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醋制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不同醋制方法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廷胡索醋制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对比各醋制品镇痛作用。结果:醋制延胡索中廷胡索乙素的含量高于生品,其中以醋烘品为最高;醋制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强于生品,其中以醋烘品为优。结论:采用醋烘法进行廷胡索加工炮制可控,可行、有效,为廷胡索加工炮制的规范化提供了新的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延胡索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不同的致痛、致炎模型观察延胡索不同炮制品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延胡索不同炮制品镇痛作用;采用耳肿法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延胡索不同饮片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醋煮延胡索作用较强.延胡索不同炮制品对醋酸所致的扭体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板法显示各样品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其中以醋煮延胡索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延胡索的不同炮制品均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其中以醋煮延胡索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胡索、白芷炮制配伍对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以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延胡索、白芷按不同比例炮制配伍,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镇痛和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延胡索经醋炙后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增加,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有升有降,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中质量分数最高;欧前胡素在白芷中质量分数最高,在配伍过程中降低;延胡索、白芷及其炮制配伍复方对小鼠、大鼠均有明显镇痛作用(P0.05、0.0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优于单味药,其中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最强。结论延胡索经醋炙后镇痛作用增强,延胡索、白芷在炮制配伍过程中产生协同镇痛作用,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镇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4.
延胡索又名元胡 ,为罂粟科延胡索 Corydalis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其主治功能为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常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经痛、产后瘀阻、跌打肿痛 ,对一切痛症均有止痛作用。其镇痛指数为相当于吗啡的 4 0 % ,现代研究延胡索的镇痛指数以延胡索乙素最高 ,丑素次之 ,甲素最差 ,其中以醋制作用最强 ,醋制品用于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延胡索乙素、丑素还有镇静、催眠作用。延胡索传统规范炮制方法是用 1 0 0 :2 0的延胡索浸醋或加适量清水浸透蒸透干燥备用 [1 ] 。笔者发现此种方法弊端较多 ,…  相似文献   

5.
<正>延胡索乙素(别名:四氢巴马汀,tetrahy dropalmatine)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静、镇痛、抗肿瘤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胃痛、癌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含延胡索乙素成分的药材有延胡索、  相似文献   

6.
小鼠口服延胡索与夏天无的镇痛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鼠口服延胡索与夏天无的镇痛作用进行比较.方法:以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实验研究二者的镇痛作用.结果:延胡索和夏天无直接磨成粉按照中国药典上的服用方法给药后,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结论:二者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不同提取液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延胡索不同提取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法扭体法进行试验.结果:延胡索不同提取液均有显著镇痛作用,但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液的镇痛作用最强.结论:延胡索超临界CO2萃取物具有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因素,为延胡索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生长年限、软化方法、粒径大小的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浙江产延胡索含量高于陕西产延胡索,1年生延胡索含量高于2年生延胡索,润法所制的饮片含量高于泡法,不同粒径大小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延胡索产地、药材生长年限、饮片软化方法均可影响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粒径大小对延胡索乙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人体剩余量法研究消痛灵处方中的挥发油、冰片及氮酮对延胡索乙素经人体膝部皮肤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片和挥发油能改善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加入2%或3%氮酮可使延胡索乙素的透皮量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赵君颖 《光明中医》2008,23(10):1610-1610
延胡索是常用中药,又名元胡、玄胡、玄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载:“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古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盖延胡索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现代研究延胡索主要成分是多种生物碱,其中有延胡索甲索、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等,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延胡索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药材经DNA分子鉴定为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采用饮用水煎煮2次制备延胡索标准汤剂,考察延胡索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及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并分别计算延胡索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延胡索乙素含量及含量转移率,测定15批延胡索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结果:15批延胡索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4.5%~32.5%;延胡索乙素含量为0.10%~0.24%;延胡索乙素含量转移率为30.7%~71.1%;对15批延胡索标准汤剂进行特征图谱测定,确定了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4个色谱峰。结论:该方法中延胡索标准汤剂制备方法规范,样品质量稳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为延胡索标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延胡索红花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延胡索红花配伍后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中药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对单味延胡索及其与红花配伍后的加水煎煮,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动态含量。结果:延胡索红花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含量减少,同时煎煮75min延胡索乙素含量也逐渐下降。结论:延胡索与红花配伍,降低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此结果为延胡索红花配伍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磐安产延胡索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比较遗传变异的大叶型和小叶型延胡索之间的区别。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参照物,采用H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三乙胺乙酸溶液(每1000mL水中加冰乙酸30mL、三乙胺8mL)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柱温35℃。结果:确定了11个共有峰,建立了延胡索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了大、小叶型延胡索不同加工方法的样品,结果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延胡索的质量,并为产地优质品种选育提纯及加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延胡索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快速测定延胡索中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的含量。方法:通过HPLC测定延胡索中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的化学值,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将化学值与近红外光谱一一对应,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采用一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对模型进行优化,形成最佳延胡索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结果:建立的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98,0.997。通过验证集验证,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3种生物碱成分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78,0.991,相对偏差分别为-14.75%~18.08%,-4.73%~9.23%,-10.99%~9.70%。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延胡索3种生物碱成分的快速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5.
复方元胡止痛贴中延胡索、白芷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延胡索、白芷乙醇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延胡索乙素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以3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含量的电泳条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缓冲溶液的组成、浓度、pH,分离电压,进样时间进行多水平优选.利用优化后的电泳条件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结果:以60 m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调pH6.0)-甲醇(5%THF)(体积比为65:35)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为17 kV,进样电压为40 kPa,进样时间为3 s,温度为20℃,检测波长为283 nm的电泳条件为最佳优化条件,在20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结论:确定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延胡索中两种生物碱含量电泳条件,该法简便、准确、可靠,为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材含量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学依据,为延胡索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双  李瑶  钟晓红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2):1078-1082
目的:本文以夏天无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夏天无鲜药材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及延胡索乙素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夏天无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对采收期内的夏天无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等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式的对夏天无中3种生物碱指标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30气晒干条件下3种指标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流程: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清洗或擦净→30℃晒干。  相似文献   

18.
生、熟延胡索饮片药理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基于张仲景"生熟异用"理论探讨延胡索及其炮制品的药效差异,阐明中药炮制理论的科学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延胡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板法与醋酸扭体实验研究生、醋延胡索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模型研究生、醋延胡索对昆明种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影响;采用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实验研究生、醋延胡索对Wistar大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采用比浊法研究生、醋延胡索对ADP、胶原诱导的Wistar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生、醋延胡索对热传导、化学刺激引起的拟痛反应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醋延胡索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生、醋延胡索较对照组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度(P<0.01),但生、醋延胡索之间无差异;醋延胡索较生延胡索可明显抑制Wistar大鼠离体肠平滑肌舒缩活动(P<0.05,P<0.01);生、醋延胡索在抗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方面无差异。结论:延胡索醋制可增强镇痛和解痉作用,符合中药炮制生熟论的"生效熟增"的原则。在临床上以汤剂用药时,针对痛症,应用醋延胡索饮片入药,以增强镇痛和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复方秦艽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秦艽、川芎、延胡索、当归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秦艽巴布剂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定量分析,HypersilBDS—C18(250mm×4.6min,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70:30:0.3,36%乙酸调pH至6.3),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秦艽、川芎、延胡索、当归的定性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延胡索乙素平均回收率96.01%(17;6),RSD=1.25%,进样量在6.952~69.52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所建立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该巴布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延胡索醋炙工艺、物性参数及成分含量之间的测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和相关性,并进行醋炙工艺优选。方法首先依据Box-behnken法建立3因素3水平的醋炙工艺Box-behnken设计表。分别测定延胡索生品及不同醋炙品的物性参数(振实密度、pH值、氧化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淀粉含量;利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及原阿片碱含量。最后对所有参数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绘制延胡索乙素含量及原阿片碱含量间的模型函数回归曲线。结果醋炙工艺中炒制时间、炒制温度、辅料用量程度越高,均会使pH值降低。炒制温度和辅料用量相同时,随着醋炙时间增加,总淀粉含量减少而支链淀粉含量有所增加,延胡索乙素含量降低,振实密度也随之下降,并与总淀粉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辅料用量越多,原阿片碱含量升高。延胡索乙素含量随着原阿片碱含量升高而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结论通过对工艺、物性以及含量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动态传递过程。可以通过对工艺的控制,得到最优醋制品,成品的醋炙延胡索也可以通过对某一含量或物性参数的测量,推断其品质。最优醋炙工艺为:炒制温度110℃,炒制时间17.5 min,辅料用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