(27例,52.9%)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原发部位主要为肾上腺(21例,41.1%)及后腹膜(19例,37.2%),骨髓、肝脏及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MYCN基因扩增频率为11.3%(5/44)。49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单纯手术治疗,13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28例化疗前行手术治疗;1例仅行化疗,1例随访观察。中位随访时间为78.5(72.1~124.0)月龄,共49例无事件生存,2例死亡。6年总体生存率和6年无事件生存率均为(96.1±2.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期、远处转移、骨髓转移、骨转移、危险度分组、MYCN基因扩增、初诊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婴儿NB患者长期预后好,无MYCN基因扩增的患儿有望进一步降低化疗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缓解时和缓解不同时期微小残留病(MRD)的水平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和巢式PCR法追踪检测MRD,数据处理用Kaplan Meier方法及COX回归模型等。结果:46例急淋患儿缓解时MRD值与骨髓复发呈正相关(r=0.4396,P<0.01),骨髓复发组MRD值为7.359×10-3,与未复发组MRD值(3.954×10-4)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MRD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骨髓复发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缓解时MRD水平及缓解期MRD定性结果可作为估计急淋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动态追踪检测MRD是指导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中高危NB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NB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并住院进行治疗的原发病灶位于腹部的中高危N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病情进展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分析NB相关指标在两组患儿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寻找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因素。结果 MYCN基因扩增(P=0.001)及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P=0.01)与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明显相关,是独立预测因素;此外,当发生肿瘤进展时,经过治疗后已趋于正常的肿瘤标记物水平又会出现急剧上升(P=0.001)。结论 MYCN基因扩增与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是中高危NB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可提示病情进展,因此在NB诊疗过程中监测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