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浅析医疗信息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信息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关注。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患者很难全面掌握医疗信息,这对患者的就医行为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带来了影响。本文就医疗信息包含内容、医疗信息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医疗信息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医德文化认同视角探索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者对医德文化的认同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同时患者要培养就医道德,媒体要恪守相应职业伦理并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就医患关系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及其角色扮演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角色扮演的视野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医疗行业是体现全国共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医疗诊疗活动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医疗行业来说,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让群众享有安全、可信的医疗服务;同时尊重患者的就医权利,加强医患双方沟通,提高医疗质量,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方能创造一个和谐医患关系的环境。但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仅靠医疗行业是不行的,还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目前患者就医具备可选择性,对所择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医疗费用等因素都很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道德及价值观念的变化,知识水平、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因就医过程而引发的纠纷呈逐渐增多趋势,医患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一年的走访调查中,我们结合多次和患者面对面的访谈以及对患者回访意见的总结,就农村和城市患者在大型医院就医的需求及特点进行了探讨。试从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就门诊和住院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等的概念,以及平等与和谐医患关系的阐释,从起点不平等、结果不平等两个方面分析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平等安排就医机会、权利、资源,保证医疗公正,尊重患者权利等措施来实现医疗主体之间的平等;同时,强化平等理念,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平等视域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郑雪倩 《中国医院》2005,9(11):17-19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医疗行业来说,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让群众享有安全、可信的医疗服务;同时要尊重患者的就医权利,加强医患双方沟通,提高医疗质量,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方能创造一个和谐医患关系的环境.但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仅靠医疗行业是不行的,还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雁  王艾 《中国医院》2009,13(9):34-3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了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结合肿瘤患者的特点,从患者的实际利益出发,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对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玉刚 《中国医院》2012,16(2):57-59
从国内独特人文环境论述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从社会制度、医学伦理、医学科学等方面论述了医患关系的症结所在。研究表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需要政府作为,加大政府对医疗行业的实质性投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利益;改革、完善医疗体制,重建医务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良好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和谐医疗环境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正确引导,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改变就医模式,倡导合理就医渠道。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教育实践,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心血管内、外科介入及手术治疗效果。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三级科普健康教育体系;医务人员全员参与、多形式综合应用的健康教育实践;医学科普健康教育以"预防"为重点的导向;构建患者社区医院专业医院金三角关系等经验在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实践中证明为积极有效的措施。但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应把受众人群进一步扩大到青少年和农村人群,同时注意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减少危险因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等医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互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师生关系作为高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高等医学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大影响.在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师生人际交往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互动功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医学生的医患伦理地位意识,使教师、学生与社会都受益.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患沟通不畅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学的课程建设、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医患沟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的连续伤医案使医患关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医生一方的原因分析,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性质认识不恰当、不适应医学模式及医生地位的转变、自身医疗水平的限制、医患沟通不畅等问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医学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及沟通能力培养的欠缺、以培养合作型医疗模式为目标的医学教育理念的欠缺以及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形式主义是造成上述医方原因的重要因素。针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探究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将医学生培养成具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识、技能高超、受人尊重的好医生。  相似文献   

15.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医院里,就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医患关系越来越复杂,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对医学教育带来的影响,也引起了医学教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紧张的人文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医患关系紧张的突出问题,提出社会人群医学常识的匮乏、医务人员人文社会学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人文因素。建议强化医疗机构人文管理,加强医疗活动参与者的人文素养培育,重视社会人群健康宣教,缩小医患信息不对等差距。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进行模拟教学是当前医学教育的常用方法。通过深入剖析医学生作为SP从招募、培训到应用方面的利与弊,提出SP与笔试、仿真模拟人、床旁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医学生SP认证工作的研究,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以提升医学模拟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探索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医患关系陡然紧张 ,原因涉及观念、国情、体制、法制、医疗方式等。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学必修课程意义重大。广泛的医患纠纷使患者及社会人群和医务人员都迫切需要沟通 ,需要确定共同利益 ,重建合作信任关系。医学人才的培养、医患融洽、医学发展和模式变革等更需要搭建“医患沟通”这个新的研究平台 ,由医患双方共同实践探索 ,共同完善其理论体系。同时 ,医患沟通实践探索的过程就是临床教师、医务和卫生人员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并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基层医院进行医学伦理继续教育是医学专业伦理精神重塑的社会需求、是解决医疗伦理思想临床贯彻中存在的“知而行难”问题的需要,加强医学伦理继续教育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医务人员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基层医院要增强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认识,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医学伦理学;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规范意识;要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体对策包括:岗前规范教育、在岗强化教育、环境熏陶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二次文献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对某医疗机构5年来的医疗纠纷情况进行了分析、思考,发现人文教育弱化是导致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提出有必要导入跨文化沟通的理念,分析医患价值文化冲突带来的矛盾,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不仅需要全行业的“医德档案”刚性政策导向,更需要寓人文教育于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全过程,以降低人文性医疗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