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在近期感染中与血清IL-1的关系。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IL-1含量,同时将12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48例,按证候评分将感染组患者分为火热证31例、痰证20例、痰热(火)证27例,对比IL-1在不同证候中的水平。结果感染组外周血IL-1含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火热证组外周血IL-1含量明显高于痰证、痰热(火)证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感染患者外周血IL-1含量变化对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理有意义,同时IL-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定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以病因命名的内科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故以中风名之。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变相似。中医学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3.
腰部症状单元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历代医案中腰部症状的1 650种描述,确立了10个症状单元:腰酸、腰痛、腰软、腰胀、腰重、腰冷、腰紧、腰木、腰热、腰麻;8个腰痛的二级临床特征:掣下肢、掣腹、掣背、剧痛、刺痛、绞痛、隐痛、阵发痛;8个限定因素:经期腰痛、经期腰酸、经前腰痛、腰痛活动加重、腰痛按压加重、腰痛遇风寒加重、腰痛按压缓解、腰痛夜间加重。其中有些内容是当代中西医学权威著作没有提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膏对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化痰活血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体重指数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活血膏对降低超重或肥胖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及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诊信息中的症状单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类似于生物分类中的基本阶元——物种,中医四诊信息中存在症状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临床现象,每一症状单元仅由一个症状部位和一个症状性质组成。基于历代医案,本文提取了累计频率为99.9%的症状单元415个,其中包含症状部位62个,症状性质243个。另外还提取了症状单元的限定因素57个。希望这一工作有利于四诊信息的规范和分类。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也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对于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低下,学习态度被动,无法适应临床的要求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改革中医内科学现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和主动性,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研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白舒霞  朱少泽 《光明中医》2008,23(7):897-898
在中医学中,医家非常善于把握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本文通过有关发热和时间医学的文章,发现发热与时间密切相关。认为重视发热与时间相联系对临床是有诊断和一定治疗疾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历代著名医家的医案中提取寒热症状的4067种不同描述,总结出寒热症状的临床特征12个:恶寒发热、肢冷、畏寒、壮热、低热、寒热往来、潮热、手足心热、骨蒸、面部烘热、恶热、身热不扬;限定因素4个:午后(发热)、夜间(发热)、产褥期(发热)、经期(发热)。其中有西医学尚未关注的内容,而西医学关于发热的分期和分类则值得中医借鉴。  相似文献   
9.
1 五脏发病的定义 五脏发病是指历代医案中辨证部位在肝、心、脾、肺、肾的疾病.例如辨证为肝气郁结、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血虚、肝阴虚等都属于肝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