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008例的病历资料。按性别为2组,男性组1332例,女性组676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①男性组单支(26.2%)比例低于女性组(41.7%),而双支病变(33.0%)和三支病变(40.8%)比例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25.9%和32.4%,P〈0.05)。②男性组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87.5%和67.0%)明显高于女性组(79.6%和54.7%,P〈0.05)。③两组A型病变率最高。女性组A型病变发生率高于男性组,而B型和C型病变分别低于男性组。④女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高于男性组,吸烟、饮酒和血脂异常低于男性组(P〈0.05)。⑤男性患者Gensini总积分高于女性患者(P=0.000)。结论男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主,女性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女性患者重;女性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男性患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早发ACS的患者123例分为男性组66例(年龄〈55岁)和女性组57例(年龄〈6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在早发ACS患者中,女性组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19%比38.88%,68.42%1:L33.33%,P〈0.01,P〈0.01),而男性组吸烟率明显增加(P〈0.01)。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冠脉病变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间病变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发ACS患者中,患病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高血压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两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连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选取30例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既往病史、吸烟、饮酒等,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于急性期内进行口腔牙周检查。以菌斑指数(PLI)、龈炎指数(GI)、临床附着丧失(CAL)均值、牙齿脱失个数等作为研究变量。结果:两组间性别比、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牙周病家族史、吸烟、饮酒、糖尿病等无显著差异。脑梗死组牙龈指数(P=0.005)和重度牙龈炎的患病率(P=0.018)显著高于对照组,CAL〉5mm的范围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37);而两组间CAL均值、CAL≥3mm的范围和牙齿缺失数无统计学差异。脑梗死组25例中有9例(36%)、对照组30例中有2例(10%)出现CRP异常增高,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牙齿缺失数与PLI、CAL均值呈正相关,船值分别为0.243(P〈0.05)、0.611(P〈0.001);CAL均值与PLI、GI、牙齿缺失数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15(P〈0.001)、0.432(P〈0.001)和0.611(P〈0.001)。结论:牙周病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联系,研究二者的关系可能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云南省农村地区50~70岁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为该地区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云南省四个县区11个农村地区中50-70岁人群540人进行现况调查,使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云南省农村50~70岁人群高血压病、超重/肥胖、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4%、15.7%、36.8%和0.6%,吸烟率为36.7%,饮酒率为33.5%。各民族问高血压病、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和饮酒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白族和纳西族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藏族高血压病与饮酒率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超重/月巴胖率(18.7%)显著高于男性(12.5%,P〈0.05),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及高血压病患病率(66.1%、54.9%和47.5%)显著高于女性(9.9%、14.1%和37.8%,均P〈0.05)。结论:云南省农村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民族间某些危险因素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危险因素的性别影响。方法:对337例疑诊冠心病(CHD)的中、青年患者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及男、女性别的不同,分别将其分为男、女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1)男性患者中,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57.1%)和高血压病(42.9%);女性患者中,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病(53.4%)和CHD家族史(33.0%);(2)虽然男、女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差10岁左右,但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3)男、女组患者血管病变均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分别占73%和79%;Loge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年数(β=6.61,P=0.01),女性为合并糖尿病的年数(β=10.75,P=0.001)和高血压(β=8.82,P=0.003)。结论:男、女两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是相似的,但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MMCI)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2年8月—2011年1月137例MM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患者是否发生脑疝,分为脑疝组48例、非脑疝组89例。对可能影响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时死亡46例,脑疝组36例,非脑疝组10例。存活的91例患者,均遗留肢体瘫痪。①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疝组心房颤动、凝视、吸烟、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非脑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疝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非脑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391,95%CI:1.339~30.505)、GCS评分(OR:0.684,95%C1:0.554—0.844)、收缩压水平(OR=1.027,95%C1:1.006~1.049)与脑疝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合并心房颤动的MMCI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水肿导致脑疝。吸烟、GCS评分、收缩压水平可能是MMCI患者出现脑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的检出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88例心脑血管病高危住院患者,年龄30-93(64±13)岁,男性165例,女性123例;分为ABI正常组(ABI 0.9~1.3)193例和ABI异常组(1.3〈ABI〈0.9)95例,进行ABI、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88例患者中ABI异常95例,检出率为32.98%。影响AB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P=0.001)、性别(P=0.013)、血糖(P〈0.01)、血脂(P=0.003)、血压(P〈0.01)、吸烟(P=0.002)等。异常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检出率分别为26.32%和37.89%,明显高于ABI正常组的10.36%和20.2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OR值分别是4.09、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中ABI异常检出率高;ABI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ABI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受血者梅毒感染率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2005—2007年34209例需输血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已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率0.57%(196/34209),其中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8%(94/1952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69%(102/1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阳性率分别为0.46%、0.51%、0.73%,采用2005年与2006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年与2007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20~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2.04%、70.92%、27.04%。结论:受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通过对受血者梅毒抗体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505A的GG基因型占35.4%(46/130),GA+AA基因型占64.6%(84/130);而对照组分别为49.2%(58/118)、50.8%(6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脑梗死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4%(157/260)、39.6%(103/260),对照组分别为69.9%(165/236),30.1%(7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0,95%CI:1.330-5.317,P=0.006)。结论TAFI基因G505A的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例有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以判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并比较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TIA病史、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的情况和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67.3%)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30例,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5.7%,颅外动脉狭窄的有13例,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37.1%。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的有20例,发生率为57.1%,双侧动脉狭窄的有15例,发生率为42.9%,既有前循环动脉狭窄又有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有8例,发生率为2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5,95%CI:2.7~7.8;P=0.019)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OR=1.5,95 CI:1.1—4.6;P=0.042)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半数以上有多条动脉狭窄;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抽样调查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抽样调查北京地区≥60岁人群1865人,根据问卷调查及临床医师检查进行MCI诊断,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1750人的M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1750人中,患MCI203例,患病率为11.6%。其中≥75岁者的患病率(123例,15.7%)高于〈75岁者(80例,8.3%);文盲(130例,17.5%)高于非文盲(73例,7.2%);农村(92例,19.4%)高于城区(111例,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虽然女性患病率(111例,12.3%)高于男性(92例,10.8%);无配偶的老人(77例,13.7%)高于有配偶的老人(126例,1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卒中病史中,仅卒中对MCI患病率有影响(χ2=18.853,P=0.000)。经年龄、性别分层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对年龄〈75岁、≥75岁及不同性别人群的MCI患病率仍无明显影响(P〉0.05);而卒中可增加老年男性(χ2=16.858,P=0.000)、女性(χ2=4.531,P=0.045)及〈75岁(χ2=33.024,P=0.000)人群MCI的患病率。③随着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卒中疾病种类的增加,在男性(χ2=11.119,P=0.004)和〈75岁人群中(χ2=6.117,P=0.047),MCI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OR:2.134,95%CI:1.459~3.120)、居住在农村(OR:2.084,95%CI:1.502~2.893)、≥75岁(OR:1.853,95%CI:1.342~2.559)及文盲(OR:2.178,95%CI:1.517~3.128)是M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是老年人群患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75岁人群及男性老人,预防卒中对预防痴呆的发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75岁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院期间的疗效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从2005年1月到2010年12月502名接受了PCI术的≥75岁老年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6.5%为女性,63.5%为男性。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和住院期间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502名患者年龄为(78.5±3.2)岁,平均住院日(23.2±6.5)d。男性与女性相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低。男性与女性住院期间的手术成功率(94.3%vs 94.5%, P=1.000)和死亡率(1.3%vs 3.5%,P=0.09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7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手术具有高成功率和可接受的死亡率。尽管男性的基础临床情况更差一些,但在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中,住院期间的结果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患者PCI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年龄>65岁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4927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049例,女性1878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围术期抗栓治疗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及差异。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比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较女性高(51.5% vs 15.3%,P<0.01;22.1% vs 15.3%,P<0.01);而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4.8±4.4) vs (24.5±3.7)kg/m2,P<0.05]和发病年龄更高[(72.6±4.8) vs (72.2±5.4)岁,P<0.0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较男性高(70.5%vs 60.8%,P<0.01;32.2%vs 24.9%,P<0.01)。两组术后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0.6% vs 0.1%,P<0.01)。结论在接受PCI的人群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拥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PCI预后也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M1段)慢性闭塞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建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的90例单纯M1段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44.6±9.7)岁,有新发脑梗死灶者50例,无脑梗死灶者40例。并对新发脑梗死与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采用ASITN/SIR血流分级评估)建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0例M1段慢性闭塞患者年龄分布趋势为50~59岁组最多,占37.8%;20~29岁组最少,占8.9%。有无脑梗死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94,P0.2)。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是否发生脑梗死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2)新发脑梗死组侧支血流分级1、2级占84%(42/50),3级占16%(8/50);而无脑梗死组1、2级仅占10%(4/40),3、4级占90%(36/40)。侧支血流分级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s=-0.76,P0.01)。结论因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显示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M1段慢性闭塞使得侧支循环有充分时间建立,其侧支循环的血流分级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部分社区年龄≥55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乡3个区(宣武、大兴、怀柔)中各选出一个社区,选取1557人(男706人,女851人)年龄≥55岁的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1mm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的标志)、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8.4%。其中单纯IMT增厚、单发斑块、多发斑块、至少一处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2.7%、21.3%、38.9%和5.6%。②单纯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91.3%比84.5%;40.1%比28.7%,7.7%比3.9%),均P〈0.01。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男性65—69岁年龄段检出率增长最快,女性则为70~74岁年龄段。③城市居民颈动脉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90.9%、37.7%和7.4%,高于乡村居民的87.1%、31.9%和4.7%,P〈0.05。④城市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57.4%、22.2%、20.5%和34.1%)均高于乡村(39.6%、8.6%、12.1%和13.0%),而吸烟的比例低于乡村(15.5%比30.4%),均P〈0.01。结论北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城市居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17.
常见危险因素对青年脑梗死发病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0年1月-2010年3月住院治疗的新发青年脑梗死患者579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及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分为3个年龄组(16~25、26~35和36~45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 rank值,确定危险因素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影响.结果 ①在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年龄以36~45岁多见,男性所占的构成比远高于女性,性别差异对发病年龄无影响(Log rank值为0.01,P=0.91).②青年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89.1%),其次是糖尿病(26.1%)、高脂血症(18.1%)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7%).在26~35岁和36~45岁年龄组,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③合并发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能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病年龄的提前,Log rank值分别为0.52、0.82、0.30及0.69,均为P>0.05;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因素也不能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病年龄的提前,均为P>O.05;结论 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其次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并不能导致脑梗死发病年龄的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参加2012年1月-2012年12月冀东油田社区健康体检的居民为调查人群,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分析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一般情况:男性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高于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女性,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患病率:研究对象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57.7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6.34%。女性患病率为48.16%。血脂异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BMI升高、腹围增加、舒张压增加、血糖升高与血脂异常相关。结论中国北方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增高且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超过男性。男性、年龄增加、BMI升高、腹围增加、舒张压增加、血糖升高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RI多序列检查方法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33例。行颈部MRI多序列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血管壁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根据MRI检查定义斑块的易损性,比较两组斑块的稳定性及斑块大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1)126支(63例)颈动脉中,91支有斑块。糖尿病组41支(30例),其中36支(87.8%)为易损斑块;非糖尿病组50支(33例),其中19支(38.0%)为易损斑块。两组易损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斑块大小比较,糖尿病组斑块最大厚度为(5.8±0.8)mm,非糖尿病组为(5.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及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0.780,95%CI:4.531~95.217,P=0.000)、饮酒史(OR=13.518,95%CI:1.086~168.265,P=0.043)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为斑块稳定性的保护性因素(OR=0.096,95%CI:013~0.069,P=0.020)结论颈部MRI多序列检查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方法。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胰腺癌发病、死亡及生存情况.方法 利用2002年至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胰腺癌的登记资料,分性别组和年龄组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采用对数直线回归法估算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多元回归模型计算患者1~5年生存率,分析不同TNM分期和是否手术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002年至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胰腺癌新发患者3089例,其中男性1707例,女性1382例,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9±12)岁和(73±12)岁;合计粗发病率为13.32/10万,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14.71/10万,高于女性的11.93/10万,男女性标化发病率之比为1.57:1.胰腺癌患者死亡2963例,其中男性1627例,女性1336例,合计粗死亡率为12.78/10万,其中男性为14.02/10万,高于女性的11.53/10万,男女性标化死亡率之比为1.55:1.男性在35岁、女性在40岁以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男性80岁以上、女性85岁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胰腺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16.59%、7.31%、5.23%、4.33%和3.87%.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NM分期为0~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0.00±33.37)、(224.00±15.82)、(86.00±4.52)d.Ⅳ期患者与0~Ⅱ期及Ⅲ期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41、104.40,P值均<0.001).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确诊时的TNM分期及是否手术切除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