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质针、毫针及消炎镇痛药物结合推拿多种干预因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陆氏伤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推结合优化方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银针温针灸、不锈钢毫针温针灸、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治疗,每组中半数病例随机分为加推拿和不加推拿两个亚组,每个亚组20例。所有指标观测均在T_0(治疗前基线点)、T_1(第17±2天)、T_2(第35±2天)、T_3(60±2天)、T_4(第90±2天)5个观察时相,T_2时相为疗效判定的结局点,此时采集并统计各组观察指标。结果银质针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7.5%,毫针组为75.0%,药物组为57.5%,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ODI值均较治疗前改变(P0.05),3种治疗方法都有改善症状效应。治疗后银质针组和毫针组、药物组疼痛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质针组指标改善较多。单纯推拿治疗有独立效果,和其他治疗经析因分析未见交互作用。结论陆氏伤科温针灸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疼痛和功能症状,其中银质针温针灸疗效较明显,结合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银质针温针灸配合理筋手法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进行疗效评估和量化评价。方法:将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温针灸次谬为主配毫针温灸常规取穴加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加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0D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的差异。结果: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治疗组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和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相点ODI和VAs分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相的ODI和VAs评分变化趋势不同,治疗组的ODI和VAS评分下降趋势快速。结论:银质针温针灸结合理筋手法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衡针治疗的临床疗效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毫针疗法,观察组采用平衡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疗效判定、ODI、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疗效判定、ODI、疼痛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衡针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平衡针疗法和传统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和功能障碍改善作用,并且平衡针相对于传统毫针疗法具有不留针、见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陆氏银质针温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2010年在我院中医伤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陆氏银质针温灸法;对照组给予毫针温灸法治疗,两组针灸治疗后均予推拿。两组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病情减轻和疼痛缓解上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陆氏银质针温灸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针灸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并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对腰椎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疗效评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针灸治疗效果较好,且疗程短,病人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与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与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90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腰椎牵引(对照组)、腰椎牵引加推拿治疗(治疗A组)、腰锥牵引温针灸加推拿治疗(治疗B组)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3组治?均有效,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外周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治疗A组、B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效果优于治疗A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温针灸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温针灸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外周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改善机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进行下腰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传统针灸推拿组(73.33%)(P0.05);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钱挺  童翔  洪艳 《新中医》2017,49(5):107-109
目的:观察比较平衡针和推拿不同顺序组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即时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先平衡针后推拿的顺序治疗,对照组采用先推拿后平衡针的顺序治疗。比较2组即时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对照组脱落1例,其余均纳入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感觉评分(PRI-S)、疼痛总评分(PRI-T)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情绪评分(PRI-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和推拿不同顺序组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即时镇痛效果在痛觉总量上效果相当,但在降低患者的疼痛情绪评分方面,先平衡针后推拿的顺序组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1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20 min,治疗2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30 min,对照组采用银质针非导热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问卷(RMDQ)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VAS、RMDQ、ODI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1个月,3组VAS、RMDQ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1个月,治疗2组VAS、RMDQ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1,P0.05),而治疗2组JOA评分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2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20 min、30 min和银质针非导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下腰背功能障碍,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且银质针导热治疗30 min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银质针治疗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0月31日期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银质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毫针+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用VAS评分量表、JOA腰痛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估银质针疗法治疗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的JOA、VAS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银质针及毫针针刺治疗皆能缓解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选用银质针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毫针配合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4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1组采用毫针配合铍针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治疗3组采用单纯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毫针、铍针干预。比较4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腿痛JOA评分。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2组为90.0%,治疗3组为85.0%,治疗4组为20.0%,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值与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毫针配合铍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平衡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医生疼痛评分、简式疼痛询问量表(MP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医生疼痛评分、MP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平衡针疗法和传统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和功能障碍改善作用,且平衡针具有不留针、见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腰夹脊为主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JO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操作简单安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1.0%,对照组为5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督通经”针剌法与传统针刺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8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强督通经”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8%和95.8%,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5%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及计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l,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督通经”针刺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腰突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全部入组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单穴电针腰突穴为治疗组,常规取穴电针为对照组,各组的电针治疗参数一致,治疗前后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ODI差异的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取穴电针相比,单穴电针腰突穴疗法能更显著的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贺君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69-471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追风透骨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追风透骨丸,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追风透骨丸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传统手法烧山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烧山火针刺手法针刺夹脊穴和单独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4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动力灸、心理疗法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动力灸、心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动力灸、心理疗法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