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个RCT纳入Meta分析,共计7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有效率[RR=1.31,95%CI(1.11,1.54),P=0.001]、降低空腹血糖[MD=-0.47,95%CI(-0.80,-0.13),P=0.007]、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MD=-0.54,95%CI(-0.90,-0.18),P=0.003]、降低糖化血红蛋白[MD=-0.74,95%CI(-1.22,-0.27),P=0.002]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优于常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合并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合并眩晕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及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降低血糖药物,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 96%,观察组有效率为91. 4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合并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虎杖温胆汤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虎杖温胆汤,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中医证候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葛根虎杖温胆汤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有30例患者。观察组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配合饮食运动疗法,对照组运用饮食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的各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有优势,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展宏 《广西医学》2013,(9):1165-1167
目的探讨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康复师指导下完成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疗效,可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自拟苦酸化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IGT)肥胖的疗效.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前期(IGT)肥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苦酸化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明显改善,其中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苦酸化浊汤在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IGT)肥胖的减肥,降脂,调整血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对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体质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体质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一般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小陷胸汤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干预治疗.2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观察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PBG)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1)干预后2组FBG、PBG、HbAlc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2组TG、TC、HDL-C、LDL-C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更好,干预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血脂,纠正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偏颇的体质,达到逆转和阻止疾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格列齐特缓释剂联合二甲双胍片与注射胰岛素对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门诊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索30R皮下注射。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干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O.05),观察组达标所需时间略短,但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用于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的1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5例,分别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格列奈单独治疗、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达标率及瑞格列奈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及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瑞格列奈单独治疗对餐后2h血糖的控制的效果优于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苯那普利、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预防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选取穴位百会,风池(双侧),足三里(双侧)。用华佗牌纯艾条艾灸,采用温和灸,每个穴位15 min,每日1次,连续1个月。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25 mg,每日3次,尼莫地平片20 mg,每日3次治疗。连续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血压、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和全血低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脂其他指标和血流变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预防中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及其效应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水沟穴、膻中穴、天枢穴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胃运动亢进和胃运动抑制模型大鼠针刺前后比较各组胃内压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穴组、天枢穴组与内关穴组、水沟穴组、膻中穴组比较胃内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穴组与天枢穴组比较胃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均有双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效应有差异性,足三里、天枢穴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要优于内关、水沟、膻中穴。  相似文献   

13.
近部选穴是针灸治疗疾病时最基本的取穴方法.该文阐述了近部穴位治疗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总结了近部取穴的运用特点.近部选穴在应对痹症、五官科疾病、局限性皮疹或是其他发病具有局灶性特征的疾病时,方法简易直观.但是临床上还存在着大量疾病,其症状表现不具有上述局灶性的特点,而相关疾病的近部穴位依然被高频地应用于针灸治疗.总结这类...  相似文献   

14.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八髎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近年来在痛经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就八髎穴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发现通过在八髎穴运用推拿、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埋线等治法,治疗女子痛经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回顾了八髎穴治疗痛经的经验,为临床运用八髎穴治疗痛经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腧穴位置的准确与否,是决定针灸疗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作者参阅大量古今针灸医籍,探讨了颊车穴的位置。供临床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穴性"是腧穴性质的简称,是指腧穴因其所在部位、经脉属性以及影响因素不同而显现的穴位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反映在治疗作用方面的特异性。腧穴具有"穴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腧穴可在特定病证中,因病证的性质、针刺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寒热虚实的不同性质;调节和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处方选穴、有效发挥腧穴治疗作用,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30-134
目的观察排便时按压天枢穴联合便秘膏神阙穴贴敷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功能性便秘患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便秘膏神阙穴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排便时按压天枢穴。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便秘积分、焦虑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便秘积分、焦虑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积分、便秘积分、焦虑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便时按压天枢穴联合便秘膏神阙穴贴敷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状况.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翳风穴位注射治疗早期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面神经炎早期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全身用药与局部给药对愈后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及时(发病后1~3天就诊)的120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早期予翳风穴位注射配TDP局部照射;对照组早期采用静脉、肌注及口服给药。[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对照组治愈38例,总有效率都为100%;平均治愈疗程治疗组为2.36个疗程,对照组为2.92个疗程,经过Ridit分析及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治愈率及治愈疗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面神经炎采用翳风穴位注射配TDP局部照射较传统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20.
复溜穴注射速尿对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溜穴注射速尿对尿量的影响。方法对健康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水负荷后,分别进行针刺、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复溜穴注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速尿、复溜穴注射速尿等处理.记录处理后180min各时段的总排尿量,并与空白对照比较。结果速尿注射各组各时段排尿总量远高于非速尿组:健康自愿者速尿复溜穴注射各时段排尿总量低于速尿肌肉注射,前60min差异显著,而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则相反。结论速尿复溜穴注射,可增加或减少速尿的利尿效应,与机体所处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