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防御素-2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前后肺组织β防御素2(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肺组织BD2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大鼠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4h后,经气管内注入PA复制肺部感染模型。对照组中大鼠无需机械通气,直接气管内接种PA复制肺部感染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测定大鼠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大鼠占4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P<0.05)。机械通气组中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上调在3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机械通气组接种PA6h后血培养阳性率为40.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6.7%(P<0.05)。机械通气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A培养阳性率持续为100.0%,而对照组从3h的100.0%降至24h的33.3%(P<0.05)。对照组存活率为80.0%,机械通气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上调水平的下降可能与VA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 61例进入本研究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按照机械通气7d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两组于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7d后(非VAP组)或患VAP(VAP组)时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为〈0.5μg/L.0.5~2.0μg/L,2.O~10.0μg/L和≥10.0μg/L 4个等级。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机械通气前VAP组和非VAP组的CRP和WBC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机械通气后VAP组CRP和WBC计数均较非VAP组显著升高(P均=0.000),CRP与WBC计数对VA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3.5%(25/34例)和82.3%(28/34例);特异性分别为48.1%(13/27例)和55.5%(15/27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1%(25/39例)和70.0%(28/40例);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1%(13/22例)和71.4%(15/21例)。若以血清PCT≥0.5μg/L为阳性阈值,机械通气前VAP组和非VAP组PCT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VAP后,VAP组较非VAP组PCT阳性率显著升高,其对VAP诊断敏感性为85.3%(29/34例),特异性为74.1%(20/27例).阳性预测值为80.5%(29/36例),阴性预测值为80.0%(20/25例)。结论 血清PCT在VAP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及时监测血清PCT可能有助于VAP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方法将427,Sprague—Dawley(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n=6)、损伤后6h(n=6)、损伤后24h(n=6)、损伤后48h(n=6)、地塞米松干预后6h(n=6)、地塞米松干预后24h(n=6)、地塞米松干预后48h(n=6):建立大鼠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予处理,损伤组给予液压打击处理,干预组予打击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IL-6、IL-8的表达。结果损伤后6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6、IL-8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O.01、0.02,P均〈0.05)。损伤6h、24h、48h后IL-6、IL-8表达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78、3.82,P均〈0.05),进一步检验显示,损伤后48h和24h的IL-6、IL-8值高于损伤后6h.损伤后48h高于损伤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02、0.02、0.03、0.01、0.02、0.01,P均〈0.05)。干预组6h、24h、48h与损伤后比较.同时段干预组IL-6、IL-8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04、0.01、0.02、0.02、0.01、0.01,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IL-6及IL-8的表达,达到脑保护的作用。f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表面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R组,n=6)、小潮气量(VT)机械通气组(M组,n=6)和大VT机械通气组(N组,n=6)。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乌拉坦8mg/kg麻醉大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定:M组:VT为6ml/kg,N组VT为40ml/kg,吸:呼为1:1,呼气末正压(PEEP)为0,吸入氧浓度(FiO2)为0.21。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mmHg(1mmHg=0.133kPa)。实验3h结束,放血处死大鼠。监测实验开始及实验1、2和3h时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湿/干重(W/D)比值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计数(WBC)和肺蛋白通透性系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M表面的TLR4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M表面的TLR4蛋白表达。结果 N组实验1h时存在过度通气,pH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P均〈0.05),其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与R组比较,N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W/D比值,BALF中WBC和肺蛋白透性系数以及TLR4蛋白表达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M组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大VT机械通气导致大鼠肺损伤,并使AM表面TLR4表达明显上调。小VT机械通气可避免上述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囊上滞留物间歇吸引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间歇吸引组(观察组,n=28)和普通人工气道护理组(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气囊上滞留物的含菌量。结果观察组气囊上滞留物含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周内VAP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上滞留物间歇吸引可降低声门下气囊上区含菌量,降低早期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ε-聚赖氨酸干预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干预作用,为VA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90例按照机械通气时间顺序编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每天干预3次)、B组(每天干预2次)和C组(无干预)。监测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A、B、C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0%,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5,P<0.01);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2±0.4),(5.2±0.7),(7.1±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953,P<0.01)。在第4天和第7天,3组患儿呼吸及管路的进气段冷凝水、出气段冷凝水与Y型接口处细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5~34.658,P<0.01)。在第4天和第5~8天,3组患儿呼吸机管路进气段和出气段冷凝水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4~47.624,P<0.01)。结论每天3次28μg/ml的ε-聚赖氨酸干预能有效抑制呼吸机管路常见定植细菌的生长,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6):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前抗生素应用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前应用抗生素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7-2000年ICU收治的80例呼衰患者,有26例发生VAP,研究了机械通气前接受过抗生素和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患者的VAP发生情况。结果:接受组VAP发生充(47.2%)高于未接受组(20.5%),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晚发性VAP发生率接受组(33.3%)高于未接受组913.6%),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早发性的VAP发生率分别为13.9%、6.8%,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接受组病死率(52.9%)高于未接受组(33.3%),但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前应用抗生素(尤其广播抗生素),能增加VAP发生的危险、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能减少耐药菌感染,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逆向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每日应用0.02%氯己定溶液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逆向冲洗两次,对照组进行口鼻咽腔顺向冲洗两次。两组对照研究,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VAP12例,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发生VAP26例,发生率为4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48,P=0.006)。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除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外,每日使用0.02%氯己定溶液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逆向冲洗,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大鼠回肠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探讨P物质表达与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0只)和ANP组(100只)。假手术组开腹后只翻动胰腺;ANP组经胰胆管恒速逆行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分别于制模成功后0、6、12、24和48h处死两组大鼠,并留取标本;利用同位素法测定肠黏膜通透性,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物质在肠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NP组大鼠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中P物质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肠黏膜通透性[^99m锝-亚锡喷替酸法(^99mTc—DTPA)排泄率]较假手术组也明显升高(P均〈0.01)。P物质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肠黏膜病理学评分(r=0.67,P〈0.01)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数(r=0.78,P〈0.0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ANP时大鼠回肠组织中P物质表达升高,P物质的表达水平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2h后拔出线栓再灌注为治疗起点,采用尾缘静脉注射法注射药物。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然后缝合皮肤),生理盐水组(NS组:生理盐水5ml/kg),白蛋白组(Alb组:25%人血白蛋白1.25g/kg)。分别于治疗后6h,24h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S100B的浓度从而检测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vansblue)染料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脑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组问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s组以及Alb组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P〉0.05);在6h,24h两个时间点,NS组与Al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MCAO术后Alb组6h(196.67±20.11vs.160.04±14.00,P=0.000)与24h(145.81±8.88m.122.49±12.69,P=0.000)血清S100B的浓度明显高于N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0.97±0.08 vs 0.74±0.06,P=0.000)以及24h(2.45±0.07 vs.2.23±0.07,P〈0.01)脑组织中伊文氏蓝含量的检测Alb组高于N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组织中6hAQP4表达Alb组高于NS组(0.72±0.11 vs.0.57±0.06,P〈0.01),24h(0.80±0.03 vs.0.61±0.0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血白蛋白可以增加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蛋白上调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将116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球顺序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接受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85例危重患者采用PDT进行机械通气,观察VAP患者临床表现与未感染患者的差异。对气管插管前、后的气管吸出物进行病原菌的构成检测,与患者是否患V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8例(25.9%)患者发生VAP,VAP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延长16d和21d。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31.9%(59/185);VAP患者病死率为39.6%(19/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4%,17/48)。48例VAP患者,气管插管前气管吸出物中即有病原菌存在的占64.6%(31/48),显著高于插管前气管吸出物无菌的患者(35.4%,17/48)(P〈0.01)。结论 PDT引发的VAP通常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死率造成不良影响。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OPD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l例与对照组20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应用BiPAP通气方式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逐步撤机。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拔管时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2h相比,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9±3.0)d与(13.1±4.3)dt=5.38,P〈0.01];VAP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1)与40%(8/20)],X^2=5.51,P=0.02],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95%(20/21)与65%(13/20),X^2=4.19,P=0.04]。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院内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COPD上机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方式撤机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两种模式切换结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研究组(A组)予小潮气量(7ml/kg)机械通气并实施PHC技术,对照组(B组)予常规潮气量(12ml/kg)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和气胸例数。结果治疗后2h、24hA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低于B组(P〈0.01);机械通气2h、24hA组pn、Pa02值上升,PaC02值下降的速度滞后于B组,但与机械通气前比较,P〈0.05或P〈0.01;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2±3.2)d和(15.6±10.6)d,p〈0.01;住院时间为(10.2±3.2)d和(18.6±10.4)d,P〈0.0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和8例(p=0.022);气胸0例和4例(p=0.049)。结论SIMV+PSV/PSV切换联合PHC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的VAP发生率和气压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炎性指标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70例,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n=34)和非VAP组(n=36),70例早产儿均于机械通气前2~3d和机械通气48h后进行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血清PCT、WBC、CRP水平,评估三种炎症指标对早产儿VAP的诊断价值。【结果】VAP组患者的PCT、WBC、CRP水平高于非VAP组患者,其中PCT水平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VAP组患者PCT水平<05.ng/mL的比例占916.7%(33/36),明显高于VAP组患者的147.1%(5/34),VAP组患者PCT水平在20.~100.ng/mL的比例占617.6%(21/34),明显高于非VAP组患者的27.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对早产儿VAP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WBC和CRP。【结论】血清PCT水平对早产儿VAP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早产儿VAP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脑缺血低氧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携带全长HSP70基因vAd-HSP70,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注射24、487、2 h后脑组织HSP70mRNA的转录水平。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低氧组(HI组)、vAd-HSP70静脉注射转染缺血低氧组(vAd-HSP70组,静脉注射转染vAd-HSP70的48 h后予缺血低氧处理)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25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2、24、487、2 h及7 d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后可检测到HSP70基因的有效表达,且在注射48 h后表达水平最高,与247、2 h比较有显著性(F=18.58,P〈0.05)。缺血低氧后大鼠脑组织中HSP70的水平增高,在缺血低氧后24 h达高峰,并在24~48 h内维持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vAd-HSP70组HSP70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I组,在2、48、72 h差异有显著意义(F=85.36~866.67,q=6.71~88.43,P〈0.05)。病理学检测显示HI组大鼠脑组织有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vAd-HSP70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外源性HSP70可在大鼠脑组织有效表达,并可减轻脑缺血低氧后病理损伤,对大鼠缺血低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l,GLUTl)的基因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在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96/1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6,P〈0.01)。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25.53,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x^2=24.99,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1.20,P〈O.01)、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x^2=30.35,P〈0.01)。GLUT1蛋白在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106/1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76,P〈0.01)。胃癌组织中,GLUT1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5.43,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x^2=13.13,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11.31,P〈0.05)、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x2.-23.29,P〈0.01)。HIF—Id和GLUTI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无相关性。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IF-1α与GLUT1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1)。结论HIF-1α、Glutl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这些指标的表达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对照组62例采用间断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在通气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9.35%,对照组VAP发生率5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20.6±4.3)d,对照组住院时间(38.3±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17.2±7.6)d,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0.3±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结论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