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世界科学技术》2005,7(2):120-120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将与云南昆明植物园展开一项名为植物化学组的研究。预计到2005年,将采集逾3000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从中提取5000多个纯度九成的化合物样品,建立起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药天然成分化合物样品库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05,27(1):78-78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将与云南昆明植物园展开一项名为植物化学组的研究。预计到2005年,将采集逾3000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从中提取5000多个纯度超过九成的化合物样品,建立起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药天然成分化合物样品库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家正在启动一项规模浩大的研究,冀利用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弄清中药汤剂治疗疾病的秘密﹐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中药天然化合物库。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云南昆明植物园展开了一项名为植物化学组的研究,预计到2005年,将采集超过3 000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从中提取5 000多个纯度超过九成的化合物样品,建立起一个内地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药天然成分化合物样品库和数据库。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1 200多种植物的提取工作分离得到700多种纯化合物;已经发现的这些有效成分,将有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痴呆症、病毒真菌…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2001,(7):585-585
DEL TA(甙尔塔 )天然有机化合物信息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天然纯品化合物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收购于一体的专门机构 ,有着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有着广泛的世界渠道 ,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为国内的科研院所 ,制药企业和世界各地的制药企业、研究机构提供天然来源的化学样品标准品和对照品 ,以及植物提取物。目前 ,中心有 10 0 0多种天然纯品化合物于世界各地 ,是国内最大的天然纯品化合物交流中心。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我中心决定成立 DEL TA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样品库 ,广泛征购生物碱类、黄酮类…  相似文献   

5.
新型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识别与获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发现新型结构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新型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仍是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天然产物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新方法,对天然资源样品进行快速分析,在微克级水平高效、快速地鉴定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天然化合物结构。LC/MS(LC/MS^n)、LC/NMR、LC/NMR/MS、LC/SPE/NMR/MS等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是对天然产物进行化学筛选的有效手段,能够达到快速识别和锁定并有针对性地分离获取新型结构化合物的目的。将亲和色谱法与色谱-波谱联用技术结合起来,即将活性筛选与化学筛选在线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活性天然产物发现的效率和几率,加快药物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的研制速度。  相似文献   

6.
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的战略资源。但多年来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分散在各个研究者手中无法充分利用,或者成为国际医药行业巨头对我国中草药资源掠夺的目标。因此,从国家层面建立天然化合物样品库,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界几代人的梦想,更是我国创新药物公共体系和中药质量评价所需要的资源。“国家中药化合物库”是针对重大新药创制中的重要环节-药物发现和质量控制建立的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为国内唯一针对传统中药和民族药物资源的实体样品库。  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将胶体金免疫技术和色谱层析技术相结合的固相膜免疫分析方法,在食品、农业、生物、临床医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者在制备了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将该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的检测中,具有简便快速、样品用量极少、可肉眼识别结果等优势。文章主要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抗原抗体竞争性结合进行检测的基本原理,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该技术在不同结构类型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检测中的研究报道,认为该技术对于完善天然药物质量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客观论述了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技术障碍以及改进方法,为该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抗HIV活性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具抗HIV活性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进行介绍。方法对1998~2003年有关抗HIV活性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按抗HIV作用机制不同,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成6类,对其结构和活性分别加以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基于GC-MS分析接骨木3个品种果实中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骨木3个品种(耐盐碱品种、天然红1号品种、青州15号品种)果实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接骨木3个品种果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挥发油样品中的成分,对比找出不同品种接骨木药材的特有成分。结果:耐盐碱品种果实分离出32个化合物,鉴定出30个化合物,21个特有成分;天然红1号品种果实分离出62个化合物,鉴定出34个化合物,32个特有成分;青州15号品种果实分离出26个化合物,鉴定出24个化合物,16个特有成分。结论:通过分析可找出不同品种接骨木的挥发油特征成分,为接骨木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0.
小儿麻甘冲剂澄清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曙东  陶建生 《中成药》1997,19(10):4-6
用乙醇、壳聚精、101果汁澄清剂、ZTC天然澄清剂处理小儿麻甘冲剂处方的水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的样品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较未经任何澄清处理的样品含量为低、略低于醇沉法,101果汁澄清剂、ZTC天然澄清剂处理后样品含量低于壳聚糖处理的样品.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浓度、pH值在所选择的3个水平中对样品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瑞士诺华公司最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续签协议,双方将在未来3年内通过分享技术和资源,继续在天然化合物和新药研究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将从中国药用植物中分离出1500种新化合物,并在诺华进一步筛选。用中国药用植物天然化合物进行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良的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林颖  黄琳娟  田庚元 《中草药》1999,30(11):817-819
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天然多糖化合物中糖醛酸含量时,发现中性糖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即测定中性糖的吸收度,从样品的吸收度值减去中性糖的吸收度值,即为糖醛酸的吸收度值。  相似文献   

13.
山核桃树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核桃树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情况以及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山核桃树皮采用碱提酸沉法,并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和中药成分鉴定等一系列实验。结果:本研究测定山核桃树皮提取物中黄酮浓度为0.275mg/mL,山核桃树皮中总黄酮所占含量为0.053%.样品稳定性实验中标准偏差(RSD)值为0.13%,精密度实验中RSD值为0.05%,回收率实验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10.88%。结论:碱提酸沉法提取山核桃树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黄酮提取物稳定性好,黄酮含量测定重现性和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4.
比色法测定嘎顺淖高颗粒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嘎顺淖高颗粒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热回法提取嘎顺淖高颗粒剂中黄酮类化合物,用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8.18-49.08μg/ml,加样回收率=98.62%,RSD=0.65(n=5),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范围在8.5-9.0mg/g之间。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很多常用抗癌方剂中药物的重要有效成分。随着中草药抗癌作用研究的深入,以及抗肿瘤药物研发目标从细胞毒药物逐渐转向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靶点药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因其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血管生成与侵袭转移,细胞凋亡,DNA与染色体调节和多药耐药性产生等过程的主要作用靶点,这将有助于从天然黄酮类单体中寻找抗癌先导化合物,为多靶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结构改造及多聚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借鉴当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手段,揭示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组方依据也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思路。文章最后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内外对焦虑症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近年来,对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研究内容仍较少且不系统,研究方向仅仅涉及几种神经递质。该文将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的不同作用机制出发,对国内外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及其机制、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该类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然产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思路及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作了简单论述。指出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有活性的化合物,将仍然是先导物发现甚至是创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1999,(11)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报道,在苹果汁中加入肉桂,可以杀灭大肠杆菌。研究人员说,他们向苹果汁样品中注入了大约100万个大肠杆菌———这一数字是被污染食物中大肠杆菌数目的100倍,然后在苹果汁中加入一汤匙肉桂。3天以后,存放在室温环境下的苹果汁中的99.5%的大肠杆菌被杀灭。负责这项研究的堪萨斯州立大学食品科学教授认为,肉桂中含有一种能够杀灭细菌的天然化合物。美国学者发现肉桂可以杀灭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天然活性药物常因为含量低、资源有限、结构复杂、化学方法不能合成等问题难以开发成新药.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对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新型化合物的生化反应,其实质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丰富的酶系统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26种黄酮类天然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利用天然产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开发新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从天然药用植物及大豆中提取分离的2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