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价指导。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提供了健康知识的信息需求,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帮助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为使护理人员在施教中做到内容具有针对性,方法具有科学性,效果具有实用性,笔者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呈普遍性,对健康教育的方式呈多面性。实际工作中对患者因人、因病施教,做到施教内容的可行性,形式的多样化,使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可行,真正让患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预防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控能力,增强用药的依从性。方法:运用黑板报、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健康处方等方式,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患者获得了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能力,延缓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笔者所在医院老年高脂血症合并症患者,从进院到出院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和制定健康教育方式,使健康教育后高血脂患者各项知识水平评分满意,脂血控制满意,生活习惯得到改善,高脂血症合并症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脂血症合并病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肖光 《现代保健》2009,(32):180-181
总结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掌握健康保健知识,从而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避免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加重患者身心负担的情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对10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住院期间以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宫颈癌患者反复进行放疗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反应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合理的皮肤护理方式:次碳酸铋、易蒙停、蒙脱石散、康复新液、肾上腺素、地塞来松,并全身抗感染、止血、支持治疗。明显减轻了宫颈癌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并发症,使放疗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邹艳丽 《现代保健》2011,(1):109-110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09年8月168例脑梗死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并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教育。结果经过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肢体的康复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认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增强对康复的信心,从而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健康教育是脑梗死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脑梗死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需要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05~2008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初发糖尿病患者320例,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结果97%的患者都能坚持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很快降到正常水平,使患者的住院日明显缩短,同时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结论糖尿病的治疗为一种综合治疗,注射胰岛素是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教会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规堤作,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尘肺结核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压力,从而使患者安心养病,消除其恐惧感,协调医患关系,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119例患者,病人入院后由责任医师和护士对其和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每周评价一次,使病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这种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心理障碍减少,健康信念增强,生活满意度提高。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分段健康教育,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健康生活方式、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再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陈霞  刘凤玲  朱洪爽  李仙 《健康必读》2009,8(4):107-108
医学模式要求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从多个方面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中,目的是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1年来,我们对住院患者采用书面教育、示范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及早得到控制,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健康管理是实施慢性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社区卫生服务对慢性病病人通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让慢性病患者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和适量运动,从病因上消除健康危险因素,达到有病早治,防止或推迟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岛居民人群健康状况、慢性病现状、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结果危害海岛居民前5位的病种为慢性胃肠炎、椎间盘疾病、痛风、慢性支气管炎和咽喉扁桃体炎;失能人群较多的为渔民;病人流向的总趋势是随着医疗机构级别的提高而下降,以村卫生室为首选,距离医疗点越近,就诊几率越高;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海岛居民健康的潜在疾病。结论快速建立全方位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加大推广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重组海岛卫生资源,是目前规划海岛居民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山市某镇农村社区慢性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农村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并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以提升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治水平。方法:选择148例慢性病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结果:健康教育12个月后,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患者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等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已经在城乡逐渐铺开.社区已经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社区健康教育是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现对患者的心理保健,促使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伟  黄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91-2093
目的运用PRECEDE模式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PRECEDE模式,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牙周病患者进行了口腔保健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并拟订教育措施、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提供依据。结果①倾向因素:仅有1/3的患者对牙龈出血及牙龈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而仅有1患者知道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仅有5例患者能每年去做口腔健康检查。大部分患者认为"牙齿有问题才看牙医"或"牙齿有洞但不疼,不看牙医","人老了牙不好是自然现象"。这说明患者对待牙周病预防与治疗的态度有待端正。有41.41%的患者认为口腔问题对咀嚼有影响,仅有27.34%的患者认为口腔问题对发音有影响,14.06%的患者认为口腔问题对外貌的影响。②促成因素:本组128例牙周病患者中经常接受牙周病口腔保健教育的患者3例,占2.34%;较少参加口腔保健教育的患者17例,占13.28%;从来不参加口腔保健教育的患者108例,占84.38%。③强化因素:本组128例牙周病患者中有4例患者接受专业的牙齿染色剂检查刷牙效果,占3.13%;有30例患者受到口腔医生的评价,占23.44%;有85例患者能够听从医生的建议,并改变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占66.41%。牙周病保健知识、牙周病预防与治疗态度与口腔保健行为呈正相关(Rs=0.610、0.377,P均﹤0.05)。促成因素与口腔保健行为呈正相关(Rs=0.343,P﹤0.05)。结论牙周疾病知识和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对待口腔疾病预防与治疗态度不积极,是导致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不良的重要倾向因素。对牙周病患者的管理,应由口腔医师对其进行牙周疾病知识和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和正确口腔保健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how Gaucher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specifically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affect patient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we interviewed 16 patients with type I Gaucher disease (range 8–67 years). All but three patients had been receiving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at least 6 months. The quality of life factors examined for these patients included physical health, social life, emotional health, financial burden, future plans and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ca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ne pain and chronic fatigue interfered with school, job and social activities and were the most debilitating symptoms of Gaucher disease. Most patient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nergy level from therapy and repor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of life. Most patients did not perceive an effect of Gaucher disease on their overall emotional health, but some patients expressed anxieties about the discomfort, inconvenience and high costs of therapy. We conclude that a measure of HRQoL for Gaucher patients should include a generic core of items supplemented by disease-specific item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symptoms and in the occupational, recreational, 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patients' lives that occur as a result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o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医院近7年的出院患者疾病谱变化情况,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AS 9.4软件对2010—2016年出院患者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出院患者例数呈上升趋势,疾病谱顺位变化不大,存在一致性(χ2=67.12,P<0.05).前5位系统疾病为: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医院应根据疾病构成情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指导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增进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具体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且使病人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慢性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differences in measures on disease process, joint damage, health status and self-efficacy betwee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living in an affluent and in a less affluent area in the same city. We analyzed data collected on patients enrolled in a community-based register of patients with RA in Oslo, Norway. 246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questionnaire in 1994 and 133 patients were examined clinically in 1997. Measures on disease process, joint damage, health status and self-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from two residential a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joint counts, patients' or investigator's evaluation of disease severity, blood test results and number of joint replacem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disability and for various dimensions of health measured by the 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s and the short form-36: patients in the less affluent area reported poorer health status. Patients in this area also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on the arthritis self-efficacy scale. Patients with RA in two socioeconomically different areas in Oslo thus were found to be equal regarding disease process and joint damage measures. However, in the measures reflecting 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health status, patients in the less affluent area seemed to be more seriously ill. They also showed less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 to influence the disease. Even in a welfare society with universal access to health care the impact of a well-defined chronic disease seems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patient's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