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糖尿病患者801例,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组内讨论确定血糖控制率低主要原因并制定对策,设定预期目标值,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比较QCC前后糖尿病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情况。结果 QCC活动实施前,患者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DM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7.8%(623/801),70.2%(562/801),60.3%(483/801),64.4%(516/801),而纳入QCC活动后分别为93.9%%(752/801),94.9%%(760/801),85.0%(681/801),86.3%(691/801),各项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CC应用于糖尿病院外健康管理工作中,对血糖控制率的整体提高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平儿  傅晓敏  鲁东红 《浙江医学》2009,31(6):757-758,76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及2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中Ang-1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Ang-1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血管壁上都有表达,而Tie-2则主要表达于腺体上皮细胞和血管壁。两者在出血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仅Ang-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中Ang-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异常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进程加快,人类的疾病、死因构成正在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卒中等问题日益严峻,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1]。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60.0%,经济损失占全球疾病负担的一半[2]。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慢性病主要由高危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如吸烟、过度饮酒、超重等。目前,慢性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列线图对老年人5年和7年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的预测作用。方法 本研究提取dryad网站公布的某体检中心于2004年至2015年参加体检项目的个人病例数据,最终纳入在基线检查时无T2DM的老年人712名,随访时间为5年和7年。根据随访结束时是否诊断为T2DM,将所有参与者分成2组,其中未患糖尿病组老年人679名,患糖尿病组老年人33名。比较2组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分别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用于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根据Cox回归多变量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中国老年人T2DM的5年和7年的发病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C指数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采用R软件(4.2.0)进行分析,基于多变量预测模型生成列线图(http://www.r-project.org/)。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2组人群在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谷丙转氨酶(ALT)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参与者进行Cox回归多变量分析后,结合既往研究,最终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LT、TG、HbA1c、FBG纳入列线图。5年T2DM发病风险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7年T2DM发病风险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C指数为0.850(95%CI 0.772~0.92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表明,估计概率与实际观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的列线图是一个简单可靠的工具,用于预测中国老年人患T2DM的5年和7年风险。通过该模型,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有助于及时干预,可降低T2DM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和早期正常妊娠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示:HDAC1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子宫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的胞核;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DAC1的表达强度低于早期正常妊娠组,而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织HDAC1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blot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D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38±0.63,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1.9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2±0.53,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0.7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1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医学学科竞赛培训中的案例中心教学法用于学生课内教学,并利用临床技能中心对学生进行全面、规范的l临床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结果显示,92.9%的学生认为案例中心教学法优于传统病例分析;参加技能培训学生各项操作考核平均成绩高于未参加培训者,差异有显著性。医学学科竞赛培训方法用于课内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同时这些教学法对教学组织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机理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20世纪80年代,法国R0ssel-Uclaf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分子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继而,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方案终止早期妊娠因使用方便、痛苦小和无侵入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逐渐应用于妊娠时间更长的妇女.但药物流产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研究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安全性进行评价,认为药物流产后出血量过多、腹痛、发热和眩晕的发生率比手术流产高,尤其是子宫出血(出血量过多、出血时间平均为14 d).如何解决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尝试,但至今尚未有很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就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和机理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初步临床能力包括临床思维和表达、一般急症的急救及处理、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等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之一。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一直是医学院校的努力目标。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杭州师范大学2010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探讨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傅晓敏  王雯  黄丽丽 《解剖学报》2007,38(6):751-754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 1087例早孕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者的宫腔刮出物行病理学检查;选取40例异常出血者,以2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者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Ang-1、Ang-2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1.1087例中有绒毛和蜕膜残留者占80.5%;2.Ang-1、Ang-2蛋白在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内膜基质细胞和血管壁中均有表达,以在腺体表达为主;3.两组Ang-1、Ang-2表达率均为100%,但异常出血组Ang-1、Ang-2的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药物流产后绒毛和蜕膜的残留可能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多的主要原因;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增强,可能引起血管生成的异常,从而使绒毛和蜕膜不容易脱落或子宫内膜的修复受影响,导致了出血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临床医学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将现在普遍应用于法学和商学教学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可运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