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物反馈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反馈及其临床应用轧铸季红光王海明生物反馈疗法是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身体功能,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转变为可以被人察觉到的信号,如视觉或听觉信号,再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这一疗法自60年...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予以描记,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60年代,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 ,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 (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 )予以描记 ,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 ,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 60年代 ,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 ,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 ,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最近 1 0年 ,胃肠病学的行为治疗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可能归因于生物反馈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4.
黄康 《安徽医学》2010,31(5):535-537
生物反馈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无任何副作用的治疗形式,通过专门仪器将人们不易觉察的生理信息(如肌电、血压等)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本文综述了生物反馈在大便失禁、功能性排便异常、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气症方面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物反馈技术及其在心血管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所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纠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973年Birk把生物反馈治疗看作是行为医学的同义词。70年代初,Benson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在英国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技术…  相似文献   

6.
雷彤 《开卷有益》2017,(9):38-39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以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包括: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和脑电生物反馈仪。案例:小洁,女性,16岁,高一学生。主诉性急心烦,容易激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咀嚼肌群肌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青少年病人20例,年龄
10~14岁,ANB角>6°,性别不限,记录肌电生物矫治前最大咬合位颞肌与嚼肌的肌电活动値及其活动比率作为对照组,记录肌
电生物反馈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颞肌、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比率变化作为实验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颞肌和嚼
肌肌电活动值及其颞肌/嚼肌活动比率的变化,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值及其活动比率的作用。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加强颞肌的肌电活动值,颞肌肌电活动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效加强(P<0.05),颞肌/嚼肌活动比率升高,从
治疗前1.76±1.46,治疗后4.71±4.03,治疗后1 d 升至2.57±2.07,(t=4.86,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调节颞肌、嚼
肌的肌电活动值,维持颞肌/嚼肌肌电活动比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与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次/周,共10次,之后盆底肌锻炼20min/d。对照组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漏尿量减少,症状改善。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suI安全有效。治疗后如能继续坚持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正> 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是近十几年来国外新发展的电子技术。它对很多疾病具有特殊疗效。其种类颇多,有肌电生物反馈、脑电生物反馈、心电生物反馈,血压生物反馈、手指皮肤温度反馈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现将肌电生物反馈(肌电反馈)作一简要介绍。 生物反馈的定义:反馈的意义是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以某种方式送回控制系统本身,以控制该系统的功能。于反馈过程中,使原动作加强称正反馈;使原动作减弱称负反馈。在生物机体的控制系统中发生的反馈现象,称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例。1组:选关元、中极等穴位,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选取任脉的会阴和中极两穴作为刺激区,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3组: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4组:口服石杉碱甲胶囊治疗;5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自发康复。结果:1组、2组、3组和4组疗效均高于5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组、2组和3组疗效均高于4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组疗效高于1组、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组和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生物反馈电刺激、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口服石杉碱甲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均优于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自发康复;针刺、生物反馈电刺激、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效优于口服石杉碱甲胶囊;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生物反馈电刺激;针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疗效.方法 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每次30 min,连续8周,共16次)中学生网络成瘾,治疗前后运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和个体访谈,评估脑电生物反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作用.结果 (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网络成瘾中学生的脑电a波和SMR波(P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与电刺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非手术治疗的SUI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单号纳入电刺激组、双号纳入生物反馈组,每组各30例。电刺激组患者采用电刺激方法治疗;生物反馈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效果明显,但生物反馈组患者的1 h尿量试验漏尿量明显低于电刺激组(P<0.05)。且SUI轻度、中度的比例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QOL(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评分均明显升高,但生物反馈组患者的I-QOL评分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生物反馈组患者的改善率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对女性SUI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或电刺激均能有效改善其SUI症状及生活质量,但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效果优于电刺激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王爱红  夏翠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56-1656,166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被分为药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无论与治疗前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利用VBFB3000生物反馈诊疗系统治疗3种不同类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每次30分钟,每周2次,共计40次,并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性执行测试系统作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评定方法。结果: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40次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IVA-CPT指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肌电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康复治疗方法.同时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4名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器记录其脑电活动特征并对其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在三个月疗程(共计36次治疗)结束后比较其脑电活动特征及AIMS量表评分,得出结论。结果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9%,患者C3、C4、P3、P4点α、β、θ三个频段的脑电功率值明显升高,同时AIMS量表评分明显下降。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存在局部脑细胞损害,通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让患者通过训练选择性地强化某些频段的脑电波,确实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8月儿科门诊的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平均为30次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多发性抽动症综合量表(TSG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2例患儿经生物反馈治疗,显效8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0.6%。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雌三醇软膏联合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对8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围绝经期女性,随机分实验组即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雌三醇软膏联合治疗,对照组即单纯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实验组:使用治疗仪每次20min,每周2次,15次为1疗程,每次治疗结束后,将雌三醇软膏涂抹在阴道壁,每次用药0.5g,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程度进行1~2个疗程.对照组:方法同上,只是治疗结束后阴道壁不涂抹雌三醇软膏.治疗结束后2个月评估治疗效果.③结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雌三醇软膏联合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④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雌三醇软膏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反馈治疗是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液晶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控制,校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恢复内环境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上一世纪70年代初,Benson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 BT)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报道应用BT治疗室性早搏有效;1984年我国试制生物反馈治疗仪成功,试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失眠有效;1985年以来,我院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过生物反馈技术[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非线性机制.方法 以线性及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近似熵和互近似熵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的肌电、心电和脑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结果 生物反馈训练可使肌电振幅明显降低[生物反馈组(0.38±0.15)μV、对照组(0.57±0.18)μV,P<0.05]、心电近似熵明显升高[分别为:(0.80±0.19)、(0.64±0.08),P<0.05];脑电近似熵以FP1和FP2导联升高显著(P<0.05);FP1(生物反馈组0.48±0.16;对照组0.31±0.10)和FP2(生物反馈组0.43±0.14;对照组0.27±0.12)导联的脑电-心电互近似熵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生物反馈过程中FP1和FP2导联(对应大脑额极)的电活动增加,提示额极可能是生物反馈过程中大脑有意识调节内脏功能的中枢整合部位;非线性分析有可能为阐明生物反馈的机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