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临床资料1 1 本组总例数 2 0 0 0例 ,其中男 1114例 ,女 886例 ;年龄 19~ 84岁 ;病程 1d~38年 ;治疗时间 1~ 30次 ,平均 10次 ,每次治疗持续 2 0min ,每例患者可采用多种整复手法交替使用 ;L2 -3 间盘突出 10例、L3 -4间盘突出 2 3例、L4-5间盘突出14 86例、L5 S1间盘突出 4 81例、多节段突出者 980例 ;未做任何治疗的 15 90例 ;手术后者 187例 ;其余都接受过保守治疗 ;单节段突出、单侧腰腿痛 15 6 8例 ;多节段突出、双侧腰腿痛和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 4 32例 ;伴有椎管狭窄者 2 5 6例 ;突出物大小 4mm~ 13mm不等 ;2 0 0 0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单侧小开窗椎间及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3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取得良好的较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8~65,平均45岁.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16例,L5S1椎间盘突出13例,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7例.单节段不稳29例(L3、4 2例,L4、5 14例,L5S1 13例);多节段不稳9例(L3、4、L4、52例,L4、5、L5S1 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症状,经1~2次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诊断依据:①腰腿痛症状;②体位改变时腰痛症状加重;③CT、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④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示腰椎椎体间相对水平前后滑移超过3 mm[1].所有患者符合上述4个标准.  相似文献   

3.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后路螺纹式Ca8e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问盘病变,探讨其治疗机制与手术效果。方法后路螺纹式Ca8e植骨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L4、5椎间盘病变13例,其中L4、5椎间行TFC植骨,同时伴有L5S1椎间盘突出,又行L5S1椎间盘摘除术者4例;L5S1椎间盘病变9例,其中L5S1椎间行TFC植骨,同时伴有L4-5椎间盘突出,又行L4,5椎间盘摘除术者2例。有8例病人有I度椎体滑脱,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2—21个月,平均11.5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占90.9%;良2例,占9.1%。所有病人术后半年均已见植骨融合,Cage无移位,椎间隙无塌陷。结论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能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骨融合可靠,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表现特点分型,及其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23例患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L3~S1椎间盘CT平扫和腰椎MRI检查。23例中,L4~L5为18例,L5~S1为5例。CT表现特征为椎间盘突出影较大,边缘不光整或无明确的边缘,其中1例CT显示硬膜囊后侧有组织块影。MRI显示游离的髓核组织块影较大,游离的髓核离开相应的椎间隙移位于上位椎体或下位椎体后缘,压迫相应的神经根。13例开窗髓核摘除,4例半椎板髓核摘除,6例行短节段固定加椎间融合。结果术后效果满意。临床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所有患者功能评价在术后3.0个月进行,其中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CT和MRI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靠的方法,是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的可靠依据,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超短波,牵引,推拿治疗腰椎多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多数腰腿痛病人可通过推拿手法治愈或缓解症状。但有些腰椎多间盘突出单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欠佳。自1991年10月至1995年3月,我种应用超短波,牵引、推拿手法联合治疗腰椎多间盘突出症72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超短波、牵引、推拿手法联合治疗(简称治疗组)72例,男44例,女28例.年龄24~68岁.平均为37.8岁;病程1周至6年.平均为6个月。临床症床:腰椎侧弯、腰痛伴两下肢交替性淋病40例,单下肢麻痛32例,直腿抬高30~50度。影俗学检查:谁管造影.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腰椎多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6.
我科在2006-2008年间完成CT导向下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收集2006-2008年间经CT导向下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发病年龄17~73岁,平均45岁;病程2 d~15年,平均34 d;L4-5突出26例,L5S1突出28例,L4-5、L5S1突出24例,L3-4、L4-5、L5S1突出4例.  相似文献   

7.
CT引导椎间盘造影术在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28例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患行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0~56岁,平均38.2岁.腰椎间盘退变节段:L3、4和 L4、5突出9例,L4、5和 L5S1突出15例,L3、4、L4、5和 L5S1三节段突出4例.造影节段:28例共计92个椎间盘,L2、3间隙10例,L3、4间隙28例,L4、5间隙28例,L5S1间隙26例.按照阳性椎间盘造影的诊断标准,筛选出致痛性椎间盘(责任间盘),对这些病变间隙行相应的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28例患者92个间隙共筛选出32个责任间盘.VAS≥6分组中Ⅱ+Ⅲ级间盘(Dallas分级)和退变间盘(Pearce分级)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VAS<6分组(P<0.05).手术前后ODI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Charles疗效评定,术后优22例(78.6%),良5例(17.9%),一般1例(3.6%),差0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椎间盘造影有关的并发症.1例椎间融合器下沉,1例植骨融合不良,1例术后病变侧伸母肌力减退,再次手术行椎弓根螺钉调整术,术后2个月肌力恢复.[结论]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对于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患中责任间盘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问盘突出症的CT表现.资料和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2010年腰椎闻盘突出症328例,男158例,女170例,年龄23-77岁.平均43.4岁,病程1月-30年,单一腰疼87例,屡疼伴坐骨神经痛24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05例,腰腿疼反复发作173例.采用GESynergy Plus螺旋CT机平行于椎间隙轴住扫描,扫描节段包括腰2~3、腰3~4、腰4~5、腰~骶1,层厚3~5 mm,层矩为3~5mm.观察分析扫描结果.结果:本组328例中单节段突出的227例,双节段突出的101例,双节段以上突出0例,腰2~3椎闻盘突出7例,腰3~4椎间盘突出的21例,第4~5腰椎间盘突出121例,第5~骶1椎椎间盘突出179例,腰3~4、第5~骶1椎间盘同时突出12例,腰3~4、第4~5椎间盘同时突出33例,腰4~5、第5~骶1椎间盘同时突出55例,结论:腰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腰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12月-2003年6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0例,随访246例中优良率达97.55%,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6例,女94例;年龄17~73岁,平均45岁,有损伤或重体力劳动史者占64.5%,病程10d~26年。腰腿痛型254例,其中有5例按摩不当而症状突然加重,腿痛型26例;单侧症状214例,双侧症状66例;单纯椎间盘突出212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51例、软骨板破裂骨化10例、腰椎不稳4例、腰椎滑脱1例、椎板骨折2例。节段分布情况:L3-422例,L4-5108例,L5S186例,L3-4 L4-519例,L4-5 L5S139例,L3-4 L5S15例,L3-4伴L5滑脱1例…  相似文献   

10.
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16例CT检查证实的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临床表现。结果 16例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位于L3、4、L4、5及L5S1,其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与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相同,特点是由上而下突出程度加重,下位间盘疝的钙化较为常见,而前突型仅见于L3、4椎间盘。结论 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无特异性,但其临床表现多样。对年龄较大、临床表现复杂者应进行多间隙CT扫描,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
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腰腿痛的疾病之一 ,对人们的日常工作 ,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治疗方法多样 ,大体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笔者近年来采用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6 5 0例病人中 ,男 348例、女 30 2例 ,16~ 2 0岁 35例、2 1~ 4 0岁 2 75例、4 1~ 6 0岁 2 4 0例、6 1岁以上 10 0例。突出大多位于 L4 - 5、L5- S1 ,其中一个椎间盘突出 35 4例 ,两个或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 2 96例 ;下肢疼痛位于左侧的 32 8例、右侧的 2 79例、双侧的 4 3例。部分病例伴有腰椎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12.
骶管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焦天财 《中国骨伤》1999,12(5):39-40
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又出现腰部酸困痛,患肢胀痛或放射痛,下肢麻木无力,跛行活动等一系列症候称为术后腰腿痛综合征。采用骶管注药结合手法推拿治疗1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经CT、核磁共振或腰椎管造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他院手术治疗过的病人。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7~66岁。突出间隙L4~54例,L5~S12例,L4~5,L5~S1双间隙同时突出5例。接受本法治疗时间最短的术后一月,最长4年。主要症状仍有患肢胀痛,麻木无力,腰部酸困痛,跛行活动,腰不能站直,甚则昼夜疼痛,夜不能寐,不能下床活动等。治…  相似文献   

13.
例 1,患者 ,男 ,2 6岁 ,安阳市开发区干部 ,于 1996 - 0 8- 12以“腰痛伴右下肢疼痛三月”为主诉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肺心正常 ,直腿抬高试验 :左 90°右6 0°,椎旁压痛 (+) ,腹枕试验 (+) ,膝腱跟腱反射存在 ,腰椎 CT示“L4- 5间盘轻度突出”,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牵引治疗。经全自动牵引机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减轻 ;三日后手动牵引患者症状明显加重 ,三次牵引后疼痛更加明显。根据病情建议进一步检查。后在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做核磁共振检查 ,为腰 4水平有一 5 m m× 4m m×0 .8mm神经纤维瘤 ,随在一附院行纤…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2年3月开始应用椎间盘内注入胶原酶,使突出椎间盘髓核溶解,椎间盘回缩吸收,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临床治疗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4~58岁,平均38.5岁.其中L3~4间隙突出1例,L4~5间隙突出25例,L4~5、L5~S1间隙同时突出5例,L5~S1间隙突出15例,均有明显腰腿疼痛史,CT或磁共振均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2例有脑血栓、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量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LDH和腹部疾病患者。LDH组共纳入52例,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为17.9±1.4岁(14~20岁);L4/5椎间盘突出33例,L5/S1突出18例,L4/5、L5/S1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24个节段,左侧突出18个节段,右侧突出11个节段。选择腹部CT扫描的层面经过椎间盘且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平行的腹部疾病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7例,女24例,年龄为17.8±1.7岁(14~20岁)。LDH组在腰椎CT片上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作一直线通过椎间盘中点连接棘突基底部中点作为腰椎矢状轴,通过上关节突内外点作一连线,一侧连线与腰椎矢状轴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即为一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双侧角度之差10°作为FT的衡量标准。对照组在腹部CT片上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LDH组各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2例LDH患者中,L3-4节段出现FT的患者19例,L4-5节段出现FT 27例,L5-S1节段出现FT 24例;而对照组111例患者中相对应节段出现FT的患者分别为19例、28例、18例,LDH组各节段FT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LDH组34例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15例出现FT;19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13例出现FT;椎间盘突出节段FT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结论:在青少年LDH患者的下腰椎中FT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与青少年LDH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腰椎旋转手法对髓核内压力和神经根位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观察模拟腰椎旋转手法下髓核内压力的变化和神经根的位置改变 ,以探讨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合理性。方法  (1) 7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在 MTS机上经定量模拟腰椎旋转手法 ,测量手法前后 L3,4、L4,5和 L5S1 髓核内压力变化 ;(2 )用引伸仪定量化观察模拟旋转手法下 L5神经根与 L4,5椎间盘之间的位置变化关系。结果 旋转手法可使髓核内压力明显升高 ,各腰椎节段中以 L5S1 髓核内压力升高最明显 (p <0 .0 5 ) ;旋转手法时 L5神经根与 L4,5椎间盘之间相对位移为 (1.48± 0 .6 7) mm ,双侧神经根位置变化量无显著差别。结论  (1)旋转手法难以使突出物还纳 ;(2 )旋转手法可改变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位置关系 ,正确的腰椎旋转手法的施力方向应以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研究中青年腰椎曲度与L5S1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18~40岁行腰椎MRI检查者369例,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组184例,正常对照组185例。在T2WI正中矢状位上测量腰骶角与腰椎前凸角度,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者与对照组间及男女间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度的差异性。结果 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与对照组间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度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中男女间腰骶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曲度与L5S1椎间盘突出具有相关性,腰骶角与腰椎前凸角度能评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腰椎曲度变小即腰骶角减小或腰椎前凸角度减小,易增加L5S1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提示可以通过测量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度来帮助人们提前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做好防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椎板解剖间隙摘除L4 ,5、L5S1间盘髓核的可行性 ,以达到术后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后部结构 ,预防术后腰不稳和疤痕粘连、压迫的目的。方法 随机对 6 5例L4 ,5、L5S1单纯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经椎板解剖间隙行髓核摘除术。结果 术中摘除髓核 4~ 10 g ,平均 4 8g ,手术用时 1 5h以内 ,经 3~ 2 4个月的随访 ,优 6 0例 ,良 4例 ,可 1例 ,优良率98 46 %。结论 对单纯L4 ,5、L5S1椎间盘突出 ,经椎板解剖间隙能彻底地摘除髓核 ,椎板间隙作为一自然的间隙 ,能预防术后后方的疤痕粘连和压迫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6岁,因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并间歇性跛行半年入院,入院前在外院行腰椎CT片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L5S1层面右侧神经根轻度受压,硬膜囊未见受压;腰椎MRI示:腰椎退变,椎间盘变性,L4、5、L5S1椎间盘膨出。在外院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非手术治疗一个月无明显疗效,建议患者手术治疗。然后转入我院时查体:腰背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4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原位破裂型腰 椎间盘突出症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5~60岁.有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者25例,病程2~7年,突然发病者3例. 28例均有突然出现或加重的腰臀部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 试验<30°,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或疼觉过敏;7例 小腿肌萎缩,肌力减退.X线片示腰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 生、侧弯或生理曲度变直.CT结果示L4.5间盘突出12例, L5,S1突出13例,L4.5并L5S13例,有7例合并侧隐窝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