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2年为12.1%,2006年上升至38.6%,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1992—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4年以后,社会因素跃为首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全省5个市进行调查,每个市随机抽取2个市级、2个县级、2个乡级助产服务机构进行数据收集,每个机构收集100份剖宫产病例,共对2824份有效问卷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46.03%;不能忍受自然分娩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低龄、初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入院至分娩时间≥24小时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P<0.01),脑力劳动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增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推广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和处置难产技术以及政策支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总结近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1992年为 2 1.1% ,2 0 0 1年上升至 5 7%。② 1992~ 1999年 ,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 1位 ,而近 2年 ,社会因素占第 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8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2~2003年上升至38.30%,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2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要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
10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2-1996年剖宫产率为36.50%,显著低于1997-2001年的47.7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围生儿死亡率1992-1996年为17.88‰,1997-2001年为22.2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目前是产科工作者处理难产的常用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的相对安全性迎合了社会对优生优育的要求,因而致剖宫产率提高。有资料显示:国内有些城市剖宫产率高达45%左右,但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数2743例,其中初产妇1286例,剖宫产424例,初产妇剖宫产率为33.0%,占同期剖宫产的67.8%(424/625),与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初产妇剖宫产率(66.3%)接近,本文就424例初产妇剖官产的指征讲行回顾件总结。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2,他引:14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年间剖宫产病例8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上升原因。方法:对824例剖宫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渐升高占49.7%。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已占第一,第二,第三位因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主要由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加强宣传,提高医生素质,降低剖宫产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的2006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剖宫产率从36.93%上升至44.90%。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胎位不正是前三位的主要手术指征。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孕期健康教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开展无痛分娩,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1989年至2001年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③2000年以前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胎膜早破;1999年起珍贵儿指征已出现,2000年及2001年已跃居第二位;④2000年与2001年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指征居于第五位和第六位;⑤因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因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现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孕妇术前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社会因素的指征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非医学指征,其中社会因素由孕妇自己要求实施剖宫产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就无医学指征而自愿要求实施剖宫产者的孕妇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旨在探讨其心理状态与剖宫产的关系,为孕妇心理支持提供依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剖析近5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近5年南京市第一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主要顺位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和难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轻度下降,产钳助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剖宫产构成比下降的有瘢痕子宫、骨盆狭窄、妊娠并发症等,变化不大的是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有显著升高的是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社会因素。结论:如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随时代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近五年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的措施与方法,以期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3430例病例,其中剖宫产1608例,占46.88%。结果:无明显医学指征为首位。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20年剖宫产率和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方法 抽样选择1980年~1999年20年我院剖宫产病例1579例,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 80年代剖宫产率平均23.79%,90年代平均达41.1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证中,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逐渐下降,而胎儿宫内窘迫、高龄初产、巨大儿、社会因素逐渐上升。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加强孕产期保健及管理,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2195例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因为剖宫产术必竟存在着多种并发症和对将来再生育的影响,所以妇产科医师们一直在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而努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分娩的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指征也在相应的变化。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连市初产妇及经产妇剖宫产率现状及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为大连市剖宫产率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8家综合和妇幼专科医院2021年全年分娩资料,计算总剖宫产率,并比较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和不同城区医院剖宫产率的差异。分析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初产妇与经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结果:8家医院的总剖宫产率为42.16%(7219/17123)。近郊和远郊医院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医院(45.13%、47.78%vs 38.87%,P<0.01),二级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三级医院(44.20%vs 41.37%,P<0.01),综合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专科医院(47.10%vs 40.42%,P<0.01)。三级医院的初产妇剖宫产率高于二级医院(40.63%vs 38.29%,P<0.05),经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二级医院(43.12%vs 52.55%,P<0.01)。三级医院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占比首位为高龄初产(12.50%),二级医院为无医学指征(23.44%)。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经产妇剖宫产指征占比首位均为瘢痕子宫(87.13%和7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刮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胎儿持续宫内窘迫占第一、二位,社会因素不断上升,而围产儿死亡率趋于平稳。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不断上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03~2004年末我院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70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47.3%。脐带绕颈、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羊水少为前六位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使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9.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以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两院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近10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5年、2008年及2011年在我中心分娩的87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1)近10年,剖宫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53.59%升至63.82%,P<0.0001).(2)各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001).其中,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疤痕子宫、妊娠各种并发症或合并症所占比例显著上升;2002年高龄初产、珍贵儿等社会因素所占比例为14.39%,2005年最高达28.03%,2008年有下降趋势,2011年降为18.74%.(3)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剖宫产指征时,多数合并内科疾病,10年来其比例有显著上升趋势(2002年为64.66%,2011年为86.4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而合并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结论:上海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10年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有显著变化,其中产科因素指征逐年下降,而外科因素显著上升.本中心具有诊治产科疑难危重,尤其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综合抢救优势.需继续控制无高危因素的社会因素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