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单刀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dangeardii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HPLC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从菌液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N-[9-(β-D-核糖)-9H-嘌呤-6]-L-天冬氨酸(1),3-咖啡酰基奎尼酸(2),4-咖啡酰基奎尼酸(3),5-咖啡酰基奎尼酸(4),3-羟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  相似文献   
2.
杜鹃花科金叶子属(Craibiodendron W.W.Smith)植物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我国有5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及西藏。本科植物有毒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本科植物所特有的一类木藜芦烷型二萜(grayanoid),来源于木藜芦属(Leucothoe D.Don)、马醉木属(  相似文献   
3.
睑袋整复术后下睑外翻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近 10年来行经皮下睑袋整复术 30 0 0例 ,术后只有3例发生轻度睑外翻 ,经过 1~ 3个月的观察 ,全部达到满意的效果。为防止下睑外翻 ,须进行术前仔细检查 ,选定正确的手术方式 ;另外 ,术中有几点重要的因素如被忽视 ,也会造成睑外翻。一、术前应注意的问题1.皮肤松弛 :皮肤皱纹的多少与皮肤松弛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是皱纹越多去除的皮肤越多。皱纹的多少、深浅与皮肤弹性有很大的关系 ,皮肤弹性差者不要设计切除太多的皮肤。2 .切口设计 :术前须仔细检查受术者的皮肤情况 ,如果属于睑部皮肤较多 ,眶部皮肤较少 ,鸡爪纹明显 ,皮肤弹性差 ,…  相似文献   
4.
新型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识别与获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发现新型结构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新型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仍是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天然产物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新方法,对天然资源样品进行快速分析,在微克级水平高效、快速地鉴定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天然化合物结构。LC/MS(LC/MS^n)、LC/NMR、LC/NMR/MS、LC/SPE/NMR/MS等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是对天然产物进行化学筛选的有效手段,能够达到快速识别和锁定并有针对性地分离获取新型结构化合物的目的。将亲和色谱法与色谱-波谱联用技术结合起来,即将活性筛选与化学筛选在线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活性天然产物发现的效率和几率,加快药物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的研制速度。  相似文献   
5.
少药八角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文照  苏东敏  庾石山  刘静  屈晶  刘云宝 《中草药》2008,39(10):1452-1455
目的分离并鉴定少药八角Illicium oligandrum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少药八角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Ⅲ)、异=鼠李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Ⅳ)、槲皮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Ⅵ)、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Ⅶ)、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Ⅷ)、槲皮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Ⅸ)、山柰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Ⅹ)、异鼠李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Ⅺ)。结论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Ⅳ、Ⅴ、Ⅶ、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棒锤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棒锤瓜Neoalsomitra integrifoliola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包括4个芸香糖苷类化合物:2-苯基乙醇芸香糖苷(1),芦丁(2),山柰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3),异鼠李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4);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绿原酸甲酯(5),鸟苷(6),腺苷(7),肌-肌醇(8)。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八角根(RadixIlliciiMaji)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方法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二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以及Mo(OAc)。诱导的圆二色谱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CPE)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柯萨奇病毒B3的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4-表-脱氢松香酸(4-epi—dehydroabieticacid,1)、8,11,13,15-四烯松香烷-19-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9-oicacid,2)、jiadifenoicacidsB(3)、C(4)、G(5)和I(6)、majusanicacidsB(7)和D(8)、lamberticacid(9)、angustanoicacidsF(10)和G(11),及13-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19-oicacid(12),经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柯萨奇病毒B3的活性,IC50值为3.3—66.7μmol/ml。结论大八角根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及毒性与其分子中的含氧取代密切相关,化合物3—6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平滑苍耳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pungiolide O(1),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2),icariside F2(3),7-[(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8,8-dimethyl-4,8-dihydrobenzo[1,4]thiazine-3,5-dione(4),(6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5),4-咖啡酰奎宁酸甲酯(cryptochlorogenic acid methyl ester,6),3-咖啡酰奎宁酸甲酯(chlorogenic acid methyl ester,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对重度上睑下垂,一般倾向于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但单纯用此手术易发生睑缘成角畸形、上睑外翻、睑裂闭合不全等并发症,且操作不易掌握,额肌剥离范围大等缺点。我们采用提上睑肌和额筋膜瓣联合术,同时利用了两条肌肉将上睑上提,且保持提上睑肌完整性,避免了上述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床资科本组22例、28只眼。男,15例,18只眼。女,7例,10只眼。年龄5~26岁,单侧者16例,双侧者6例,其中21例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1例为提上睑肌缩短术失败者。全部病历提上睑肌肌力均在4mm以下。术后随访14个月,27只眼均得到矫正,自然平视…  相似文献   
10.
东方人的眼形特点是脂肪较丰满,大部分人有内眦赘皮,据统计多达53.6%[1]。既往对内眦赘皮采用MUSTARD术式或Z成型术式进行矫正,但术后或多或少遗留一定的瘢痕,不易为受术者接受。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内眦赘皮者的赘皮缘皮下筋膜较厚,切除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