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患男,2岁3个月,体质量12妇,以间断抽搐1个月,加重5天为主诉入住我院儿科,诊断为癫痫(部分性发作)。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6次·min^-1,呼吸23次·min^-1,WBC10.40×10^9/L,嗜酸细胞数0.14,PLT400×10^9/L,肝脾未触及,肝、肾功正常。脑电图:有些中-高幅尖波,尖-慢波,异常脑电图。2008年8月16日入院后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片(北京诺华制药公司,200mg/30片,批号X0258)0.1g,1日2次抗癫痫治疗。24日12:23患儿发热,测体温最高38℃,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暂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共23例,其中NHL18例;HD3例;MM2例。动员方案为化疗(MOEP)+rhG—CSF。经1-2次采集,获得MNC中位数为(4.48±1.73)×10^8/kg,CD34^+细胞为(4.46±0.96)×10^6/kg,预处理方案,NHL,HD患者采用CTX+TBI和CTX+VP-16+Ara-C+CCNU,MM患者采用MeL.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3.91±0.73d降至0,PLT于7.87±0.97d降至10×10^9/L以下。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分别为8.04±1.36d,8.40±1.73d,9.57±1.34d,1例患者于移植后2月死于疾病复发;4例患者在移植6月内复发;其余18例患者均无病存活6—12个月,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排石冲剂导致肾损害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雪涛  李云 《首都医药》2005,12(8):39-39
患者男性,76岁,因“纳差一年余,消瘦”于2004年6月30日于某医院门诊就医,化验检查:尿素氮为15.9mmol/L;肌酐为344.0umol/L。后于2004年7月15日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入院后检查结果:血常规:红细胞2.14×10^9/L,血红蛋白70g/L。尿常规:尿蛋白0.75g/L,尿糖6mmol/L,尿红细胞25/ul。尿素氮20mmol/L,肌酐4.73umol/L。B超检查肾脏:左肾8.3×4.8×3.7cm,右肾8.3×4.7×4.6cm,  相似文献   

4.
静注入免疫球蛋白致手足肿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女,7岁,体质量22.5kg,以“发现全身出现瘀点5d,双下肢出现瘀斑3d、头晕、乏力1d”为主诉入住我院儿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查体:体温37.3℃,心率92次·min^-1,呼吸23次·min^-1,血压13.3/8.0kPa,WBC 10.5×10^9/L,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8岁,2006年10月31日入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入院查体T:36.4℃,P78次/min,R18次/rain,Bp130/90mmHg。血常规:WBC35.2×10^9·min,HB180g·L^-1,PLT22×10^9L^-1。骨髓穿刺报告原始细胞87.5%。11月02日起予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化疗,11月24日白细胞逐渐明显升高,但血小板仍明显低,考虑疾病未获得缓解。11月29日起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诺华公司,批号)治疗,起始量为400mg·d^-1,无明显不良反应,2d后加至600mg·d^-1,即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降低,后减至300mg·d^-1,  相似文献   

6.
杨菊兰 《云南医药》2007,28(1):85-85
病例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余而入院。疼痛以饥饿时及夜间明显,无反射痛、无呕血及黑便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P76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血常规:RBC4.31×10^12/L,WBC10.2×10^9/L,HGB130g/L。大便常规示正常。心电图示正常。B超示:肝、胆、胰、脾、双肾正常。胃镜检查示: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后给“西米替丁”静滴,腹痛减轻,但治疗第3d,“西米替丁”静滴约50ml时,患者出现胸闷、气促、颜面潮红、皮肤瘙痒,全身出现斑丘疹,立即停止输注本组液体,并给予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30min后症状缓解,皮疹消退,以后未再使用,未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7.
右旋糖酐40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25岁,因宫内妊娠36周、B超提示羊水过少入院,既往体健,无过敏史,查体:四肢正常,心肺(-),宫高/腰围32/97cm,胎心音122次/min,B超检查报告:宫内妊娠36周,单活胎,头位,羊水过少。血常规:WBC15.0×10^9L^-1,N0.88,L0.12,HB113g·L^-1,MT171×10^9L^-1,入院诊断:1.宫内妊娠36周,单活胎,待产;2.羊水过少(临界值)。给予右旋糖酐40注射液(上海华源长富集团有限公司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0mL:50g,批号061213043)500mL,静脉滴注,qd,治疗2d。在首次静脉滴入右旋糖酐40注射液约2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剧烈腹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本文从患者初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回顾性分析140例MDS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增生性MDS患者中,平均血红蛋白为(47.15±15.63)g/L,平均血小板为(25.57±18.84)×10^9/L,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0.81±0.58)×10^9/L,染色体异常率30.77%。结论:低增生性MDS是MDS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同于增生活跃/极度活跃性MDS。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8岁,因发热来我院就诊,血常规检查[乙二胺四乙酸(EDTA)-K2真空采血管]: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惟独血小板偏低,为17×10^9/L;同一全血标本再次复查,血小板为20×10^9/L,收入院检查治疗。该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及紫癜等情况,相关体格检查亦未发现异常,隔日抽血复查血常规(EDTA—K2真空采血管),  相似文献   

10.
蔚珍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57-75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0月的380例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患者平均住院2周。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mmol/L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36±1.1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36±2.10)mmol/L,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降至(1.68±0.58)mmol/L;TC由(6.48±2.05)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5.39±1.96)mmol/L,随访3个月进一步降至(4.27±1.48)mmol/L。出院时ALT〉120U/L者34例(8.95%)。出院后260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随访1个月时ALT〉120U/L仅为3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北虫草提取物对促进机体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生物学作用,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给药试验组(2.25g/d)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计数采用血常规分析仪分别测定。应用惠普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率。结果表明,对照组中Hb含量和WBC计数在运动后分别为(146.43±18.12)g/L和(5.30±1.18)×10^9/L,与运动前(160.54±10.39和7.10±1.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药组中Hh含量和WBC在运动后分别为(158.97±6.55)g/L和(6.29±1.06)×10^9/L,与对照组运动后的测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安静实验组中,用药后心率为(55.1±2.76)/min,低于用药前的(60.2±1.46),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酸阈实验组中,用药后心率为(188.3±3.26)/min,高于用药前的(168.5±3.64)/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北虫草提取物通过对机体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心率的调节使机体对运动的耐力增强,对训练产生的疲劳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海 《医药世界》2009,(2):94-94
1病历摘要 女,13岁。因发热、咽部疼痛3d入院。入院前1周因受凉而致头痛、咽部不适,以上呼吸道感染对症处理,无好转入院。入院查体:T38℃,咽部轻度充血,颈部甲状腺不大,局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咽痛渐加重并出现颈部甲状腺部位疼痛。查体:甲状腺肿大并有压痛,查血:WBC13.5×10^9/L,血清T3、T4、FT3、FT4升高,TSH降低,甲状腺摄碘率减低,彩超扫描可见甲状腺肿大,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消炎痛、强的松治疗,3d后体温正常,4周后咽痛消失,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依那普利致阵发性干咳2例误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2007年6月15日因阵发性干咳来院就诊。无发热及鼻塞,流涕,无咳痰、咯血。查体:体温37℃、血压180/105mmHg(1mmHg=0.133kPa)、心率82次/min、心律齐整、咽部充血、扁桃体Ⅲ度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双肺呼吸音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0×10^9/L,中性粒细胞0.78。既往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病史,间断性服用依那普利降压及治疗心衰。按急性扁桃体炎给予菌必治及双黄连等药物治疗5d后,扁桃体充血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霍奇金淋巴瘤(HD)4例。全部病例以MOED+G-CSF动员,以CEAC方案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PLT〉20×10^9/L,分别为8.6d、9.8d。随访至2009年5月,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病存活1~23个月。结论以CEAC方案预处理的APBSCT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安全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16.
李萍  蒋品 《沈阳部队医药》2010,23(4):218-21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6岁。因精神状态不佳,发热,无力、无食欲于2010—01—18入院。经化验检查血型AB型,Rh(+)血型,红细胞2.71×10^9/L,血红蛋白80g/L,血沉60mm/h。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变化,及与心功能级别和30d再住院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8例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并测定其入院及出院当天血浆BNP浓度,选择20例健康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476.94±243.6)pmol/L对(184.3±54.2)pmol/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NYHAⅡ-Ⅳ级血浆BNP浓度分别为(263.4±56.3)pmol/L、(412.1±163.6)pmol/L、(769.7±141.7)pmol/L(各组间P〈0.01);33例CHF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小于300pmol/L,30d再住院率6.1%,45例CHF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大于300pmoL/L,30d再住院率26.7%(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随着心衰的加重,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当血浆BNP浓度降至300pmol/L以下时,患者30d再住院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卵巢切除小鼠与破骨和成骨有关的造血指标进行观察.探讨卵巢切除小鼠造血系统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C57BL/6J纯系雌性小鼠,实验组切除卵巢,对照组假手术鼠。小鼠脾CFU-S测定:取小鼠骨髓细胞,制成生理盐水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射接受8.0Gyγ射线照射的同种小鼠体内,剂量3×10^4细胞/0.2ml只。9d后取受体鼠脾脏,经Bouin’S液固定,计数CFU—S的数量。小鼠CFU—F测定:将小鼠骨髓细胞用IMDM培养液稀释至5×10^6/ml,加入20%胎牛血清,每个培养皿内加1ml细胞悬液,培养9~12d,取出染色,计数细胞集落。小鼠CFU—GM测定:将小鼠骨髓细胞用IMDM培养液稀释至5×10^4/ml,接种于含有马血清20%、GM-CSF200u/ml和0.3%软琼脂生长体系中,培养7d。解剖显微镜下计数CFU.GM集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CFU—S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实验组65.67±3.14,对照组49.5±1.6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CFU-GM:实验组70.00±2.94,对照组52.25±2.22,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讨论:小鼠卵巢切除后,其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CFU—F和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CFU.GM比未切除卵巢组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一日40mg强化降脂治疗与普伐他汀一日20mg常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ACS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n=46)和辛伐他汀组(n=50),晚间一日1次口服普伐他汀20mg或辛伐他汀40mg,疗程4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及CRP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RP水平分别为(5.02±0.85)mmol/L、(1.74±1.52)mmol/L、(2.63±0.36)mmol/L、(1.19±0.05)mmol/L、(12.49±9.02)mg/L和(4.90±1125)mmol/L、(1.64±1.29)mmol/L、(2.62±0.47)mmol/L、(0.95±0.05)mmol/L、(12.67±17.97)mg/L,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50±0.89)mmol/L、(1.55±0.28)mmol/L、(2.36±0.39)mmol/L、(1.12±0.06)mmol/L、(3.11±9.33)mg/L和(4.11+050)mmol/L、(1.45±0.22)mmol/L、(2.04±0.24)mmol/L、(0.94±0.09)mmol/L、(1.70±1.42)mg/L,其中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相比,前者TC、LDL—C和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非可逆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一日20mg相比,辛伐他汀一日40mg强化降脂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显著降低CRP,从而使ACS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20.
别嘌醇过敏综合征并肾衰竭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68岁女性因高尿酸血症服用别嘌醇0.1g,3次/d治疗。治疗期间曾注射中药针剂3d。用别嘌醇51d后患者出现皮疹。给予氯雷他定和中药治疗后,症状加重。入院前3d,患者皮疹漫延全身并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后查体示:口唇黏膜溃烂,全身红色斑、丘疹、表面脱屑;实验室检查示BUN由7.10mmol/L升至34.19mmol/L,SCr由131μmol/L升至499μmol/L。诊断为别嘌醇过敏综合征。停用别嘌醇,给予地塞米松10mg,1次/d静脉滴注,患者最终死于肾衰竭和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