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苦参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不同质量浓度(0、0.8、1.6和2.4mg·mL-1)苦参碱处理HepG2细胞48h,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0和1.6mg·mL-1苦参碱处理HepG2细胞48h后p-ERK蛋白的表达;以DMSO处理细胞作为对照,1.6mg·mL-1苦参碱加或不加U0126处理HepG2细胞48h,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苦参碱诱导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其中1.6和2.4 mg·mL-1苦参碱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0mg·mL-1苦参碱组(29.7%和43.3%比6.7%,P<0.01),而0.8mg·mL-1苦参碱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比6.7%,P=0.16),故后续实验选择1.6 mg·mL-1苦参碱处理细胞;1.6 mg·mL-1苦参碱组较对照组显著抑制p-ERK蛋白的表达;1.6 mg·mL-1苦参碱联合U0126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苦参碱单用药组(63.3%比30.4%,P<0.05)。结论苦参碱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负向调控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30 d;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均每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7.5 mg.kg-1,10 d后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g.kg-1,高、中、低苦参碱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苦参碱100 mg.kg-1、80 mg.kg-1、50 mg.kg-1,共20 d。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NF-κB及胶原蛋白Ⅲ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肺组织呈纤维化表现,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低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低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苦参碱组组间两两比较,NF-κB、胶原蛋白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减轻大鼠PF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研究,筛选出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建立HPLC法测定自微乳中苦参碱的方法;对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为苦参碱-油酸-油酸乙酯-EL-40-异丙醇(0.5∶0.15∶0.15∶0.35∶0.35);制备的苦参碱自微乳为澄明液体,流动性、稳定性好,遇水形成O/W型微乳,平均粒径(68.00±0.07)nm(n=3),平均载药量为42.689 mg/mL(n=3)。结论 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为苦参碱自微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肝癌HepG2细胞自噬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苦参碱诱导HepG2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将0.0(对照组)、0.4、0.8、1.6g·L-1苦参碱及0.4g·L-1苦参碱+10mmol·L-1自噬特异抑制剂(3-MA)分别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构建体外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基因LC3-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自噬基因WIPI1的表达,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HepG2细胞自噬体变化与凋亡情况。结果 0.4、0.8、1.6g·L-1苦参碱作用的HepG2细胞LC3-Ⅱ表达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0.4g·L-1苦参碱作用的HepG2细胞LC3-Ⅱ表达水平最高;0.4g·L-1苦参碱作用的HepG2细胞自噬体、WIPI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0.4g·L-1苦参碱联合3-MA作用的HepG2细胞凋亡率较单纯0.4g·L-1苦参碱作用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苦参碱诱导HepG2自噬且减少细胞凋亡,与WIPI1的表达相关。自噬抑制剂可抑制苦参碱诱导的自噬,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二者联合可成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参碱体外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0、100、200、400μg/ml苦参碱作用48小时后MG-63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0、100、200、400μg/ml苦参碱作用48小时后MG-63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现象。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对MG-63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其生长抑制作用在苦参碱浓度为30~180μg/ml之间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400μg/ml浓度苦参碱能诱导MG-63细胞凋亡。结论: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体外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脂质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和比较二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抗HBV作用。结果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2.2.15细胞11 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7.29mg/ml和1.33rage/ml,对HBsAg和HBeAg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78 mg/ml、3.35mg/ml、<0.078mg/ml和>10mg/ml,苦参碱脂质体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93.46和2.17,高于苦参碱的治疗指数。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苦参碱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苦参碱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均为25mg.mL-1;氧化苦参碱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MIC均大于50mg.mL-1。结论苦参碱对4种临床分离率高的感染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应用TUNEL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研究氧化苦参碱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L型Ca2 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大、中、小剂量(20、10、5mg/kg)组均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氧化苦参碱大、中剂量能明显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水平;TUNEL法证实氧化苦参碱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结果表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L型Ca2 通道蛋白α1C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经氧化苦参碱治疗后,心肌L型Ca2 通道蛋白α1C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大鼠心肌L型Ca2 通道蛋白α1CmRNA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苦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苦参配方颗粒中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苦参配方颗粒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色谱条件为Lichrospher-5NH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在TLC色谱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苦参碱在0.15~1.58 μg、氧化苦参碱在0.17~1.68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8.3%、101.5%,RSD值分别为1.35%、1.73%。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苦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苦参及含苦参的妇洁灵洗剂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含量变化情况,为临床单用及其在复方中应用苦参提供参考.方法 对妇洁灵洗剂及苦参中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并将处方中共存主要药材与苦参拆方组合,研究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变化.结果 所测苦参三氯甲烷提取液氧化苦参碱含量明显高于苦参碱,而苦参水煮后苦参碱含量高于氧化苦参碱;处方中三白草对苦参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大于蛇床子、火炭母.结论 苦参在单用与在妇洁灵洗剂复方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明显不同.妇洁灵洗剂复方煎煮过程中,随着氧化苦参碱的减少,苦参碱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二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影响肿瘤细胞的正常周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影响与肿瘤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相关酶的活性等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就近年来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综述其对各种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之功能 ,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 [1]、苦参碱。在含山豆根药材的中成药的复方制剂中 [2 ]只测定苦参碱含量 ,作者认为山豆根在复方中 ,与共存药物在制备过程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可能互有转变。本实验结果表明 ,山豆根饮片用水煎煮 ,氧化苦参碱含量降低 ,苦参碱含量增加 ;山豆根与丹参、木蝴蝶、黄柏、玄参等配伍 ,与水共煎煮 ,氧化苦参碱含量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直至消失 ,苦参碱含量增加。1 实验部分1 .1 仪器、试剂、药品 :CS- 93 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于宫颈癌细胞,通过CCK8法,EdU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苦参碱对H2AX磷酸化蛋白(即γH2AX)、P38磷酸化蛋白(即pP38)水平的影响。通过干扰H2AX(Ser139)位点的磷酸化,检测苦参碱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通过干扰P38磷酸化,检测苦参碱对H2AX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苦参碱对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苦参碱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而对迁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苦参碱能够显著促进γH2AX及pP38蛋白的表达(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H2AX(Ser139)位点的磷酸化是苦参碱发挥抑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位点。苦参碱通过P38通路调控H2AX(Ser139)位点的磷酸化。结论 苦参碱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控P38通路使H2AX(Ser139)位点磷酸化发挥对宫颈癌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艾愈片中的苦参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艾愈片在制备过程中苦参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SHI-MADU-ODS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以三乙胺调至pH 8.0)(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同时考察制备过程中的苦参碱的含量变化。结果:苦参碱在0.164 96~8.248μg之间呈良好线性(r=1.000 0),在艾愈片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为0.7%(n=5)。在水煎煮提取过程中存在氧化苦参碱向苦参碱转化。但在浓缩、干燥及成型过程中不存在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之间的相互转化。结论:HPLC法可准确、简便、快速测定艾愈片中苦参碱含量,艾愈片制备过程存在氧化苦参碱向苦参碱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体外人肾癌细胞系GRC-1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苦参碱诱导GRC-1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人肾癌细胞系GRC-1细胞株24、48、72、96h。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GRC-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检测苦参碱诱导的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苦参碱对GRC-1细胞株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GRC-1细胞株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明显诱导GRC-1细胞株凋亡。经苦参碱作用后,GRC-1细胞株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苦参碱对体外人肾癌细胞系GRC-1细胞株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以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甜菜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四种病原菌标准菌株的MIC:甜菜碱分别是6.25、3.125、6.252、5 mg/mL;苦参碱分别是12.5、25、252、5 mg/mL;氧化苦参碱均大于50 mg/mL。结论:三种生物碱在体外对受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甜菜碱对上述四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要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苦参碱(matrine,MT)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肝毒性,以探索其毒性严重程度和特征,并初步阐明毒性机制。方法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24 h后,检测IC50、肝细胞酶含量、病理形态、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检测凋亡率。用对乙酰氨基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斑马鱼,96 h后,检测LC50、肝细胞病理形态、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并检测凋亡率,同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凋亡相关基因EIF4EBP3和zgc:123120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苦参碱IC50为5.3 mmol/L,氧化苦参碱为19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肝细胞肿胀,丙二醛含量升高,谷胱甘肽含量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斑马鱼有毒性作用,苦参碱的LC50为0.41 mmol/L,氧化苦参碱为3.8 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的斑马鱼肝细胞呈现轻度至中度空泡化,丙二醛含量和凋亡率增加,谷胱甘肽含量降低(P0.05)。苦参碱下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P0.05),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BP3,上调促基因zgc:123120(P0.05)。结论体内外模型结果一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肝毒性,其毒性特征相似,苦参碱的毒性大于氧化苦参碱。肝毒性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下调基因zgc:136383减少脂质转运,并激活氧化应激反应;苦参碱上调促凋亡基因zgc:123120,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EBP3并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新方法,优化清热通淋片质量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标准品为对照品,清热通淋片为样品。使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Genimi-C18 (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3.0)-甲醇(93∶7),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10 μL。通过对HPLC法进行线性关系、专属性、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准确度试验以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苦参碱回归方程为Y=1 102.1X+15.423,其进样量在0.311 8~4.677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0.24%(n=6);氧化苦参碱回归方程为Y=1 106.6X+5.040 2,其进样量在0.029 8~0.446 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
样回收率为98.4%,RSD=1.52% (n=6)。在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RSD值分别为1.21%、 1.47% ;0.13%、2.76%;0.48%(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之和的RSD)。结论:HPLC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简便、灵敏和准确,可作为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影响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诱导小鼠肝药酶后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9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肝药酶诱导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肝药酶诱导组分别等容积灌胃给予苦参碱(20、40和80mg.kg-1)或氧化苦参碱(20、40和80mg.kg-1)预处理7d,并于末次给药24h后,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1),观察并记录小鼠催眠潜伏期和催眠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预处理组和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均可使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时间缩短(P<0.05或0.01);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40和80 mg.kg-1)还可分别缩短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的潜伏期(P>0.05)。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预处理可诱导小鼠肝药酶而拮抗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