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PGI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GIL的82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中位发病年龄64岁。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时间。结果 82例患者中,胃淋巴瘤患者54例(65.9%),以累及两个部位(胃窦体)以上最常见,小肠淋巴瘤患者17例,(20.7%),结直肠淋巴瘤患者11例(13.4%)。PGIL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消瘦和消化不良。实验室检查显示,部分患者存在贫血和乳酸脱氢酶升高。PGIL的内镜下表现大多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也存在隆起性病变及浸润生长性病变;胃肠道黏膜受累时,以黏膜脆性增加最常见。在82例确诊PGIL的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共74例(90.2%),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最多见;共随访68例PGIL患者,胃淋巴瘤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优于肠道淋巴瘤的患者。结论 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胃淋巴瘤最为常见,其中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溃疡性病变是PGIL的主要内镜下表现,且病变黏膜脆性增加,因此内镜医师应仔细辨认病变并多点活检,提高内镜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红宾  张一军 《重庆医学》2000,29(4):317-3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与胃癌和胃溃疡相比缺乏特异性 ,因此误诊率高。我院自 1986~ 1999年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1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1]  本组 12例患者均由组织学证实 ,符合下述标准 :(1)全身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2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3)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4)外科手术时除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无其它部位病变 ;(5 )肝脾无病灶。1 2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 7例 (5 8 3% ) ,女性 5例(41 7% ) ,年龄 2 7~ 6 2岁 ,中位年龄 36岁。临床症状 :上腹疼痛 10例 (83 3% ) ,其中 5…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于PGIL起源于胃肠壁淋巴组织内,且沿黏膜下生长逐步浸润胃肠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发热、腹痛最为常见,故术前误诊率极高, 在临床上需与重症感染、伤寒、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加以鉴别。本文报道了1例以高热、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孕29周小肠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于PGIL起源于胃肠壁淋巴组织内,且沿黏膜下生长逐步浸润胃肠壁,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最为常见,缺乏特异性,故误诊率高,临床上需与重症感染、伤寒、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加以鉴别。本文报道以高热、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孕29周小肠非何杰金淋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DCT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表现分4型:(1)肺炎/实变型;(2)肿块/结节型;(3)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4)混合型。影像特征包括空气支气管征13例(伴支气管扩张9例),肺内多发小结节11例,磨玻璃影9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17例中4例伴有肺外病变。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紧、胸痛、发热、盗汗。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病理表现为大量B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核异质细胞。结论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缓慢,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MDCT主要表现为肺部实变、结节或肿块影伴支气管充气征,淋巴结肿大少见,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是淋巴系统的一种独特的恶性疾病,开始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R-S细胞在不同病例的肿瘤组织或同一病例的不同病变时期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各异;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组织中常有不等量的各种炎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临床上,在霍奇金淋巴瘤的后期约10%的病例可有骨髓受累,但不会转化为白血病.男性多于女性(1.3~1.4∶1).发病年龄发达国家呈双峰分布,第1 年龄高峰在15~39 岁,第2 峰在50 岁以后.我国和日本发病无年龄的双峰分布,发病多于40 岁左右.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初诊时多数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20%~30%患者表现发热、盗汗、消瘦.发热可为低热,有时为间歇高热(Pel-Ebstein 热).此外可有瘙痒、乏力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Primarymalignantlymphomaofgastrointesitinaltract,PMLGI)临床上易误诊、漏诊[1]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我们将 1993年 6月~ 1999年 6月 6年间收治的 4 2例PMLGI患者的临床、内窥镜检查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PMLGI依据Dawson等[2 ] 标准诊断 :(1)全身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2 )除原发病灶外 ,放射或超声检查未发现其它异常 ,纵膈淋巴结不肿大 ;(3)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4 )肝脾正常 ;(5)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AIDS相关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临床活检病理确诊为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分析AIDS合并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 39例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影像学表现中淋巴结结内病变共39例,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其中腋窝淋巴结肿大1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淋巴结结外病变34例,以占位性病变为主,累及部位广泛,包括软组织肿块20例,发生于肝12例,骨骼/软骨10例,消化道8例,肺6例,肾上腺4例,肾及脾各3例,胰腺及肌肉各2例,腮腺、胆囊、前列腺及精囊腺、膀胱各1例。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主要以NHL为主,广泛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器官,淋巴结外病变发生率高、且常多脏器受累是其影像学特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符合度高,但确诊仍需结合其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8例有诊断疑难的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进行临床病史采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共同特点是:(1)多发于年轻人,青年女性多见;(2)病人常先有发热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3)病变城多灶性.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浆样T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核碎片.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染色:病变区增牛组织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CD45RO阳性.结论 病变呈多灶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种形态细胞的增生及散在的细胞间核碎片等组织学特点及对本病病史的详细了解,是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淋巴瘤在我国常见肿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世界上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淋巴瘤是原发于全身淋巴结和器官淋巴组织的实体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它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非单一的疾病,它是种免疫学表型、生物学规律、形态学特点、治疗敏感性和进展速度各不相同的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亚型是B细胞起源的淋巴瘤。近年来诸多研究报道称,有多种B细胞淋巴瘤可产生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但B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产生免疫球蛋白,若B细胞出现病理状态如B细胞淋巴瘤,则促炎细胞因子可能驱动B细胞增殖导致单克隆性的疫球蛋白分泌增加。所以检测血中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可以提示B细胞出现异常的病理状态甚至是恶性肿瘤。在国外血清轻链异常水平一直被认为是血浆细胞恶性肿瘤的决定性预后因素,同时检测FLC的免疫比浊法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是临床医生认可的,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应用FLC的检测,并用于预测各种浆细胞病的预后,FLC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贾宁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9):2786-2788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pS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学检查以及淋巴瘤组织学的特征.方法 9例pSS合并NHL的病例,其中女8例,男1例.5例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的4例还接受过至少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析pSS合并NHL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8例符合美欧合议的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AECC).患者主要的SS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腮腺肿大(7例),其中6例为单侧肿大;血清免疫学主要表现为类风湿因子(7例)阳性,以及高免疫球蛋白血症(7例).NHL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脾脏肿大(7例)和淋巴结肿大(5例).其主要病理组织亚型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B细胞淋巴瘤(4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MALT患者均无结区受累.8例患者出现结外受累,其中以累及涎腺(4例)和肺脏(4例)为最多.结论 pSS合并NHL患者临床上以单侧腮腺(无痛性)、淋巴结和脾脏肿大,类风湿因子高滴度阳性和高球蛋白血症,MALT为主的NHL病理分型和高发结外受累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诊断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和18F-FDGPET/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或淋巴结活检结果显示,39例患者共发现57个NHL淋巴结病灶。超声二维图像显示,NHL淋巴结饱满,类圆形,有低回声,淋巴结呈散在分布,部分出现融合现象,多数CDFI可探及血流信号。CT平扫显示病灶呈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轻度均匀强化。PET/CT显示NHL淋巴结肿大,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部分相邻肿大淋巴结呈融合现象,少数呈对称分布。18F-FDGPET/CT诊断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准确率94.74%高于超声的82.46%(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腹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0例,采用超声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其脏器官病变情况实施检查与诊断,分析淋巴结肿大原因.结果 80例患者中,腹部淋巴瘤30例,转移性淋巴结34例,炎性淋巴结16例,且炎性淋巴结患者单发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的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诊断宜选用超声检测方式,操作简单,具备无创性优势,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腹部淋巴结病变的大小、形状、范围及内部回声结构,对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5年至lop年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消化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7例,现取其中资料完整的11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6-78岁,平均50.5岁。病程1月一1年。症状主要为发热、腹痛、贫血、慢性腹泻、不明原因消瘦、腹部包块。诊断均根据Da。n关于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五点诊断标准:①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正常;③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④肝脾无淋巴瘤病变;⑤除病变肠管及其区域淋巴结累及外,无其他肉眼可见病变。11例中原发于胃的恶性淋巴瘤5例,小肠1例,回百部…  相似文献   

15.
肖爽 《开卷有益》2006,(10):23-23
淋巴结是淋巴液回流入血的途径。淋巴结遍布全身,或密集或分散,以颈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当淋巴液流经淋巴结时,淋巴液中所含的细菌和其他异物被吞噬细胞所清除,以减少病菌扩散感染的危害。头颈部器官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病变时,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所以,颈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情况下,颈部淋巴结是摸不到的。颈淋巴结作为过滤器官,收集头面部淋巴回流。当这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口腔感染等,淋巴结会出现肿大,我们就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先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6例,其中4例有反复腮腺肿大、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4例炎症指标持续升高,发生淋巴瘤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型为主;类风湿关节炎(RA)2例,均有严重的关节病变和炎性指标增高,淋巴瘤均为NHL弥漫大B细胞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抗SSA、抗SSB均呈阳性,分别转为T和B细胞型NHL;皮肌炎和银屑病关节炎各1例,后均诊断为NHL B细胞型.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高,尤以原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多.这些患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转化的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Lymphomacellleukemia,LM CL)淋巴瘤细胞一般不进入血管 ,部分淋巴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扩散至骨髓形成白血病相 ,有些淋巴瘤早期也可侵犯骨髓 ,但并不表现为明显的白血病 ,分化不良淋巴细胞型淋巴瘤 ,尤其是NHL伴纵隔肿大者更易侵犯骨髓 ( 80 % ) ,而组织细胞型较少累及骨髓 ,中、重恶性易累及骨髓 ,LMCL发生率为 1 0 %~ 1 5%。临床特征 淋巴瘤患者浅表淋巴结迅速增大 ,肝脾高度肿大 ,纵隔明显增宽 ,以及发热、肺部浸润、胸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出血等症状 ,较淋巴瘤常见而严重。…  相似文献   

18.
贺海燕  张淼  李晶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996-997
目的探讨淋巴结及肺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提高HL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原发于淋巴结及1例原发于肺的H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于淋巴结者临床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生于肺者表现咳嗽、咳痰。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LRCHL)8例,结节硬化型(NSHL)4例,混合细胞型(MCHL)3例,淋巴细胞消减型(LDHL)1例,未发现结节性淋巴结为主型。8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15、CD30、CD20、CD68、CD79a阳性,CD45Ro阴性。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改变复杂多样,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鉴别。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指原发于胃肠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可伴有胃肠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转移,不伴浅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肝脾外周器官或骨髓的累及。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对PGIL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656个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病理类型分为2组4类:良性组包括反应性增生110例235个淋巴结,淋巴结结核25例60个淋巴结;恶性组包括淋巴瘤67例155个淋巴结,转移癌98例206个淋巴结。每例选取1~3个淋巴结进行观察和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检查能肯定诊断508个(77.4%),可疑诊断94个(14.3%),不能诊断54个(8.3%)。其中508个能做出肯定诊断的淋巴结中,反应性增生、转移癌、淋巴瘤、淋巴结结核分别为213个(41.9%)、169个(33.3%)、98个(19.3%)、28个(5.5%)。4类病例类型的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短径(L/S)比值、动脉收缩期速度(PS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患者短径低于淋巴瘤及转移癌患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转移癌、淋巴瘤的L/S比值依次降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癌患者淋巴结PSV、RI高于反应性增生患者,淋巴瘤、转移癌患者淋巴结PSV、RI高于淋巴结结核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类病变的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患者超声特征间存在很大差异和部分交叉;超声可作为其诊断的首选方法,对大部分特征典型者可以做出肯定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