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萘普生手性分离和光学纯度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Chiralpak AD-H(4.6 mm×250 mm,5μm,Daicel公司)手性色谱柱在正相条件下拆分萘普生对映体,考察了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柱温及流速等对萘普生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30∶70,v/v),检测波长272 nm,流速0.5 mL.min-1,柱温20℃。结果:在此条件下,萘普生及其(R)-(-)-构型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3.3。结论: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能够用于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和纯度考察。  相似文献   

2.
萘普生与由四氢呋喃经HCl开环得到的4-氯-1-丁醇成酯,得到(S)-2-(6-甲氧基-2-萘基)丙酸-4-氯丁酯,最后经硝酸银硝化制得非甾体抗炎药萘普西诺,总收率约83%(以萘普生计).  相似文献   

3.
利用伪三元相图,得到空白微乳的优化处方为Cremophor EL-中链甘油三酸酯—聚乙二醇400-注射用水(3.0∶1.5∶3.0∶12.5,w/w).在此基础上制备的o/w型萘普生微乳外观澄清,平均粒径为(52.5±-3.2) nm,载药量为1.02%.进一步考察了萘普生微乳对小鼠的抗炎镇痛效果及其连续给药后对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萘普生微乳中(60 mg/kg)、高(120 mg/kg)剂量组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kg)组和萘普生片剂(120 mg/kg)组相比,具有相近或更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微乳能减轻萘普生对大鼠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奈福泮萘普生胶囊中2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洪兵 《中国药事》2012,26(7):740-742,74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盐酸奈福泮萘普生胶囊中盐酸奈福泮和萘普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Apollo C18色谱柱,以庚烷磺酸钠溶液-乙腈(53:4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 盐酸奈福泮浓度在15.8~47.5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1.31%(n=3);萘普生在54.7~164.2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0.80%(n=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高,可用于控制盐酸奈福泮萘普生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雨佳 《中南药学》2005,3(5):272-274
目的应用RP-HPLC测定复方萘普生栓中的6-甲氧基-2-萘乙酮及其他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P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至3.0)(65∶3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萘普生和6-甲氧基-2-萘乙酮在1.024~9.216 0 μg*mL-1 (r=0.999 91,n=5)、0.302 4~0.705 6 μg*mL-1(r=0.999 7,n=5)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6-甲氧基-2-萘乙酮为0.1 ng、其他有关物质以萘普生计为0.1 ng.萘普生栓与6-甲氧基-2-萘乙酮、己烯雌酚及其降解产物之间的分离度>1.5.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已知杂质法测定复方萘普生栓中的6-甲氧基-2-萘乙酮,用自身对照法测定其他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和测定Naftopidil手性代谢产物:去甲基代谢产物(DMN)、苯羟化代谢产物(PHN)和萘羟化代谢产物(NHN)的对映体.方法 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异丙醇-正己烷(15∶8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 3对对映体能同时得到良好地分离.经方法学验证,R-DMN(4.99 ~ 159.68 μg· mL-1)、R-PHN (5.30~168.00 μg· mL-1)、R-NHN(5.00 ~ 160.16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良好;RSD< 1.03%.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合成的R-DMN、R-PHN和R-NHN的含量,为Naftopidil手性药物代谢学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萘普生钠伪麻黄碱缓释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炳香  李德刚  聂松柳 《安徽医药》2007,11(11):1002-100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萘普生钠伪麻黄碱缓释片中两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柱(150 mm×4.6 mm),以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硫酸钠(700∶300∶0.3,用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萘普生钠与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质量浓度5.5~176.0 mg.L-1与3.0~96.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1。方法精密度RSD分别为0.60%和0.35%(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2%和99.45%,RSD分别为0.61%和0.52%(n=9)。结论本法可对萘普生钠和盐酸伪麻黄碱进行同时测定,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治疗脊柱关节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对脊柱关节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萘普生进行比较。方法:61例活动期脊柱关节病患者,随机双讯分成氯诺昔康组31例(8mg,bid) 和萘普生组30例(250mg,bid)治疗,疗程为4周。对二药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氯诺昔康和萘普生在治疗4周的平均疼痛指数减轻分别为30.40和17.58,显示氯诺昔康对脊柱关节病的疼痛疗效较萘普生好。氯诺昔 康组和萘普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65%和10.00%,2组皆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氯诺昔康对脊柱关节病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普待因片中萘普生及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液为0.01M辛烷磺酸钠∶冰醋酸(50∶1),B液为甲醇,萘普生测定流动相为A液∶B液(30∶70),磷酸可待因测定流动相为A液B液梯度洗脱,流速均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萘普生262nm,磷酸可待因284nm。结果:萘普生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256~1.28μg,r=0.9999,平均模拟回收率为100.1%,RSD为0.42%(n=9);磷酸可待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993~4.965μg,r=0.9999,平均模拟回收率为99.5%,RSD为0.35%(n=9)。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普生钠血浆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普生钠血浆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以1,2二氯乙烷提取,吲哚美辛为内标,采用LichrosorbC18(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4.5)=74∶26,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318nm,萘普生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35和4.71min。结果:线性范围在1~90μg·ml-1(r=0.9999,最低检测浓度为0.4μg·ml-1血浆,RSD%<3.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萘普生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立氟比洛芬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方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HPLC法:利用C18柱,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调节有机修饰剂甲醇的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乙胺对氟比洛芬进行拆分;手性固定相HPLC法:利用Chiral-pakAD手性柱,以正己烷-乙腈为流动相基本成分,调整两者不同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乙胺,对氟比洛芬进行拆分。结果: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使用C18柱对氟比洛芬对映异构体进行拆分,调节流动相中有机修饰剂甲醇浓度、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羟丙基环糊精浓度、峰型修饰剂三乙胺的浓度等都不能使氟比洛芬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只能部分分离。手性固定相法:氟比洛芬对映体在Chiral-pakAD手性柱上能达到较好的分离。在正己烷-乙腈流动相系统中,正己烷体积含量为90%,三乙胺体积含量为0.05%的条件下,氟比洛芬对映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为10.0。结论:建立的手性固定相法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不能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3种手性诱导方式——手性源诱导的不对称反应、手性助剂诱导的不对称反应及不对称催化反应来介绍近年来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在药物及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手性化合物作为特殊的物质群体,使用普通的分析方法往往很难实现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气相色谱虽然只适用于易挥发且热稳定的化合物,但将气相色谱与质谱、手性固定相等联用或对手性化合物进行衍生以及特异性内标后,使用气相色谱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析依然能取得理想效果.对近年来气相色谱在手性分析中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柱前衍生化RP-HPLC法分离苯乙醇胺类化合物对映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异硫氰酸酯(GITC)为手性衍生化试剂,建立苯乙醇胺类化合物对映体RP-HPLC分离分析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考察了衍生化反应中碱化试剂和衍生化试剂的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衍生化产率的影响,并考察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等因素对生成的非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影响。讨论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手性衍生化及衍生后的非对映异构体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在三乙胺和GITC的浓度分别为10和5 mmol.L-1的乙腈溶液中,室温下反应20 min后,有5个苯乙醇胺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非对映异构体的硫脲衍生物。在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30 mmol.L-1醋酸铵(pH6.0)-乙腈(体积比为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室温下,5个苯乙醇胺化合物对映体衍生化后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达到4以上。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苯乙醇胺类化合物对映体分离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手性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对称合成技术、拆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性药物监管政策的日益完善,手性药物已成为新化学实体研发的重要方向。从手性药物的发展情况、手性药物的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国药品监管部门针对手性药物开发所颁布的指导原则的进展情况与我国手性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现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为手性药物的开发及其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特拉唑嗪对映体.采用Chiralpak AD-H手性色谱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及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拆分条件: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二乙胺(65∶35∶0.1),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在此条件下特拉唑嗪对映体的分离度为3.1.两对映体在2.5~7.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和99.4%,RSD为0.44%和0.42%.  相似文献   

17.
一类新的手性柱:糖肽抗生素手性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糖肽抗生素手性柱的折分机制并对此类手性柱在手性分析应用中具有的多模式操作,互补拆分原则和通用性强等特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非环糊精体系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统计 ,目前所用药物 ,5 2 3种天然及半合成药物中手性药物有 5 17种 ,132 7种全合成药物中手性药物有 5 2 8种。人体中的受体和酶一般皆呈手征性 ,多有其立体选择性 ,与手性药物异构体的作用可能区别很大 ,从而导致手性药物对映异构体之间不同的药理、毒理作用及药物动力学过程。目前 ,部分国家的药物审批部门 ,虽允许以外消旋体形式申请新药上市 ,但要求分离对映体 ,分别进行毒理、药理实验。可以预见 ,以单一对映体形式上市将是手性药物的发展趋势。手性新药研制工作中 ,对映异构体之间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及药动学差异的研究是极为…  相似文献   

19.
邢志华 《黑龙江医药》2012,25(4):537-539
目的:建立氟比洛芬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方法:利用C18柱,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调节有机修饰剂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峰型修饰剂对氟比洛芬对映体进行拆分.结果:采用单6-L-脯氨酸-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利用C18柱可直接拆分S,R-氟比洛芬对映体.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流动相为1.4%的6 -L - proline -β - CD甲醇溶液(w/v):pH为4.0,体积分数1.0%的三乙胺水溶液(V/V) =25:75(V/V);柱温t=25℃;流速1.0ml/min;进样量10ul,检测波长254nm.S,R-氟比洛芬对映体获得了良好分离,分离度为1.65.结论:建立的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液液平衡手性萃取拆分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近年来液液平衡手性萃取拆分的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手性选择剂的分类,对近年来液液平衡手性萃取拆分的最新应用研究情况做了介绍。结果 总结归纳了5大类手性选择剂的应用,包括过渡金属络合物、酒石酸衍生物、冠醚类、β-环糊精衍生物及金鸡纳碱类,并简要介绍了液液萃取拆分相关模型研究。结论 液液平衡手性萃取拆分技术分离效果良好,适用性强,易于实现工业规模,有望成为制备型分离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