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山市禅城区291名2~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佛山市禅城区 2~ 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佛山市禅城区2 91名 2~ 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采指端末梢血 2 0 μl,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 ,同时对个人及家庭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血铅均值 0 .5 3 5 μmol/L ,几何均值 0 .490 μmol/L ;铅中毒检出率 5 8.9% ,轻度铅中毒居多 (5 1.8% )。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无年龄、性别差异 ,但 2岁~组中度铅中毒检出率较多 (16.1% ) ,血铅对数值与年龄 (2~ 6岁 )负相关 (r = 0 .12 6,P <0 .0 5 ) ;吸吮、咬手指 ,住所邻近马路 ,罐装和膨化食品是影响 2~ 6岁儿童血铅的主要危险因子 ,喝牛奶习惯和早期母乳喂养则是重要的保护因子。 【结论】  2岁~组对铅污染较敏感 ;卫生习惯、居住环境及食品是影响其血铅水平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临沂市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临沂市区2670名0~6岁儿煮进行血铅含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2670名0~6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344μmol/L。其中,血铅含量≥0.483μmol/L者387例.铅中毒检出率为14.5%。不同性别间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和铅中毒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增加。0~岁组、1~岁组、2~岁组血铅水平均值有逐渐增高趋势,而2~岁组、3~岁组、4~岁组随着年龄增加叉表现出血铅水平均值略有下降趋势。【结论】临沂市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较高,铅中毒流行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儿童家长乃至全体市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1~7岁儿童血铅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天津市 1~ 7岁儿童血铅水平。 【方法】 采用随机与特定区域结合的方法 ,于 2 0 0 2年对天津市 1~ 7岁 14 15名儿童进行了血铅水平测定 ,对血铅测定的实验方法为国内首创 ,并对血铅与锌卟啉作了相关性比较。 【结果】 天津市 1~ 7岁儿童血铅水平为 (0 .42± 0 .19) μmol/L ,其中高于国际儿童铅中毒标准的占2 5 .2 %。儿童血铅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油田区较高。同时儿童血铅水平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童较女童偏高。血铅与锌卟啉之间无明显相关。 【结论】 天津市特定区域的儿童高血铅水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不能以锌卟啉值作为判断儿童是否有铅中毒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高血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12岁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探讨高血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血铅含量,并对其中高血铅和临界高血铅者进行临床表现调查与部分血液指标检测,且与正常者比较。【结果】高血铅检出率为2.27%;临界高血铅检出率为3.34%。高血铅组、临界高血铅组头痛、食欲减退、咬指甲、咬学习用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不高,但高血铅、临界高血铅对儿童的健康已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铅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对山西省某铅污染较重矿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探讨血铅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整群抽取 5~ 6岁儿童 12 0名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值 ;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本组儿童血清骨钙素 (OC)、骨碱性磷酸酶 (BALP)及 2 5 (OH)D3 水平。 【结果】 随着血铅水平的增高 ,该组儿童的血清OC和 2 5 (OH)D3 水平呈下降趋势 ,而BALP呈上升趋势。其中Ⅲ级铅中毒儿童血清OC较Ⅰ级铅中毒儿童显著下降 (P <0 .0 1) ,而血清BALP显著增高 (P <0 .0 1) ,且Ⅱ级铅中毒儿童血清BALP较Ⅰ级铅中毒儿童已有显著增高改变 (P <0 .0 1)。另外 ,相关性分析表明本调查组儿童血铅水平与OC和 2 5 (OH )D3 呈负相关而与BALP呈正相关。 【结论】 铅中毒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动 ,阻碍生长期儿童骨的正常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0~7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0~7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血铅测定仪器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1192名0~7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280μmol/L,其中铅中毒儿童89名,铅中毒率为7.47%;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率明显增高;③造成本市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因素:烧煤取暖做饭、母亲的学历、吃膨化食品、吃爆米花、住房靠近交通干道及不良习惯咬铅笔;④服用奶类能明显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0岁组儿童尤为明显);同时4岁组儿童补充钙、铁、锌能明显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结论】边远地区呼和浩特市也存在铅污染,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其分布规律,初探铅暴露对3~7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4-6月对顺义区5所幼儿园1 307名3~7岁在园儿童采集手指末梢血测定血铅水平,同时采用Achenbach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进行行为问题评估。按照检测的血铅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铅组(≥100 μg/L)和低血铅组(<100 μg/L)。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45分即判定为有行为问题。 【结果】 北京市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对数均值为3.328±2.765,血铅值≥100 μg/L占总测查人数的1.22%,血铅值≥200 μg/L占0.15%。高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6.47%,低血铅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85%。高血铅组CBCL粗分及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血铅组在攻击因子、多动因子、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01)。 【结论】 高血铅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较血铅值<100 μg/L儿童多,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降低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7-2010年合肥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临床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门诊0~2岁儿童1 190名,幼儿园3~6岁儿童4 512名,总计抽取0~6岁儿童5 702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结果合肥市5 702名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8.10±26.011)μg/L,高血铅检出率平均为2.37%;0~4岁组儿童高血铅检出率为2.00%,5~6岁组高血铅检出率为3.30%,两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9,P〈0.05);男童高血铅检出率为3.00%,女童高血铅检出率为1.30%,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6,P〈0.05)。结论合肥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低于我国中西部和北方部分城市,高于南方发达城市,应加强对环境干预和对儿童、家长的铅中毒防控的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对0~6岁儿童血铅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9.
铅中毒儿童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儿童铅中毒对机体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来医院就诊的 10 2 0例 0~ 18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铅中毒诊断标准 ,将患儿分为铅中毒组和对照组。患儿血铅、血清钙、铁、铜、锌和镁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方法。 【结果】 铅中毒组血清铜和锌水平 [( 17.17± 3 .61) μmol/L和 ( 14 .3 6± 2 .5 0 )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17.96± 2 .91) μmol/L和 ( 15 .2 7± 2 .3 6) μmol/L] (P <0 .0 0 1) ,并且铅与铜和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各年龄组 ( <1岁、1~ 5岁、6~ 12岁、13~ 18岁 )的比较发现 ,铅中毒组 6岁以上患儿血清铜、锌水平均低于同年龄对照组 ,2~ 5岁患儿仅血清锌低于对照组 ;<1岁患儿的微量元素在两组之间无差异。 【结论】 铅中毒使儿童机体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降低 ,这有助于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韶关市2~6岁1 139名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韶关市2~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韶关市布局特点,随机抽取居民、近郊、交通繁忙及厂矿区8个幼儿园1139名2~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指端末梢血20μl,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岁1130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47μmol/L,铅中毒率30.955%,以轻度铅中毒者居多(38.02%);男、女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差异无显著性;随年龄的增加.铅中毒率逐渐增高。5岁组血铅水平、铅中毒率最高;近郊及厂矿区血铅水平,铅中毒率较高;不良卫生习惯、铅作业家庭成员、被动吸烟是影响血铅的高危因素,常用乳类食品则是保护因素。【结论】韶关市近郊及厂矿区儿童是高危人群15岁左右可能是铅暴露的关键时期;不良卫生习惯和环境因素增加铅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宿州市0~15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宿州市0~1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4113名宿州市0~1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儿童血铅均值为(53.05±19.44)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8%。男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值均0.01),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婴幼儿(P0.01),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值均0.05)。结论宿州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铅中毒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2008-2009年合肥市七区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血铅防治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08-2009年选取合肥市七个地区3 394例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铅;同时,开展儿童血铅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合肥市0~6岁男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7.06±23.30) μg/L,女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5.09±23.30) μg/L。1~岁组、2~岁组男童血铅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0~岁组、1~岁组、2~岁组女童血铅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除包河区和高新区外,其余各区及全市2009年血铅水平均较2008年显著降低,且2009年全市儿童铅中毒率较2008年显著降低;父亲从事铅相关职业、住所距主干道≤30 m、户外活动时间>3 h、进食前不洗手等成为影响儿童血铅水平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目前合肥市的儿童血铅水平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铅中毒危害的宣传教育,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区0~8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成都市0-8岁儿童血铅水平、儿童高血铅的流行情况以及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了解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同时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北京博辉科技有限公司BH2100铅镉分析仪检测血铅水平。【结果】成都市0-8岁儿童高血铅检出率为13%;随着年龄增加,平均血铅浓度增高(P<0.001);住房临街、母乳喂养、几乎每天吃膨化食品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成都市属铅中毒高流行区,血铅水平受年龄、居住环境、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血铅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10月,在顺德区龙江社区服务中心门诊入托与儿检845名学龄前儿童,采用ICP-MS方法测定血铅,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儿童的血铅浓度为5. 5μg/L~229μg/L,平均血铅水平为(24. 86±14. 72)μg/L,血铅含量≥100μg/L的儿童有5名,铅中毒检出率为0. 59%。其中不同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的检出率以1岁~2岁组最高(2. 12%),0岁~1岁组与4岁~7岁组未检出。问卷调查显示儿童的饮食习惯与卫生习惯较好;父母大多无从事铅暴露职业,同时从事铅暴露工作的父母大多不穿工作服回家或回家后立即洗手。结论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学龄前儿童血铅均数及铅中毒率均低于全国城市儿童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3~4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泰兴市城区3~4岁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状,探讨铅中毒对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城区15所幼儿园2300名3~4岁新入园儿童进行血铅检测,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城区3~4岁儿童铅中毒率为27.78%;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87%;铅中毒组CBCL总分明显高于血铅正常组;铅中毒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5.04%,血铅正常组为10.96%,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童铅中毒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9.63%,正常组为11.41%(P<0.05);女童铅中毒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39%,正常组为10.51%(P>0.05);女童铅中毒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0.01),男童铅中毒组违纪因子和多动因子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血铅水平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比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百色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情况,为儿童的铅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及百色市城区幼儿园1 544例0~6岁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末梢血铅测定,观察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同时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 544例儿童末梢血铅浓度呈正态分布,血铅水平0μg/L~304μg/L,平均(59.3±23.5)μg/L;其中1 433例儿童血铅在正常范围内,其余111例血铅均超过正常范围。男童组与女童组血铅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83例男童中,62例铅中毒,561例女童中,49例铅中毒。0~1岁,1~2岁,2~3岁,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呈逐渐增高趋势,3~4岁,4~5岁血铅水平有所下降,5~6岁血铅水平又再次回升。结论:百色市0~6岁儿童铅中毒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童家长、老师及社区的高度重视,并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尽量避免铅中毒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保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湛江市托幼机构各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并了解血铅水平与对多动行为的关系. [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湛江市128间托幼机构每年进行体检1次,共28 806人次,体检内容包括血铅水平测定,同时对4岁以上(包括4岁)儿童进行Conners简易多动景表的测定. [结果]湛江市托幼机构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68.42±37.11)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16.71%;3岁组血铅水平均值为(68.40±36.35)μg/L,检出率为15.66%;4、5、6岁组分别为(69.08±38.44)μg/L、(68.88±37.28)μg/L、(67.36±35.67)μg/L.各年龄血铅水平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铅中毒组儿童的多动指数明显高于非铅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湛江市托幼机构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铅中毒儿童多动行为增多,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2016-2017年泉州地区儿童血铅含量及铅中毒情况,为泉州地区的儿童健康与防治铅中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在泉州市儿童医院体检血铅项目的 0~14岁儿童共10 426例,采用阳极伏安溶出法检测血铅水平,比较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铅中毒情况,为泉州地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数据基础。结果 2016-2017年10 426例儿童中,2016年铅中毒率为2. 93%,其中1月份铅中毒率最高(5. 43%); 2017年铅中毒率为3. 46%,以11月份铅中毒率最高(8. 54%),12月份为8. 46%,1月份为4. 15%,且2017年空气质量指数(AQI)高于2016年。血铅≥100μg/L的331例患儿中,2~6岁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3. 75%)高于0~1岁组和≥7岁组儿童(P>0. 05),1岁以下婴儿也达到37例,其中,男童的血铅水平为(190. 40±5. 44)μg/L,女童的血铅水平为(210. 10±11. 04)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研究泉州市儿童血铅状况中,低温环境、AQI和年龄可能与铅中毒有关系,2~6岁儿童铅中毒率最高,男女童血铅中毒水平无明显差异,铅对儿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应对2~6岁儿童多加关注,同时血铅应作为孕母及儿童的常规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9.
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1~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南宁市1~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1 500名1~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结果]血铅水平为(0.45±0.17)μmol/L;铅中毒的检出率为32.5%.[结论]南宁市1~6岁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