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然  裴雪梅  黄忠华  韩艺  刘广益 《医学综述》2006,12(18):1106-1108
癫痫是人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重要的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本文通过收集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状态下的各种表现,以待对星形胶质细胞和癫痫发病之间的联系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敏  黄瑞雅 《右江医学》2006,34(5):546-548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大胶质细胞,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等作用,而且具有对各种神经损害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在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反复增生、活化,并能释放某些活性物质使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已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发病机制关系综述如下。形态学变化与癫痫发病有关Hawrylak等[1]用电镜观察周期性电刺激点燃的大鼠癫痫模型脑组织,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中间和末梢的体积分别增加37%和33%,特别是在C…  相似文献   

3.
癫痫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过去许多研究集中在神经元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近些年研究 发现,神经胶质细胞与癫痫的发病关系密切,故神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将神 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 (1L - 6 )以及 HL A- 抗原表达在癫痫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采用地高辛标记 c DNA探针技术组织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癫痫患者 TNF- α m RNA和 IL- 6 m 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同时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癫痫患者脑组织中 HL A- 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异常高表达 TNF- α m RNA和 IL- 6 m RNA;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异常高表达 HL A- 类抗原。结果提示 :脑组织局部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细胞因子 (TNF-α和 IL - 6 )水平以及胶质细胞表面 HL A- 类抗原表达的异常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癫痫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非神经元细胞.一般认为该类细胞主要起支持、营养、修复、隔离、绝缘、参与血脑屏障形成等作用.随着对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中功能研究的深入,目前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变.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丢失足以诱导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孙晓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68+2175
癫痫(epilepsy)是多种原因引起大脑局部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所致的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临床应用卡马西平、乙酰唑胺等第一、二代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70%~80%癫痫患者的发作。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及抗癫痫药物机理的深入研究,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设计了一些新的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用于癫痫治疗的药物均为对症治疗(anti-seizure),不能干预癫痫的发生(anti-epilepsy)及进程,即使服用这类药物,仍有1/3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必须明确癫痫的发生机制以研发新型抗癫痫药物。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和突触可塑性,近年来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得以广泛研究。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亦成为癫痫治疗药物的强力候选者。明确mTOR信号通路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以mTOR信号通路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作用靶点,将对癫痫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戊四唑 ( pentylenetetrazol,PTZ)化学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大脑皮质部位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发现 :GFAP值于点燃后Ⅲ级组开始增加 ,Ⅴ级组达到高峰。表明 :在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GFAP的免疫表达逐渐增加。提示 :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的增加 ,可能是PTZ点燃模型癫痫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IuR5、GluR6在马桑内酯与ATPA致痫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不同表达及其在致痫模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TPA和马桑内酯(coriaria laetone,EL)分别诱导处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luR5、GluR6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 ATPA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Glu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GluR6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CL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GluR5和OluR6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TPA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GluR5受体,而CL下调星形胶质细胞的GluR5、GluR6受体,提示GluR5、GluR6在不同致痫剂诱导的癫痫活动中有不同的作用机制,CL对GluR5和GluR6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a(SSa)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为癫痫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分离剥取SD大鼠(1~3 d)大脑海马.体外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化鉴定后将其分为5组:a组(正常组)、b组(谷氨酸激活组)和c、d、e组(SSa药物干预组,分别为5、2.5、1.25 mg/L),经相应处理后,分别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blotting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活性、细胞周期、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量,并分析比较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SSa抑制了谷氨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SSa阻滞了谷氨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分裂周期(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Sa可抑制谷氨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异常增加的GFAP表达量(P<0.05);与a组比较,3种检测结果均显示2.5 mg/L SSa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可维持其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 SSa具有抑制谷氨酸激活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志军  王颖  段丽  陈良为  饶志仁 《医学争鸣》2002,23(24):2217-2220
目的 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MVZ)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 用抗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三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癫痫发作1h后MVZ内反应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果 MVZ内的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三重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关系密切,发现3种不同标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N-ASC)”:即TH /Fos /GFAP 三标记复合体TH /GFAP /Fos-和Fos /GFAP /TH-二标记复合体。结论 MVZ内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时反应强烈。可能以N-ASC作为功能单位参与癫痫发病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70只生后21 d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癫痫组及雷公藤内酯醇干预组各30只。采用Nissl、FJB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钙离子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状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和药物干预组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GFAP、IBa-1呈高表达;与癫痫组相比,药物干预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较小,GFAP及IBa-1表达较低。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胶质细胞活化抵抗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NS)对海人酸(KA)致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的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AS与癫痫的关系及在VNS治疗癫痫中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VNS+KA组,每组12只。侧脑室注射0.05%KA溶液3μL制作大鼠癫痫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NS后KA致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变化。结果大鼠侧脑室注入KA后3~5min内癫痫发作,发作级别按国际公认Racine标准均达到Ⅳ~Ⅴ级;KA组大鼠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NS+KA组大鼠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和western blot值显著低于KA组(P〈0.01)。结论 VNS可抑制KA致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提示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VNS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观点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在大脑信息处理中没有直接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功能障碍可能与各种神经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有关,近年来也逐渐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参与抑郁症脑氧化防御、突触可塑性、脑能量代谢、神经炎症、谷氨酸循环等过程障碍的重要证据,这些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障碍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还对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观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年研究发现,发挥免疫效应的小胶质细胞和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多种炎症机制和非炎症机制诱导抑郁症的发生,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探寻新的抑郁症治疗靶点、研发新型抗抑郁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艺  高然  余鸿  刘广益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574-1576
目的:研究急性癫痫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马桑内酯急性癫痫大鼠及应用托吡酯治疗后大脑运动皮质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反应(IR)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GFAP-IR阳性细胞数及积分光密度值均显著增加(P<0.05);2治疗组较模型组其GFAP-IR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与神经元以形成复合体的形式共同对各种病理生理刺激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 min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 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结论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 levetiracetam , LEV)、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 VPA)和蝎毒耐热蛋白( scorpi-on venom heat resistant protein , SVHRP )对幼年癫痫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 GFAP)的影响。方法生后2周SD大鼠共40只,分为(1)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1次/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2)癫痫模型组:应用匹罗卡品制作颞叶癫痫模型,癫痫造模后,1次/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3)LEV治疗组:癫痫造模后1次/d LEV灌胃(150 mg/kg)1周;(4)VPA治疗组:癫痫造模后1次/d VPA(250 mg/kg)灌胃1周;(5)SVHRP治疗组:癫痫造模后腹腔注射SVHRP(0.01 mg/kg),连续1周。用药后行免疫组化检测GFAP。结果癫痫模型组海马齿状回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与LEV治疗组、VPA治疗组和SVHRP治疗组相比明显增生( 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LEV治疗组、VPA治疗组和SVHRP治疗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较小。结论幼年大鼠癫痫发作可能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LEV、VPA 、SVHRP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反复的癫痫发作可导致突触蛋白的表达异常、突触重塑和异常神经元网络的形成,这是难治性癫痫的病 理生理学机制之一。近年来发现突触蛋白在原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多个突触调控蛋白以及 突触后膜受体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癫痫发作。绝大多数的抗癫痫药物是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但卡马西平及唑尼 沙胺可通过影响突触融合蛋白及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物的功能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突触囊泡蛋白2A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布瓦西坦和seletracetam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成人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皮层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新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成人难治性颞叶癫痫颞叶皮层标本24例,与15例正常对照皮层比较,运用RT-PCR、明胶酶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在致痫灶中的表达分布.结果 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皮层中,MMP-9在mRNA、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皮层中MMP-9弱至中等强度表达于神经元上,偶见胶质细胞表达,而在致痫灶中强表达于锥体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上,免疫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层[染色强度值:(2.13±0.56)vs(1.52±0.69);相对光密度值:(55.60±7.20)vs(37.10±8.70);P<0.05].结论 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致病皮层中MMP-9表达增高可能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难治性癫痫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