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波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89+812
目的比较PCR-荧光探针法(PCR-Fluorescence Probing)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诊断中检测HLA-B27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PCR-荧光探针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孝感市中心医院接诊的342例AS疑似患者进行HLA-B27检测,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和检测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结果临床确诊AS患者188例,非AS患者154位。PCR-荧光探针法检测AS患者HLA-B27的敏感度、特异性较高。PCR-荧光探针法和FCM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89,0.979;0.987,0.974;0.969,0.979;0.987,0.974,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荧光探针法和FCM在检测HLA-B27上比较,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两种方法临床适用性相接近,PCR-荧光探针法更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LA-B27抗原的表达即其表型,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收集贵州省某三甲医院309例宫颈脱落细胞有效样本,采用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并分型,以Sanger测序法为金标准,并与临床常用的荧光PCR法作比较,分别统计分析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比较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和荧光PCR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采用3种方法分别对309例有效样本进行HPV检测,均检测到20种不同的HPV基因型;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Kappa=0.955,P<0.001)和荧光PCR法(Kappa=0.944,P<0.001)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与测序法金标准相比,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出现4例假阴性,1例分型结果不一致;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的敏感性为98.4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86%、符合率为98.71%,荧光PCR法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08%、阳性预测值为99.61%、阴性预测值为92.86%和符合率为99.68%.结论 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法的一致性良好,且具有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临床HPV感染检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申卫东  周燕  莫秋红  李恒聪  何保仁 《广西医学》2007,29(12):1856-1857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HLA-B27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采用最常见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30例AS患者及200例无偿献血者的HLA-B2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之间的HLA-B27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准确可靠,且各具特点。HLA-B27检测对A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抗原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HLA-B27抗原,探讨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HLA-B27抗原并进行对比.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标本,79例阳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为76例阳性.流式细胞仪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HLA-B27抗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抗原,方法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FCM)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MCLT)检测HLA-B27的结果差异性,评价FCM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CM和MCLT法同步检测120例患者的HLA-B27的表达。结果 120例患者中89例AS病例FCM法HLA-B27阳性85例,阳性率95.5%;MCLT法HLA-B27阳性70例,阳性率78.7%;19例其他脊柱关节病FCM法阳性8例,阳性率42.1%,MCLT法3例,阳性率15.8%;12例腰腿疼不明疾病两种方法均阴性。经SPSS11.5软件分析,P〈0.05,结果有显著性的意义。结论 FCM法对HLA-B27测定的灵敏度、特异性都明显超过了MCLT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染料法在HLA-B*5801等位基因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并与经典测序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应用HLA-B*5801基因检测试剂盒对268例痛风、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和50例正常人HLA-B*5801进行分析,并对318例标本HLA-B基因2、3、4外显子双向测序.结果: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为100%,Kappa值为1.318例参与者HLA-B*5801等位基因发生率为9.2%(29/318).痛风患者HLA-B*5801发生率8.51%(8/94),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率9.52%(2/21),高尿酸血症发生率11.11% (17/153),正常人发生率4%(2/50).结论:荧光定量PCR染料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HLA-B*5801,检测结果与测序方法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李维  王跃华  府伟灵  钟兵  方勇飞 《重庆医学》2006,35(11):976-978
目的对不同HLA-B27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微量淋巴毒法(MCLT)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34例患者外周血标本的HLA-B27抗原,将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并对患者人群中的B27荧光强度与发病年龄及患病时间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脊柱关节病组和对照组HLA-B27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符合率为94.8%,仅有7例不符合,而对照组的符合率为100%;B27荧光强度与起病年龄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r=0.345,P=0.026),而与患病时间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371,P=0.006).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准确可靠,HLA-B27检测对AS的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意义重大;B27表达强度与发病年龄及患病时间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磁珠酶联免疫分析(IMS-ELIA)法检测HLA-B27抗原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以IMS-ELISA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对86例有腰痛和/或关节炎表现的患血标本进行检测。统计两法结果的符合率,并计算IMS-ELISA法检测HLA-B27抗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86例患中,MLCT法阳性40例,阴性46例:IMS-ELISA法阳性38例,阴性48例:两法结果相符的80例,不相符的6例,符合率为93.0%。以MLCT法结果为标准进行计算,IMS-ELISA法检测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91.7%。结论:IMS-ELISA是一种省时、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是HLA-B27检测的颂新技术。对HLA-B27的检测,该法与MLCT法比较,不仅符合率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也较高,因而可作为HLA-B27临床检测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方法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R-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对381例疑似地贫患者标本进行α和β-地贫基因检测,同时以常用的多重Gap-PCR和PCR-RDB为对比方法,比较两者在地贫基因诊断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对381例疑似地贫样本进行检测,检出地贫165例,检出率为43.31%,包括α-地贫115例、β-地贫43例和αβ-复合地贫7例。α-地贫中检出的基因型主要为--~(SEA)、-α~(3.7)和-α~(4.2);β-地贫中检出CD41-42突变频率最高,其次是IVS-II-654与CD17。PCR-流式荧光杂交法与Gap-PCR技术和PCR-RDB技术相比较,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很好。结论 PCR-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适合于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许卫星  胡玉弘 《河北医学》2010,16(4):397-399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检测细胞抗原-B27(HLA-B27)方法之间的差异及优缺点,为实验室选择检验方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CDC)、磁珠酶联免疫法(EIA)、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53例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标本进行HLA-B27抗原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方法之间的HLA-B27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EIA法略低于其他两法。结论: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HLA-B27,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抗原在AS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HLA-B27抗原,与传统的血清法(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比较,评价FCM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HLA-B27单抗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HLA-B27抗原结合,利用FCM专门分析软件测定HLA-B27-FITC平均荧光强度(FMI),从而间接定量HLA-B27表达情况,并采用血清法对118例AS患者标本进行HLA-B27检测。结果AS患者HLA-B27阳性率为88.9%(105/118),男女比例为5.25∶1,同其他各组比较均有较显著的差异(P<0.01);两种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1)。结论利用FCM对疑为AS的患者进行HLA-B27抗原检测有助于AS的诊断,方法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HLA-B27基因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及其动态表达量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的关系。方法:收集骨科门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定性检测HLA-B27阳性100例,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30例,通过PCR-SSP(序列引物扩增法)技术检测HLA-B27基因亚型;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HLA-B27阳性AS患者及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HLA-B27亚型的mRNA,统计分析两组HLA-B27mRNA表达量及HLA-B27阳性患者HLA-B27mRNA表达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00例AS患者检出HLA-B2704亚型55例,HLA-B2705亚型45例,30对照组检出HLA-B2704亚型13例, HLA-B2705亚型12例,HLA-B2706亚型3例,HLA-B2709亚型2例;HLA-B27阳性患者HLA-B27mRNA表达水平最低值为1.16,最高值为37.01,均值7.77,HLA-B27阳性健康对照组表达水平最低1.05,最高值2.10,均值为1.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LA-B27阳性患者HLA-B27mRNA表达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密切相关(R=0.707)。结论:本地区AS患者HLA-B27基因亚型以B2704和B2705为主,B2706及B2709可能为保护亚型;HLA-B27阳性患者HLA-B27mRNA 表达水平高于HLA-B27阳性健康者;HLA-B27阳性患者HLA-B27mRNA表达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术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检测,建立并优化测定HLA-B27的流式细胞术,并评价B7在早期辅助临床诊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7~30μl)检测2个B27阳性和9个B27阴性个体的全血,采用EDTA抗凝和15μl的单抗剂量检测献血者外周血,探寻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的最佳实验条件;另以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分别对2例阳性标本和9例阴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微量淋巴细胞毒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HLA-B27中2例为阳性,96例为阴性,且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7~30μl)对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7无任何影响。结论 优化并建立了一种简便省时、稳定性和重复性皆好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HLA-B27的方法;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HLA-B27检测已成为临床支持以强直性脊柱炎为首的脊柱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湖北省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HLA-B27、B7、B13和B40的抗原表达情况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179例AS患者HLA-B27、B7、B13和B40的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HLA-B27、B7、B13和B40的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9%、11.7%、14.0%和13.4%。HLA-B27阳性的AS患者多以外周关节受累为主要症状,其平均发病年龄比HLA-B27阴性的AS患者小;HLA-B27阴性的AS患者多以腰痛为主要症状,其平均发病年龄较大。结论HLA-B27阳性对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且年龄在25岁以下的AS患者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5.
王俊  张栋  陈晴晴  俞俊岭  杨奕  乔亮  孙永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30-4435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暴发,实验室检测结果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检测方法是COVID-19确诊的通用方法,但其检测灵敏度有方法局限性,依赖标本病毒含量。通过对PCR-核酸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的优化,从而提高对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含量病例检测的灵敏度,可为现有方法做有效补充。目的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原理,在Clin-ToF Ⅱ飞行时间质谱系统上,建立PCR-核酸飞行时间质谱(PCR-TOF MS)系统检测SARS-CoV-2的方法,并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2-3月于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阳性样本40份、阴性样本7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室间质评阳性样本41份、阴性样本33份,本实验室购买阳性质粒及稀释样本32份,健康人样本28份,空白对照超纯水5份,共186份样本作为建立PCR-TOF MS系统数据。于2020年1-2月收集安徽省内临床送检到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疑似COVID-19患者上呼吸道样本80份(咽拭子样本55份、痰液样本25份)及健康人群样本20份(均为咽拭子样本)作为评估PCR-TOF MS系统效果的数据。建立PCR-TOF MS系统试验体系步骤,包括PCR扩增、虾碱性磷酸酶(SAP)消化、单碱基延伸和质谱检测;并基于阳性质粒优化模版量,根据186份样本检测质谱峰的信噪比(SNP)确定该方法在SARS-CoV-2检测时的判读标准。对80份疑似SARS-CoV-2样本和20份健康人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PCR-TOF MS 模板条件的优化,模版量6 μl时,扩增产物可获得典型的质谱峰图。建立的PCR-TOF MS反应体系可以对SARS-CoV-2核酸的开放读码框1ab(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进行有效扩增检测。本研究PCR-TOF MS方法对临床疑似病例样本的检出率为90.00%,高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75.00%,同时,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中含有25.00%的可疑结果,而PCR-TOF MS则无可疑结果。对于痰液和咽拭子两种样本的检出率,PCR-TOF MS法分别为100.00%和85.45%,高于荧光定量PCR法的64.00%和43.64%。阴性样本两种方法均未检出。结论 通过PCR技术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结合,使得检测SARS-CoV-2目标片段指数级扩大,从而提高样本的检测灵敏度。MALDI-TOF MS技术通过对离子分子量的检测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同时证实了痰液样本优于咽拭子样本。该方法可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补充和协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假阴性的问题,从而降低临床漏诊率,提高检测效率,为疫情的研判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价值。[方法]选择92例AS确诊病人作病例组。70例非AS病人为对照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技术定性检测其HLA-B27含量。[结果]HLA-B27检测对诊断AS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91.4%;随机人群试验后HLA-B27阳性的患病概率为2.57%;当患病概率为50%时,试验后HLA-B27阳性患病概率为91.01%。[结论]HLA-B27检测对AS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但不能用作AS的确诊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PCR-荧光探针法和核酸序列测定法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效能,进一步分析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 征。 方法 选择 2019 年 7 至 12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 309 例,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分别采 用核酸序列测定法和 PCR-荧光探针法进行同步盲法检测,以核酸序列测定法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 不同病原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不同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 结果 309 例鼻咽拭子标本中,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样本共 2 例,针对不同病原体,PCR-荧光探针法的检测灵敏度均为 100.00%,特异度为 99.65%~100.00%,阴性预测值均为 100.00%,阳性预测值为 75.00%~100.00% 。309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人鼻病毒检出率为 25.6%(79/309),人腺病毒检出率次之,为 11.3%(35/309);学龄前儿童(<6 岁)和 6~21 岁人群检测出 18 种呼吸道病原体,其中 以人鼻病毒检出率最高。 结论 与核酸序列测定法相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鼻咽拭子标本中的呼吸道病原体更灵敏、安全、简 便、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院呼吸道感染以人鼻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18.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 RNA病毒载量。结果共对141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酸恒温扩增-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布鲁菌病(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核酸检测标准化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全血和血清为样本提取布鲁菌核酸,应用恒温扩增技术进行核酸扩增,以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直接判读核酸扩增结果;免疫学检测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数据处理应用配对校正χ2检验。结果: 29例就诊者全血核酸扩增阳性率为55.2%,血清核酸扩增阳性率为2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全血为核酸提取样本,190例不同病程SAT诊断为阳性和阴性的就诊者核酸检测结果与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57.9%;93例首诊SAT诊断为阳性和阴性的急性早期就诊者核酸
检测结果与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3.4%。结论:核酸恒温扩增-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作为一项实验室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对急性早期的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鉴别诊断布病患者和非患者方面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386例患者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B27抗原,观察该抗原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情况。结果386例中阳性335例,阳性检出率86.8%,其中男287例,女48例,30岁以下患者224例,占66.8%。结论HLA—B27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关系,HLA-B27的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