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 测定磷脂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人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的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家兔和健康成人的PRP分别用生理盐水、ASA和不同剂量的PLC处理 ,以ADP诱导激活 ,采用Triton抽提液提取和SDS PAGE分离出肌动蛋白 ,再以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肌动蛋白相对含量。结果 家兔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肌动蛋白相对含量为 1 6 82±0 319。而经生理盐水、ASA 6 6 8μmol·L-1、PLC 5、10、15、2 0和 2 5U·ml-1各组处理 ,并以ADP激活的血小板 ,测得的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 2 4 5 0± 0 5 6 2 ,1 0 89± 0 32 2 ,1 72 7± 0 4 4 2 ,1 4 5 0± 0 32 4 ,1 16 1± 0 30 6 ,0 85 7± 0 2 4 2和0 6 92± 0 187。以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 ,各处理组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的抑制率I(% )分别为 5 5 5 5 ,2 9 5 1,4 0 82 ,5 2 6 1,6 5 0 2 ,71 76。人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肌动蛋白相对含量为 1 35 8± 0 376。而经生理盐水、ASA 6 6 8μmol·L-1、PLC 5、10、15、2 0和 2 5U·ml-1各组处理并以ADP激活后的血小板 ,测得的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 4 4 5± 0 75 0 ,1 0 96± 0 344 ,1 70 5± 0 5 0 7,1 4 37±0 4 16 ,1 16 5± 0 35 5 ,0 84 5± 0 2 5 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磷酯酶C(phospholipaseC,简称PLC,下同)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cAMP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家兔的PRP,除去红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ASA和不同剂量的PLC处理,以ADP诱导激活,采用三氯醋酸法制备血小板cAMP,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cAMP含量。结果 家兔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cAMP含量为 ( 20 16±0 91 ) pmol/109platelets,而经生理盐水、ASA668μmol·L-1、5、10、15、20和25UPLC·ml-1各组处理,并以ADP激活的血小板,测得的cAMP含量分别为 13 85±1 14, 16 27±0 36, 18 74±0 55,19 80±0 52, 20 49±0 43, 22 55±0 61和 24 24±0 85(pmol/109 platelets)。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SA668μmol·L-1、5、10、15、20和 25UPLC·ml-1剂量组对激活状态下血小板cAMP的含量有增加的作用,增加率 (% )分别为17 47, 35 31, 42 96, 47 94, 62 82, 75 02。结论 PLC使得ADP激活后的兔血小板cAMP水平提高(P<0 01),且呈剂量依赖性,表明PLC具有提高血小板中cAMP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PLC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的作用 ,以探讨PLC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麻醉后 ,经十二指肠给予阴性对照辅料 ,阳性对照ASA和 6种剂量的PLC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1、2、4h颈动脉取血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的血小板聚集率 ,同时用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率。结果 PLC 10 0、 2 0 0IU·kg-1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影响。PLC 4 0 0~ 10 0 0IU·kg-1可显著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同一剂量PLC组给药后 1、2、4h时相比P <0 0 5。PLC10 0~ 10 0 0IU·kg-16种剂量组在用ADP、AA、Collagen诱导时 ,均可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与阴性对照辅料组相比P <0 0 5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在ADP诱导时 ,10 0IU·kg-1组的抑制较弱 (P <0 0 5 ) ,而 80 0、10 0 0IU·kg-1组的抑制较强 (P <0 0 5 ) ,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而在AA诱导时 ,PLC各组在给药后 2、4h时的抑制率与ASA的相当 ,无明显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而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在Collagen诱导时 ,PLC各组的抑制作用均弱于ASA(P<0 0 5 ) ,无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而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①PLC经十二指肠给药 ,10 0、2 0 0IU·kg-1对家兔血小板粘附性无明显影响 ,而 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和P〈0.05),Alpha角度、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AHV-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发现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与血小板相关因子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双吲哚化合物FGFC1和单吲哚化合物FGFC2作用于血小板的异同。方法:从新鲜兔血收集血小板,调整反应体系血小板密度,以乙酰水杨酸为阳性对照,采用微量比浊法分析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生理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FGFC1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42.58%±1.7%和47.82%±2.18%;FGFC2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0.12%±1.02%、45.28%±1.09%和50.28%±2.12%。FGFC1与FGFC2均能提升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且FGFC2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血栓素A2含量。结论: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1通过影响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2可能通过不止一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吲哚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磷脂酶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IP_3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磷酯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家兔血除去红细胞制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后分为8个组。第1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2组用ADP处理,第3组用ASP处理以ADP诱导激活,第4~8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PLC处理并以ADP诱导激活。采用三氯醋酸法制备血小板IP3,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IP3含量。结果家兔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IP3含量为0.29 pmol/108血小板,而经ADP处理后IP3含量为0.39pmol/108血小板。经ASP 668μmol.L-1、5、10、15、20和25 U PLC.ml-1各组处理,并以ADP激活的血小板,测得的IP3含量分别为0.19、0.08、0.15、0.25、0.04和0.18(pmol/108血小板)。ADP组比生理盐水组IP3有明显的提高,而ASP组、不同的PLC组比ADP组IP3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PLC使得ADP激活后的兔血小板IP3水平下降,且无剂量依赖性,表明PLC具有降低血小板中IP3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融斑通脉颗粒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融斑通脉颗粒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使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等促凝剂促进血小板凝聚,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融斑通脉颗粒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与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比较。结果家兔连续7 d灌胃给药,融斑通脉颗粒明显降低胶原,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降低趋势。结论融斑通脉颗粒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磷酯酶C对人血小板细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测定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简称PLC ,下同 )对静息状态和激活状态下人血小板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人的洗涤血小板用荧光指示剂Fura 2 /AM进行负载 ,分别用生理盐水、ASA和不同剂量的PLC处理荧光负载后的血小板 ,采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经过不同处理后的血小板在静息状态和以ADP为诱导剂时的激活状态下的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结果 以健康成人血为样品时 ,经生理盐水、ASA 334μmol·L-1、2 5、3 75、5、10和 2 0UPLC·ml-1处理后的血小板 ,在静息状态下测得的胞质游离 [Ca2 + ]i 浓度 (nmol·L-1)分别为15 2 5 5± 15 0 7,131 6 3± 15 5 8,14 0 2 7± 12 0 3,139 4 8± 1 73,12 1 11± 9 5 8,116 6 2± 15 96和 10 7 2 0± 17 0 7,而以ADP为诱导剂激活血小板后测得的胞质游离 [Ca2 + ]i(nmol·L-1)分别为 90 2 6 2± 94 74 ,6 87 99± 6 2 86 ,810 99± 72 37,70 1 73± 2 1 37,4 2 9 6 7± 71 5 9,342 82± 4 4 86和 2 6 3 2 7± 2 5 4 6。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ASA 334μmol·L-1、2 5、3 75、5、10和 2 0UPLC·ml-1剂量组对激活状态下血小板胞质 [Ca2 + ]i 的抑制率I(% )分别为 2 5 8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PLC对家兔血小板释放产物血栓素A2 (TXA2 )、代谢产物前列环素 (PGI2 )以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以探讨PLC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PLC对血小板TXB2 、6 Keto PGF1α生成量的影响。常规方法测定PLC对家兔出血时间 (BT)的影响。结果  6种剂量PLC均能延长出血时间 ,但在给PLC 4h时 ,BT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6种剂量的PLC能显著降低TXB2 的生成 (P <0 .0 5) ;以AA为诱导剂时 ,PLC 10 0U·kg- 1及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 10 0U·kg- 1和PLC 2 0 0U·kg- 1其对TXB2 的生成的抑制作用较ASA组弱 (P <0 0 5) ;以ADP为诱导剂时PLC 10 0~ 40 0U·kg- 1,以AA为诱导剂时PLC 2 0 0~ 60 0U·kg- 1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 40 0~ 80 0U·kg- 1其对TXB2 的生成的抑制作用与ASA组相当 (P >0 0 5) ;以ADP为诱导剂时PLC 60 0~ 10 0 0U·kg- 1、以AA为诱导剂时PLC 80 0~ 10 0 0U·kg- 1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10 0 0U·kg- 1其对TXB2生成的抑制作用强于ASA组 (P <0 0 5)。 6种剂量的PLC组均明显增加 6 酮 PGF1α的生成量 (P <0 0 5) ,其作用强于ASA组 (P <0 0 5) ,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  相似文献   

10.
Nα-乙酰 -精氨酰 -甘氨酰 -天冬氨酰 -对甲氧基苯乙胺 (W2 0 0 2 )是精 -甘 -天冬氨酸 (Arg- Gly- Asp)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为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分别用比浊法和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及高剪切速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用放射性配体分析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结合 [12 5I]纤维蛋白原 (FGN)的含量 ,以了解 W2 0 0 2竞争性抑制 [12 5I]FGN与血小板糖蛋白 (GP) b/ a结合的生物活性 .结果显示 :W2 0 0 2有明显的抑制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除最低终浓度(9 μmol· L-1)外 ,其余各浓度点 (2 70 ,1 35,45μmol· L-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 ;其对抗高剪切速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明确的量 -效关系 ;抑制 [12 5I]FGN与血小板结合的 IC50值为 (41 .5± 2 .9)μmol· L-1,在老年人和青年人群中比较无明显差异 .研究提示 W2 0 0 2通过抑制FGN与血小板 GP b/ a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病人 2 4例 ,男性 1 4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5 9±s 1 0 )a。给予氯吡格雷5 0mg ,po,qd×4wk。在服药后 8d,4wk后用光学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ADP诱导法 ) ,Duke法测定出、凝血时间 ,凝血因子Ⅰ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高血小板聚集率的病人使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治疗后 8d,4wk分别下降 (3 1±2 5 ) % ,(3 2± 2 1 ) % ,(P <0 .0 1 )。但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因子Ⅰ含量在使用氯吡格雷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氯吡格雷可有效拮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异钩藤碱对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Isorhy)对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比浊法测定Isorhy体外给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制作大鼠血栓模型,观察Isorhy对血栓形成的作用;以放免法测定Isorhy对ADP作用下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Isorhy0.65mmol.L-1和1.30mmol.L-1对ADP(1.5×10-5mol.L-1)和凝血酶(thrombin,Thr,3U.ml-1)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P<0.01)。静脉注射Isorhy10mg.kg-1和5mg.kg-1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栓形成湿重(P<0.01)。Isorhy0.33~1.30mmol.L-1可升高ADP作用后的血小板cAMP浓度(P<0.01)。结论Isorhy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大鼠血栓形成,其抗ADP所致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地与升高cA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孔祥英  龚培力 《药学学报》2005,40(10):916-919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动静脉短路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血栓形成;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度;电镜技术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TXB2和6-酮基-PGF1α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兔血浆NO浓度。结果PAMD体内给药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栓形成及由ADP,AA和THR诱导的大鼠和兔的血小板的聚集;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能明显升高兔血管壁6-酮基-PGF1α产生量,对血小板释放的TXB2无明显影响;还可提高兔血浆NO的浓度。结论PAMD具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血管壁PGI2含量,提高兔血浆NO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