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探讨益气除痰法在治疗脑梗塞痰证辨证中的作用及其物质基础,观察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浆6 酮前列腺F1α、血栓烷B2、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痰证组60例血浆6 酮前列腺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痰证组,血栓烷B2高于对照组和非痰证组,痰证组血液流变学与非痰证组及正常人对照组,运用益气除痰法后血浆6 酮前列腺F1α、血栓烷B2、血液流变学均得到改善。说明血浆6 酮前列腺F1α、血栓烷B2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痰证的本质有着相关性,可以考虑作为痰证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痰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3例脑梗塞痰证患者、56例脑梗塞非痰证患者和5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进行研究观察,探讨血浆F1+2水平与脑梗塞痰证的关系。结果显示:3组的血’浆F1+2水平为非痰证组〉痰证组〉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塞患者的凝血功能被激活,并且在痰证者与非痰证者之间有差异,提示血浆F1+2可能是脑梗塞痰证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一,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痰证实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联合检测在脑梗塞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与58例正常人,分别测定HbA1c,和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并比较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脑梗塞组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相比,HbA1c和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受试者,P<0.05,血浆粘度也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浆粘度较治疗前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的HbA1c含量与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循环障碍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脑梗塞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进行联合检测,能更加有效提示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支气管哮喘中医“同病异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哮喘肾虚痰瘀型与非肾虚痰瘀型患者血浆代谢化合物,开展中医哮喘“同病异证”性研究。方法分别取肾虚痰瘀型和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浆进行1 H-NM R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图谱。确定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肾虚痰瘀型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的差异性代谢化合物。结果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谷氨酰胺、肉碱、酪氨酸、肌酸、组氨酸、鲨肌醇、甘氨酸、葡萄糖、苏氨酸、肌醇、1-甲基组氨酸降低,肌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比较,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丙酮酸、甘氨酸升高;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丙酮、酪氨酸、1-甲基组氨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肾虚痰瘀证的临床症状在微观生物学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明确,中医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再分性,中医支气管哮喘“同病异证”性及中医哮喘肾虚痰瘀证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塞中医证候与血浆ET及NO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临床观察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浆ET及NO相关性情况。方法 将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热组、气阴虚组、阴虚阳亢组、气虚组。分别测各组的ET及NO值。结果 ①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痰热组与气阴虚组NO水平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②阴虚阳亢组ET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气虚组与气阴虚组E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③ET与NO显著相关。结论 ET、NO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相关 ,并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作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的微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痰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8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证组(91例)与非痰证组(47例),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E-选择素,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痰证组患者IL-6,E-选择素, L-选择素,ICAM-1,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痰证组患者NIHSS评分、CNS评分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非痰证组(P<0.01).血清IL-6、MMP-9水平与NIHSS、CN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痰证与炎症因子关系密切,可能与痰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糖尿病肾病(DN)及脑梗死(CI)的痰证患者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探讨痰证的实质,为痰证的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对糖尿病肾病痰证组及非痰证组,脑梗死痰证组及非痰证组,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的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痰证组血浆hs-CRP的水平5.89±3.27与非痰证组5.28±2.8无明显变化(P〉0.05),而脑梗死患者中痰证组血浆hs-CRP的水平为10.58±6.86高于非痰证组的8.76±4.52(P〈0.05)。结论 hs-CRP不能为糖尿病肾病的痰证辨证提供依据,可作为脑梗死痰证的微观辨证依据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痰证辨证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任爱琨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24-172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54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全血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和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但两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滞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血脂与高凝、高粘度血症均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在近期感染中与血清IL-1的关系。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IL-1含量,同时将12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48例,按证候评分将感染组患者分为火热证31例、痰证20例、痰热(火)证27例,对比IL-1在不同证候中的水平。结果感染组外周血IL-1含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火热证组外周血IL-1含量明显高于痰证、痰热(火)证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感染患者外周血IL-1含量变化对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理有意义,同时IL-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定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患者36例,非痰瘀证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痰瘀证患者较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FIB、D-二聚体与中风病痰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风病痰瘀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痰证与血脂代谢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中风病痰证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收集中风病痰证患者32例,非痰证患者31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检测血清TC、TG及LDL-C水平。结果中风痰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高于非痰证患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风病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痰证组血清TG、TC、LDL—C水平较非痰证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P〈0.01)。提示:中风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血脂代谢紊乱;中风病痰证可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血脂代谢指标进行客观诊断。  相似文献   

12.
亚东  孙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40-41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痰浊证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提供参考,并为中医药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48例MCI患者随机分为痰浊证组和非痰浊证组各24例,对两组间体重指数(BMI)、腹围、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比。结果 MCI痰浊证组BMI、腹围、血压、FINS、FBG、甘油三酯(TG)、ISI明显高于非痰浊证组(P0.05)。结论 MCI痰浊证患者常伴有I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的中医证型与睡眠呼吸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经确诊为OS患者,比较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呼吸指标AHI、LSpO2、ESS的差异性,并对不同证型与AHI、LSpO2、ESS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OS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瘀互结证37例(52.9%)、痰湿内阻证11例(15.7%)、气阴两虚证9例(12.9%)、痰热内扰证8例(11.4%)、脾肾阳虚证5例(7.1%)。(2)痰湿内阻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脾肾阳虚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低于其他证型患者。(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P<0.01,r=0.445\0.308),脾肾阳虚证与AHI、ESS成负相关(P<0.01,r=-0.32\-0.378),而与LSpO2无明显相关性(P>0.01);其他证型与AHI、LSpO2、ESS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OS患者痰证明显多于非痰证,其中痰瘀互结证占主要比例,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脾肾阳虚证患者与AHI、ESS成负相关,AHI、ESS有可能作为诊断OS痰湿内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以诊断为ACS且行CAG术证实冠脉至少一支狭窄≥50%的125例患者为例,采集术后24h内四诊资料等临床相关数据,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在病变累及支数上未体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104)。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病变狭窄程度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③痰浊证与非痰浊证,在病变支数上体现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3)。④血瘀证与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线性相关(r=-0.249),且血瘀证组积分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感染与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理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发病在1周内63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2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感染发生情况,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关系,比较两组间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水平。结果 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2例(19%)有感染临床表现,白细胞分类计数(WBC.DC)异常升高31例(49.2%);血沉(ESR)增快13例(20%);不同病情轻重之间的CRP的含量及两组间CRP、TNF-α、IL-1、IL-6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补体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具有明显的关系,而在非感染性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也是其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痰证与非痰证人群的证素兼杂特征,探索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该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和证素辨证法将334例代谢综合征痰证患者、288例代谢综合征非痰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SPSS 20.0对收集的理化指标和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寻找代谢综合征痰证人群和非痰证人群的证素兼杂特征,并探讨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痰证组病位在肝、脾、肾、肺、胆、胃的比例高于非痰证组,病性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阴虚、阳虚、血虚的比例高于非痰证组。痰证患者中,男性病位在肝的频率低于病位在脾和胃,女性频率相反;病位在肝和脾组的年龄均小于病位在肾组。在痰证患者中,男性兼杂病性血虚的频率低于气虚、阴虚、阳虚,女性频率则高于这3组。阳虚兼杂组中尿酸(UA)和肌酐(Cr)水平高于血虚组,阴虚兼杂组中Cr水平亦高于血虚组。结论代谢综合征痰证人群的不同病位有肝、脾、肾、肺、胆、胃,兼杂病性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阴虚、阳虚、血虚;非痰证人群暂无证候兼杂特征。代谢综合征痰证人群中,男性的病位集中在胃,女性的病位集中在肝且病性以血虚为主,易患病位的先后顺序是脾、肝、肾;患者阴阳失调与UA、Cr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