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法医学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诉讼案件判决的影响力及原因,为医疗诉讼鉴定体系的改革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建议.方法 以南京市鼓楼医院2005年至2009年5年间的医疗诉讼案件为基础数据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致的判决或调解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同样鉴定有责任的情况下,司法鉴定对诉讼结果的影响力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没有明显差异;但司法鉴定明确责任的能力明显强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 由于司法鉴定明确责任的能力较强,以致医疗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地选择司法鉴定.改变了原有医疗诉讼的格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受到巨大冲击.但这两种鉴定都存在难以从自身解决的问题,建立新型医疗诉讼鉴定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田献氢 《中国医院》2009,13(5):33-35
随着社会的发展,诉讼逐渐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与方法。而诉讼中对于医疗责任的认定,即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过错及与患者不良后果的因果关系、承担比例,必须有具有法定资格的第三方机构的认定,法院才能做出判定。因此,司法鉴定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对于法医出具关于医疗纠纷诉讼的司法鉴定的做法,应客观加以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即:司法鉴定的法医有医学和法律双重背景,其书面证据适应司法判定思路、要求和习惯,易于采纳;但对于临床医学经验的缺乏、相关程序的不足,又会对个案产生主观影响,不利于医学发展。笔者认为应从法医资质、鉴定程序完善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医疗纠纷诉讼的案由主要是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与医疗侵权纠纷.在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发生争议的情况下谁来承担举证责任,尤其是医患双方医疗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是比较难以理顺的问题.本文将就医疗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4.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人运用现代精神医学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按照法定程序和专业规范的要求,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等专门性问题进行检查、鉴别和审判,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1]。司法鉴定作为司法证明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证据方法,在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上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司法鉴定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服务和保障诉讼活动的功能日益彰显,鉴定质量全面加强,行政和行业"两结合"管理模式初步形成。2006年以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增多趋势,客观公正处置纠纷尤为关键,而处置的前提高度依赖于科学公正的鉴定意见。当前我国事实上仍处于鉴定的"双轨制",即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存的局面,但自2010年7月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损害责任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以来,大量医疗纠纷案件由司法鉴定机构介入鉴定。从2018年10月起施行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来看,科学评定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医疗损害后果,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其参与度,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本文拟从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的法医鉴定思维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得到客观准确的鉴定结论,并为此类诉讼案件的公正裁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郑思  徐颂道 《浙江医学》2011,33(12):1847-1849
医疗纠纷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的关键,是确定医方责任及其比例的金标准,涉及专业性极强的医学和法律知识,需要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鉴定。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鉴定制度大体有两种安排:由司法鉴定机构组织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与由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的异同点。方法通过对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的对比分析和归纳鉴定"二元化"的异同点。结果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所包括的两种鉴定,在法律依据、鉴定目的、鉴定机构及人员、鉴定内容、鉴定责任制度方面存有不同,但诉讼性质和鉴定内容方面又具有相同之处。结论鉴定"二元化"对于审理医疗侵权案件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带来诉讼成本增加、鉴定采信依据的问题。在将来,医疗侵权案件诉讼医疗鉴定"一元化"将完全取代"二元化"。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实施至今,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二元化"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为参照,分析了医疗损害法医司法鉴定的优势,指出医疗损害鉴定本属于法医学固有研究内容和法定业务,医疗损害法医司法鉴定有着强大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应当坚持法医司法鉴定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我国医疗损害鉴定体制存在双轨制问题:既有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导的各级医学会组织进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有由统一在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组织进行的医疗过错鉴定。笔者针对医疗损害鉴定双轨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提出坚持同行评议,建立鉴定统一程序、内容的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法医学鉴定机构亦不断壮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作为司法鉴定的一部分,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论证,法医学鉴定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为此,本文从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的现状着手,探讨了科学的法医学鉴定的一些相关设想,综述如下,供同仁商榷。1建立法医学鉴定管理体系的意义法医学鉴定是我国司法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运用法医学、医学、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主要从事与人肢体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  相似文献   

11.
Kassirer JP  Cecil JS 《JAMA》2002,288(11):1382-1387
Jerome P. Kassirer, MD; Joe S. Cecil, PhD,JD

JAMA. 2002;288:1382-1387.

Several recent decisions by the US Supreme Court have strengthened the ability of federal courts to consider medical testimony regarding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toxic substances. Judges are expected to examine the basis of all expert testimony before it is introduced at trial to ensure that it meets the same standards of intellectual rigor that professionals use outside the courtroom. However, courts have been inconsistent in measuring this testimony against the standards of medical practice, especially when courts consider testimony that is not supported by clinical trials 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 number of courts have required standards for expert testimony that exceed those that physicians use in ordinary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article, we illustrate such inconsistencies across federal courts by contrasting different decisions in cases involving similar facts and expert testimony. We argue that there may be good reason to require a standard of admissibility that exceeds the standards of ordinary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but such requirements are not faithful to the mandate of the Supreme Court. Courts with especially demanding standards are misled if they believe that they are fairly representing medical practice. Physicians should respond by correcting courts' misinterpretations of medical practice and ass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standards that encourage thoughtful and informed consideration of medical testimony by judges and juries.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医院如何加强提高病案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佩琴 《中国病案》2006,7(4):21-22
病案作为维护医院、患者及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司法鉴定、判案的唯一书证资料,是现代医院如何加强提高病案质量,促进医院的进步与发展必须首先重视做好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凶杀犯罪在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屡见不鲜。通过对192例凶杀案的精神病司法鉴定进行分析,共检出有病组177例,无病组15例。结果提示:林神病凶杀犯罪与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精神病类型等有关。积极开展精神病防治及加强监护是减少精神病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的医疗侵权民事责任鉴定工作中,由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理解偏差,出现在医疗侵权民事责任鉴定工作的"二元化"问题。通过分析现有两种鉴定的缺陷,提出了合法、合理鉴定医疗侵权民事责任的途径,以期达到科学、公正地解决医疗侵权民事诉讼中的医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医疗纠纷诉讼(简称医疗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推定医疗机构存有过错责任,需举证证明自身没有过错或不需承担责任。因此必须注重证据与证明问题。医疗诉讼是基于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争议而发生,因此医疗诉讼的证据只能来源于能够充分反映医疗过程各阶段、各环节详细情况的客观事实资料,常见的有六种:病历资料、医学鉴定结论、证明类材料、医疗专业书刊、文献、诊疗规范指南的标准和规范性资料。医疗诉讼证据的目的是用于证明。在医疗诉讼中主要的待证事实有五种:损害事实、医疗过失、过失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害程度和免责事由等。证明应当围绕着对不良医疗转归无过错的证明,对诊断结论是否及时准确的证明,对治疗措施是否正确的证明,对已尽护理职责的证明和对已尽告知和注意义务的证明等。  相似文献   

16.
司法精神病鉴定5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海省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特征。方法:对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1982年-2004年鉴定的540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0例鉴定案例中以男性为主为399例,职业以农民比例最高为248例,文化程度以小学为著257例,占47.59%。鉴定案例中以刑事案件为主,占84.44%。责任能力鉴定为主要鉴定目的占76.30%。经鉴定所有案例中有疾病诊断的378例,占70.00%,其中精神分裂症者最多占20.19%;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占17.04%,无精神病者152例,占28.15%。结论:我省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呈现多种特点,应加强对司法精神病学的研究,对其深入分析可为我省司法鉴定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M F Goldsmith 《JAMA》1984,252(2):186-7, 191
The psychiatrist's role as an expert witness was discussed by Arthur F. Sullwood, M.D., and Gerald T. Bennett, J.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 (AAFS). Their thesis that there are inherent limits to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iatry to legal questions was addressed by participants in conjunction with a Supreme Court decision permitting such testimony. Sullwood stated that psychiatrists attempting to predict dangerous behavior are disguising lay opinion as psychiatric theory. Dr. Walter Bromberg, president of the AAFS, disagreed, saying that psychiatrists do have a valid role in helping courts reach an assessment of an offender's personality and mental state.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地震后的医学救援需要大量高原医学知识丰富的医务人员,具有鲜明的高原医学特色。作为玉树地震医学救援高原病救治专家组的队员,全程参与了抗震救灾部队高原病的防治工作和对辖区内各医疗队高原病救治的技术指导。在整个医学救援的过程中发现了高原全科医生的稀缺性,如何培养高原全科医生成为了高原地区灾害医学救援和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初步探讨高原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海军医学地理要素对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影响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力求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方法:在军事医学地理海军分题所收集的大量数据基础上,筛选海军医学地理中对卫勤保障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了系统分析、专家咨询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中国海军医学地理要素对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影响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结论:该指标体系符合卫勤理论,在海军医学地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数字化卫勤保障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明  吴乐山  雷二庆 《中国医院》2010,14(10):61-62
介绍了武警远程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武警远程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利用率不高、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缺乏监管手段、武警部队专家授课比例明显偏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完善武警远程教育信息网、建立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教育管理常态化、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力争课程设置系统化等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