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是基于法拉第电磁原理的电生理技术,它产生的磁场能量能够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大脑,产生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膜电荷累积,最终导致去极化,从而对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理疗科常见的病种,近年来,我们应用干扰电治疗104例,并与音频、磁疗法治疗71例比较,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75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确诊颈椎病。干扰电组104例,男71例,女33  相似文献   

3.
电磁因子在康复治疗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物理疗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近20余年发展较快。电、磁、光、声、热、力等各种物理因子疗法不断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治疗方法和仪器,不但对慢性病、老年病,而且对急性病、恶性肿瘤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仅从近几年本刊所刊登的有关论著来看,电磁因子的某些生物学效应、治疗方法、适用病症方面的研究有许多新探索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脉冲磁刺激治疗在疼痛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和磁刺激缓解疼痛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1]。特别是直接的电刺激如经皮电刺激等的临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相比而言,磁刺激在疼痛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且主要局限在经颅磁刺激[2]。磁场无痛的穿透深层次神经结构的能力相对容易获得,使其在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 TMS)是基于法拉第电磁原理的电生理技术[1],它产生的磁场能量能够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大脑,产生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膜电荷累积,最终导致去极化,从而对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 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由于其无创性、局部治疗作用及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电刺激和局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经颅磁电刺激和局部电刺激后损伤坐骨神经的电生理学变化,探索一种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磁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恢复的影响,并与局部电刺激组进行比较。结果:磁电刺激组动物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电刺激组缩短,波幅亦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经颅磁电刺激可能具有优于局部电刺激的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磁刺激治疗是一全新的无创治疗技术。电磁神经调控能够成为尿失禁和尿路刺激症状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特别是那些对药物治疗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以及不适于外科手术或不能应用电刺激治疗的患者。本文对应用电磁刺激治疗下尿路症状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有效性、局限性等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合并磁热振治疗对脊髓损伤(SCI)中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6例SCI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TENS组(B组)、磁热振治疗组(C组),每组1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合并磁热振治疗,TENS组只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磁热组只采用磁热振疗法。三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对中枢性疼痛进行评定。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的6项参数值均有降低,TENS组参数值低于磁热组,但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观察组参数值显著低于TENS组或磁热振组(P<0.01)。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合并磁热振疗法对治疗SCI后中枢性疼痛优于单纯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和磁热振疗法。  相似文献   

9.
物理因子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文献中有关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低能激光、超声波、磁、冷、牵引、按摩手法等物理因子在治疗设备、方法、作用、临床应用范围、效果等方面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以及有关膝部骨关节病、膝关节功能障碍、肩痛综合征、腰痛、面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偏瘫、截瘫、下肢痉挛、压疮等伤病的评定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物理因子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文献中有关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低能激光、超声波、磁、冷、牵引、按摩手法等物理因子在治疗设备、方法、作用、临床应用范围、效果等方面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以及有关膝骨关节病、膝关节功能障碍、肩痛综合征、腰痛、面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偏瘫、截瘫、下肢痉挛、压疮等伤病的评定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如何缩短并尽快减轻疼痛给人们带来的不快是理疗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疼痛所采取的物理方法有磁、电、光、声、冰等疗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期电抽搐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抽搐治疗是治疗某些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历史上的误用和不准确的媒体描绘引发了公众对电抽搐治疗的干预。有一些政策制定者还试图制定在青少年期患有的所有功能性疾病治疗中禁止使用电抽搐治疗,这就潜在性地拒绝了一些人的治疗努力。临床上常见到的是一些儿科精神科医生对电抽搐治疗的不熟悉,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针对这一年龄组进行电抽搐治疗的治疗指南可供参考。本文参考了部分国外资料以及国内的部分专家意见,拟定了适合于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电抽搐治疗参考指南,供同仁临床实践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近十年来在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大的进展。经颅磁刺激最早仅用于神经科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单脉冲磁刺激,以后发展了成对磁刺激亦用于PD的诊断和疗效评定。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主要用于某些神经疾病如抑郁症的治疗、卒中后康复等。其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无论是发病机制还是诊断评估及治疗,都有了一些重要发现。以下就TMS在PD的诊断、评定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4.
血液磁极化治疗[Blood-Magent Theroapy]简称血磁疗法,系统的研究用血液磁极化手段从量子水平治疗各种疾病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规范的一门新型学科,也是治疗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本人长期从事内科学血磁治疗实践中,浅谈血磁治疗学。  相似文献   

15.
飞速发展的激光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夏,美国的TMAIMA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从此,一种完全新颖的光源诞生了。它的光、电、磁、热、机械压强和生物刺激等多种效应,使得许多疾病的繁难治疗过程变得简单而疗效显著,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国也于1961...  相似文献   

16.
经颅磁刺激是经颅电刺激的发展。经颅电刺激又是从周围神经电刺激而来。最开始的电刺激是从离体的神经肌肉刺激开始,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报道首见于1985年,报道采用经颅皮质单刺激的方法研究中枢神经的运动传导。以Medline的收录为据,1986以后有关磁刺激的报道就以1.1:1的比例逐年增加。迄今已有3600多篇,2003年收录论文最多,达382篇,2005年1至9月有关磁刺激的国外文献已经有367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冲磁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及疗效评定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治疗前后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并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对照分析脉冲磁疗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磁疗组与常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5.3%和79.5%。治疗前SEP异常率为72.1%,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磁疗组马尾电位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常规组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冲磁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马尾电位潜伏期及相应部位的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8.
闵姜勇 《临床荟萃》1991,6(2):54-55
自1952年Zoll氏首次在临床应用心脏起搏器以来,尤其近十几年,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心脏电生理技术研究的日趋深入,心脏起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起搏功能及类型也由单腔固定型发展到多功能程控器,其临床应用范围由单一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发展到能中止和预防快速心律失常及用于某些顽固性心衰病人的治疗.一、电生理机制电生理研究发现,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增高及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出  相似文献   

19.
李薇薇  刘斌  翟桂琴 《现代康复》1998,2(8):811-811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日前对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因慢性退行性改变,外感风寒、劳损、外伤等引起。病程较长的患肩袖肌肉可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粘连。近年来我们采用磁·立体动态干扰电并短波治疗收到了显的效果,远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烧伤是人体触电后,在电流的“入口”和“出口”处最明显的损伤是高温引起的烧伤,而电流的直接损伤常常难以肯定,故将电损伤称电烧伤。电烧伤一种特殊原因烧伤,随电压不同,但对深部组织破坏性也不同,具有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手术次数多等特点。笔者于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烧伤、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方法共治疗电烧伤患者1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