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理分级和分期频数分布情况及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半定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118例,HBeAg阳性组57例,HBeAg阴性组61例。所有病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诊断,免疫组化标记肝组织中α-SMA及TGF-β1表达,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对比2组α-SMA与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G3~4级、纤维化分期S3~4期患者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TGF-β1表达在1分组HBeAg阳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而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α-SMA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更需要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TGF-β1及α-SMA的阳性表达情况可评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电子病历系统书写入院记录和出院记录的效率,将40位职称同为中级的医生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方法与传统手工方法书写入院记录和出院记录,全过程实时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和出院记录各部分的时间。将医生完成入院记录和出院记录的时间换算为速度分数,专家对病历的评分记为质量分数,二者加权后得到综合分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书写入院记录的对比研究中,电子病历系统方法组平均总用时为15.02min。手工书写方法组为43.10min,电子病历系统方法组在完成质量方面总得分高于手工书写方法组,电子病历系统方法组在综合效率方面平均得分高于手工书写方法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书写出院记录的对比研究中,电子病历系统方法组平均总用时为4.34min,手工书写方法组为33.32min,电子病历系统方法组在完成质量方面总得分高于手工书写方法组,电子病历系统方法组在综合效率方面平均得分高于手工书写方法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书写病历的速度和质量,大大减轻医生书写病历的工作量,书写病历的效率明显优于手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同时进行阳性表达评分及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结果造模6周结束后各实验组肝组织MMP-2和TIMP-2表达及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2/TIMP-2比值软肝化坚高、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高、低剂量组肝组织MMP-2和TIMP-2表达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2和TIMP-2比值也较模型对照组趋于平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通过调节C57小鼠肝组织MMP-2和TIMP-2的表达,降低ECM过度沉积,具有抗肝纤维化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计数,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分类、组织分化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月经状况)的关系,阐明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表达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结果 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中,少量散布于肿瘤细胞之间,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细胞表面突起较短或无突起,与淋巴细胞相伴浸润.树突状细胞计数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多,高分化与中分化、低分化之间树突状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计数在患者年龄、月经状况、病理学分类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树突状细胞数目与预后呈正相关(r=0.280,P<0 05).结论 树突状细胞的计数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多,其数目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各病理亚型的病理与临床生化学特点,进而验证DILI病理分类的划分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及2003年10月-2014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112例。依据不同病理亚型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40例,淤胆性肝炎组(淤胆组)40例,单纯性淤胆组(单纯组)32例。分析各亚型用药种类、病程、R值、肝生化学各指标高峰值及变化趋势、以及肝生化各指标达峰时间及恢复时间等特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H非参数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分类中,中药及西药在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约各占一半。中药主要包括治疗骨关节病、椎间盘膨出、脱发、排石利胆、壮阳、皮肤病等药物,其中淤胆组中药所占比例最高,高达65%(26例),混合组为40%(16例),单纯组为40. 6%(13例);引起DILI前两位的西药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混合组、淤胆组、单纯组ALT峰值、AST峰值及R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77、44.21、51.95,P值均0.001),其他肝生化指标峰值在三亚型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混合组及淤胆组具有TBil达峰时间滞后于ALT达峰时间的特点。病程、肝生化各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各亚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及生化学特点,了解该特点可以更准确的判断临床分型及病变损伤靶点及程度。  相似文献   
7.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很多常用抗癌方剂中药物的重要有效成分。随着中草药抗癌作用研究的深入,以及抗肿瘤药物研发目标从细胞毒药物逐渐转向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靶点药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因其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血管生成与侵袭转移,细胞凋亡,DNA与染色体调节和多药耐药性产生等过程的主要作用靶点,这将有助于从天然黄酮类单体中寻找抗癌先导化合物,为多靶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结构改造及多聚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借鉴当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手段,揭示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组方依据也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思路。文章最后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和α-SMA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期b-FGF免疫组化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α-SMA免疫组化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α-SMA表达与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s=0.953,0.935,均P<0.01),b-FGF及α-SMA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65,P<0.01)。结论肝组织中b-FGF、α-SMA的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FGF、α-SMA可能存在协同致纤维化作用,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oxp3表达及定位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相关性及其免疫机制。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对肝组织活检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病理炎性活动度(G_0~G_4)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Foxp3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肝组织汇管区Foxp3表达G_1~G_4组数量与G_0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_3、G_4组与G_1组比较,G_4组与G_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炎性反应活动度的逐渐增加,Foxp3表达逐渐增强,各组阳性表达量与炎性反应活动度呈正相关(r=0.561,P<0.01);小叶内Foxp3表达G_1~G_4组数量与G_0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炎性反应活动度的逐渐增加,其在小叶内的阳性表达并无明显增强(r=0.133,P>0.05)。结论肝组织炎性反应的存在是促使Foxp3表达的必要条件,汇管区FoxP3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炎性活动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药物性胆管消失综合征((drug?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D?VBDS)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肝生化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 2003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经肝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 D?VBDS的 45例病人,根据再次追踪随访的肝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转归好与差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用药史、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血清学指标等数据,并对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31例 D?VBDS病人预后较好, 14例 D?VBDS病人预后较差。两组在性别构成( χ2=0.106,P=0.745)及发病年龄( t=2.988,P=0.394)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以 40~60岁女性最多见。中药及中成药是引起 D?VBDS最主要的药物( 51.1%),其次为阿奇霉素( 11.1%)及解热镇痛药( 9.0%,)。肝生化各指标高峰值比较,预后差组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总胆汁酸( TBA)、球蛋白( GLB)、总胆固醇( TG)(t=6.436,P=0.000;t=5.847,P=0.000;t=3.569,P=0.033;t=2.381,P=0.031;t= 2.328,P=0.04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组,白蛋白( ALB)、胆碱酯酶( CHE)(t=2.445,P=0.020;t=3.003,P=0.012)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比显示,汇管区炎症和纤维化、胆盐淤积、细胆管增生及毛细胆管淤胆评分( t=2.437,P=0.017;t=4.416,P=0.001;t=4.214,P=0.001;t=3.050,P=0.006;t=2.716,P=0.0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 D?VBDS预后的因素与胆管损伤的级别、范围、胆管再生修复状况等因素有关。血清 TBil、DBil、TBA、TC、GLB水平的持续升高及 ALB、CHE水平持续降低可作为预测预后的肝生化学指标。肝组织中汇管区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胆盐淤积程度、细胆管增生程度及毛细胆管淤胆程度为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肝穿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仍是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