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玉  张景楠  彭楠  滕景芳  曹彩霞  孟明  王彦 《安徽医药》2023,27(11):2135-2140
目的 通过采用静脉注射α-半乳糖基神经酰胺(α-GalCer),观察其对小鼠肝脏恒定性自然杀伤T细胞(iNKT)频率及亚群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选取C57BL/6J健康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脉注射α-GalCer,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的第2、4、6、8、10天取小鼠肝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的iNKT细胞及亚群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注射α-GalCer可引起肝脏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频率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脏iNKT细胞频率明显升高,但随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自第6天恢复至与正常水平相当[观察组第2、4、6、8、10天分别为(20.87±2.15)%、(5.61±0.51)%、(2.65±0.26)%、(2.62±0.64)%、(2.51±0.11)%,对照组分别为(2.72±0.19)%、(2.72±0.19)%...  相似文献   
2.
彭楠  于明薇  王笑民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1):1067-1070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aromatase inhibitor-associated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IMSS)是AIs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目前AIMSS 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主要针对AIMSS 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的5 mm(厚层)和1.25 mm(薄层)层厚图像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在薄层MSCT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平均年龄67.42岁,在肺叶、肺段水平及支气管扩张的范围、类型上比较薄层与厚层MSCT之间的诊断差异.所用设备为64排MSCT,扫描层厚5 mm,螺距0.94,并作1.25 mm薄层重组.采用x2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200例薄层MS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者中,厚层MSCT仅检出其中的153例(76.5%),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00);在1200个肺叶中,薄层MSCT检出437个(36.41%)肺叶有支气管扩张,而厚层MSCT仅检出284个(23.67%)肺叶,有极显著差异(P =0.000);在3600个肺段中薄层MSCT检出682个(18.94%)肺段有支气管扩张,而厚层MSCT检出459个(12.75%)肺段,有极显著差异(P=0.000);在支气管扩张范围级别上,厚、薄层在1级范围之间有显著差异,而在2、3级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厚层MSCT漏检的支气管扩张都是柱状支气管扩张.结论 在检出局灶性、柱状支气管扩张的能力上薄层MSCT要显著高于厚层MSCT.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脂肪、骨骼肌等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6月期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474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对其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并调查其患各种慢性病的情况,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慢性病数量与各人体成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年龄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75,P0.01),与性别没有相关性(r=-0.01,P0.05)。剔除年龄、性别因素后,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内脏脂肪面积、躯干脂肪量、体脂百分比三者存在高度正相关性(r=0.71、0.61、0.60,P0.01);与体脂量相关性低(r=0.21,P0.01);与上、下肢脂肪量无相关关系(r=-0.06、0.03,P0.05);而与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躯干骨骼肌质量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51、-0.50、-0.53、-0.53,P0.01);与BMI、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存在中度或高度负相关性(r=-0.60、-0.56、-0.42、-0.65,P0.01);与腰臀比(WHR)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23,P0.01)。结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年龄、内脏脂肪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全身的骨骼肌、BMI、营养;而与四肢脂肪量、WHR相关性差。老年人除了应注意维持下肢肌肉量,还要充分重视核心肌群的锻炼,以减少内脏脂肪。同时老年人在营养上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Tetrax测试系统在老年人平衡功能测试中的重测信度。方法对22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66~84岁),应用Tetrax测试系统测定受试者睁眼自然站立状态下的稳定性指数、姿势摆动频谱和体重分布状态。1周后同一时间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次测试的重测信度。结果平衡功能测试的各个指标ICCs=0.797~0.882(P<0.01)。结论 Tetrax平衡测试系统用于老年人平衡功能评估时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病、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脂肪等因素对老年男性衰弱患者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分析在2021年4月-6月期间纳入的北京市社区658例≥60岁老年男性,用Fried衰弱表型(FP)诊断衰弱。采用 Charlson共病指数(CCI)评估患慢病状况。测试躯体功能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70)骨骼肌、脂肪等体成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运用二元logistic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不仅在年龄、身高、体重,而且在骨骼肌质量指数、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含量以及握力、步速、5次起坐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CCI较非衰弱组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低骨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患者比例较高(P<0.05)。校正年龄、身高、体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CCI(OR=1.256,95%CI 1.012~1.558,P =0.039)、低骨量(OR=2.312,95%CI 1.308~4.088,P=0.004)和5次起坐时间(OR=1.110,95%CI 1.022~1.250,P =0.013)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CI增高,低骨量和5次起坐时间延长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量化评估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60~94岁老年人142例,根据年龄分为7组:60~65岁组、66~70岁组、71~7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86~90岁组和90岁以上组,选择18~30岁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定受试者在睁眼自然站立(NO)、闭眼自然站立(NC)、睁眼脚垫站立(PO)、闭眼脚垫站立(PC)4种不同测试状态下的一般稳定性指数(ST)和姿势摆动频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ST升高,F1、F4、F6、F8区段摆动强度增加。NO状态:ST、F1、F4、F6、F8在81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NC状态:ST、F1、F4在81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6、F8在66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O状态:ST、F4、F6在66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1、F8在71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C状态:ST、F4在所有老年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F6在66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8在76岁以上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1在80岁以上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稳定性指数:NO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手法复位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治疗优良率为79.1%,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48例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9.2%,主要表现为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